鄭冬梅
(湖北省潛江市實驗小學,湖北 潛江 433100)
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研究
鄭冬梅
(湖北省潛江市實驗小學,湖北 潛江 433100)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在教學的過程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學校教育也越來越重視發揮出音樂學習的作用。2011 版新課程標準規定了,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和加強中小學合唱教學。而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長期實踐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于目前教學工作進行了一定的總結,希望對其他教師有所幫助。
小學音樂;班級合唱;實踐
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于班級合唱教學的推進,能夠讓學生在合唱表演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合唱帶來的愉悅感受,最終培養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能力。班級合唱也是多人的合作表現,在教學的過程中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使音樂直接作用于心靈的藝術能夠迅速廣泛的得到擴散,還能促進人與人的合作中向著積極方向發展。《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積累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集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而且班級合唱教學也是目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廣大教師普遍運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在教學的過程中也獲得了小學音樂教師的支持和推廣。這一教學手段不僅能夠啟發學生的積極性,還可讓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充分的延伸和發展。因此對于這一教學手段的推廣以及應用對于學生是非常有好處的。而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如何更好的施展這一教學方式呢?筆者認為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音樂雖然是沒有國界的,但是不同年段、不同社會背景以及不同班級的學生對于音樂的領悟能力是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更好的組織班級的音樂合唱作為教師對于音樂歌曲的選擇就要重視起來: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需求選擇最適合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輕松的學,而且能夠盡快的入門,讓班級的音樂合唱成為一種享受,讓學生能夠愛上這種教學模式,享受這種教學過程。
例如,針對湘教版小學音樂部分的教學教師在選擇合唱的曲目的時候既可以選擇具有本教材特色的,諸如《獅子舞繡球》,也可以選擇具有整體民族特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去進行教學的設計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合唱知識,更好的把握民族特性。
在班級合唱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為學生講授技能知識的同時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讓學生能夠在快樂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知識,同時激發出他們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媒體設備達成這一教學過程: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只能通過書本以及教師的講解去了解文章的內涵,但是有了多媒體,教師在課前針對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資源,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就能夠幫助學生多維度的了解教學內容,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合唱歌曲的含義以及合唱的要領。
例如,在教授《幸福拍手歌(歌表演)》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就可以在課前搜集有關的媒體資源,并將其加到教學設計中來,通過教學視頻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營造更好的課堂氛圍。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媒體資源,如引入動漫人物來為學生講述這一歌曲的演唱方法以及小故事,從而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產生對于班級合唱的興趣,能夠全身性的投入到學習的情景中來,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更快的學習到合唱的方法,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課堂音樂活動部分是小學音樂合唱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教學過程中班級合唱的素材很多產生都是來自生活。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音樂,通過生活去影響學生,從而培養起學生應用音樂的素養,這樣在實際合唱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的投入感情,對于所合唱的內容也能有更好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少先隊植樹造林歌》這一課的時候,為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從而更好的進行合唱聯系,我就組織了學生進行了一次植樹造林活動,這樣通過活動能夠讓學生切身的感受到歌曲的氣息,去感受歌曲里所唱的:“少先隊員把小樹種在祖國的土地上。櫻桃樹,蘋果樹,一排排來一行行,到處是綠葉,到處是花香,城市和村莊像花園一樣,少先隊員把小樹種在祖國的土地上。”的感情。這樣通過這次活動,就能夠讓小學生對歌曲有了感性的認識,這樣在教授歌曲時,學生們就能夠更好的感受歌曲的內涵,在課堂上,同學們參與度非常高,都在積極討論自己的感觸,這對于學生學習班級合唱是非常有好處的。學生在植樹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路上進行合唱訓練,這樣學生結合情景也能有感而發,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因此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組織與音樂有關的課外活動,通過活動能夠讓學生感知音樂所帶來的快樂,能夠與歌曲發生共鳴,這對于其更好的理解音樂與更好的享受音樂都是有好處的。
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的目的是為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訓練其在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新課改以來,教學越來越以學生作為主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需求,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真正的主動權。在尊重學生主體需求的基礎上去和學生進行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感受音樂所帶來的魅力,享受音樂合唱的樂趣,這種互動才能更加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從而使其更好的去學習音樂知識。
例如,如在教授《我愛家鄉,我愛祖國》這一部分知識的過程,筆者在進行課堂設計的前提下,在課堂上充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由表達與其家鄉有關的歌曲,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因為學生年級都比較低,因此,在課堂上難免會出現一些混亂,這個時候,教師不應該搞“一言堂”,讓學生都聽自己講課,而應該采取適當的辦法去引導學生更好的說出或者唱出來,充分尊重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歌曲中所傳達的情懷,讓學生能夠歌從心生。
小學音樂班級合唱對于學生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其在培育學生音樂素養時也能夠培養其團隊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應該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尊重學生的需求,讓學生享受合唱學習的樂趣。
[1]呂海嘯.新課改下小學合唱教學研究[J].音樂時空,2013,(14).
[2]段欣邑,張艷芹.淺談小學班級合唱教學[J].大眾文藝,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