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炳富 鄭喜艷
北京大成(鄭州)律師事務所,河南 鄭州 450000
?
公司法視角下的董事民事責任
杜炳富 鄭喜艷
北京大成(鄭州)律師事務所,河南 鄭州 450000
在現代公司理念得到逐步發展的同時,公司權力分配逐漸由傳統的以股東大會為中心轉向以董事為中心的治理模式,由此董事在公司中的地位得到較大提升[1]。董事是指在相關法律法規基礎上產生的,對內處理公司業務、行使相關職權,對外代表公司的董事會成員。雖然董事的存在能夠提高公司決策效率,然而由于董事和公司利益間存在不一致性,會增加公司代理成本,為避免董事濫用職權給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因而需要對公司董事的責任與義務加以限定。因此,為保障公司能夠高效、平穩運轉,對公司董事民事責任展開深入研究顯得尤為必要。本文從董事對公司和第三方的民事責任展開論述,探討了董事民事責任制度的現狀,并總結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從公司法視角提出三點完善董事民事責任制度的建議,以期對我國公司治理提供實踐指導,促進社會經濟持續、健康、平穩、高效發展。
董事會作為行使公司經營管理權力最大的機構,董事的地位重要性可想而知。因而公司要求董事從公司最大利益出發做決策,關注董事所具有的民事責任,避免其擁有的權力而損害相關利益方的利益。我國公司法規定了公司董事負有勤勉義務和忠實義務,如果董事未履行該義務,公司有權向其追責。
董事民事責任可以分為對公司的民事責任和對第三方的民事責任。具體而言,公司法規定董事對公司負有的民事責任有四個方面:第一,依法行使職權的責任,董事需在法律范圍內行使職權,保護公司財產不受損失,否則需承擔違約責任;第二,董事應在公司章程內行使職權,并積極執行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決議,因拒不執行而給公司造成財產損失的,應負違約責任;第三,董事任職期間不得再從事與本公司具有相同業務的經營活動,由此給公司造成的損失應負違約責任;第四,董事任職期間未能盡職盡力,因其決策失誤給公司帶來重大損失的,應負賠償責任[2]。董事對第三人的民事責任也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董事應在相關法律法規內行使職權,因違反上述規定給第三人造成重大損失的,應承擔連帶責任;第二,董事未認真執行股東大會決策,違反公司相關章程,給第三人造成嚴重損失的,應承擔連帶責任;第三,董事因不能正確行使職權而給第三人造成重大損失的,應承擔連帶責任;第四,因公司破產給第三人造成損失的,董事負有賠償責任。
(一)董事民事責任制度現狀
從董事對公司的民事責任制度來看有兩點:第一,董事在拒不履行勤勉義務或忠實義務時,均負有違約責任,但在違反忠實義務時,董事還負有侵權責任。因此,公司應根據需要,選擇一種有利于保護自身利益的方式維權,并不受阻攔。第二,現有公司法僅對董事過錯或有故意造成公司重大損失的情形做了明確規定,尚未對無過錯責任予以明確,因此歸責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從董事對第三人的民事責任制度來看,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盡管新公司法明確了董事對第三人應負的責任,然而這里的第三人不包含債權人,適用范圍較狹小,且董事對股東的責任也存在不足。第二,股東直接訴訟制度還有待實踐的檢驗,因為在新公司法中未對提起訴訟的股東資格及相關方面做明確規定。
(二)董事民事責任制度缺陷
從上述董事民事責任現狀分析可以得出,我國董事民事責任制度尚有三個方面的缺陷:第一,董事民事責任制度不規范。體現在未明確規定董事擔責的判斷標準,由于董事在做公司決策時會承擔較大的風險,判斷標準制定過于嚴格或寬松均會影響董事做出相關決策;其次,對于離職董事沒有做相關規定,因為離職董事對本公司的部分商業機密非常了解,如果離職后進入同行業公司會給本公司帶來嚴重影響;最后體現在對第三人的范圍界定上狹窄。第二,董事民事責任限制與免除制度不完善。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管理不當所擔責任帶來的壓力使董事在做決策時不能輕易冒險,喪失了部分商機。而在董事免除上公司該采取何種方式較為妥當,應從立法角度對董事責任限制和免除作出規定[3]。第三,董事責任保險制度缺乏。公司法雖然保護了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失,然而卻未對惡意的第三人給董事造成的損失予以明確,因而建立董事責任保險制度能有效地保障董事的權益不受損害[3]。
社會在進步,董事民事責任制度隨著時代變化也應作出相應改變。本文從公司法角度對完善董事民事責任制度提出三點建議。
(一)強化公司董事民事責任
首先在勤勉義務上,緩解市場和公司內部給董事帶來的壓力,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以促使董事更加勤勉的工作,在相關法律法規范圍內正確行使職權;其次,在董事忠實義務上,制定董事披露制度使董事的自我交易情況更加透明,并受股東大會的實時監督,且董事需要對交易中的實際情況予以真實披露;最后,全面完善董事對公司和第三人的責任,承擔給第三人造成損失的連帶責任等。
(二)完善董事民事責任限制與免除制度
在董事民事責任的限制制度方面,首先要采用合適的責任免除方式,例如股東大會的特別決定或公司規章制度內的董事會決議;其次,在適用條件上還需要是董事出于善意、沒有出現較大職責過失或行為尚未對公司造成重大損失;最后在責任限定的金額上給予一定比例的規定。在免除制度方面,設立經營判斷規章,立足于公司經營現狀,力求公司能夠高效、平穩運轉,使董事能夠認真履行勤勉義務和忠實義務,同時使董事做出的經營判斷能夠遵循商業道德,并積極為公司謀取最大利益。
(三)建立董事民事責任保險制度
通過建立董事民事責任保險制度,可以降低董事對公司和第三人造成損失后所產生的壓力,更好地為公司利益努力工作、正確行使職權。而建立該制度首先需要考慮其適用范圍,例如在前述經營判斷方法基礎上,結合董事自身過失和權力行使兩個方面的標準進行衡量等;其次,在董事民事責任保險的保費分擔上,公司應有合理的設置,例如根據董事的職責崗位不同,董事和公司按不同的比例分別交納一部分等。最后,在保費承擔上,須由保險公司和董事雙方分擔,并以此來約束董事的行為[4]。
[1]耀振華.公司董事民事責任制度研究[J].法學評論,1994,03:30-35.
[2]曾勇鋼.公司董事責任及風險[J].首席財務官,2014,16:90-93.
[3]林淑華.論我國董事責任保險制度的建立與完善[J].中國市場,2016,11:91-93.
[4]楊沛欣.論董事責任保險[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12:57-61.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