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瑤
內蒙古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
“一帶一路”背景下對民族法治問題的思考
李 瑤
內蒙古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一帶一路”戰略為沿線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帶來了寶貴的機遇。中國少數民族地區能夠順應這一大好形勢,做到經濟、文化快速發展和生態文明的良好保護,離不開少數民族地區的法治建設。只有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加強民族法制建設,才能夠切實可行的為民族地區各方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急需法律保障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法治建設相對滯后,法律制度不健全,在保障發展經濟的一些體制機制方面還存在諸多障礙。伴隨著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問題同樣不可忽視。同時,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應向著集約型轉變,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生態環境合作,而這均需要完善法律來加強保障。[1]
(二)民族地區少數民族群眾法律意識不高
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各民族地區的交往日趨頻繁,保護各民族的利益與民眾自身的法律意識的提高有著必然關系。目前少數民族地區法治意識比較淡薄,這勢必會影響各民族地區之間的相互交往,不利于民族矛盾糾紛的解決。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根據自己的習俗、歷史、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習慣性處理問題的糾紛解決機制,最為典型的就是少數民族習慣法。為了照顧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情況和風俗文化,國家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在民族區域內可以根據民族的地域的特殊情況對法律進行變通適用。然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發展,少數民族地區在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中急切的需要適應不同民族和地區的規則和制度,只有各民族群眾加強對國家法制的學習,提高法律意識,才能切實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三)民族地區法律人才匱乏
隨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法律案件呈現多樣性和復雜化,涉外案件和國際民商事海事案件也逐年增多,急需一批高素質的法律人才投入到法治建設中來。而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偏遠、環境惡劣、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科研工作條件艱苦等原因,導致法治人才不足,特別是高層次人才更是嚴重匱乏,不能滿足少數民族地區的法治需求。現有法律從業者的專業素質和辦案能力都亟待提高。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民族法治建設的應于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改善:
(一)加強法治對經濟發展的推動
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背景下,以法治手段來推動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應當注重以下兩點:
1.將法律調控手段更多地運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各項社會關系中完善配套性法規,健全經濟發展法治保障體系。不斷探索運用法律手段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成熟的解決的經濟性事務的法治途徑,為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重點是發揮法律在完善社會保障、擴大就業、促進人員橫向尤其是縱向流動過程中的獨特作用。[2]
2.充分發揮法律在保護民族地區生態環境方面的作用
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集約型發展道路,注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把法治理念貫穿到推進生態文明的進程中。用法律手段約束開發行為,促進生態文明,加強經濟綠色、循環發展。將資源的節約利用、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評價指標。對于缺乏生態保護責任意識、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行為予以嚴懲。[3]
(二)加強少數民族群眾法律意識
1.加強少數民族地區普法宣傳力度
首先,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頻率。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文化教育水平落后,導致多數少數民族群眾對于國家法律知之甚少。因此,應當對他們進行經常性的法制宣傳教育。通過各種方式深入群眾做宣傳,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體味法律,而不是將法制宣傳流于形式。使群眾改變與法律相違背的愚昧傳統觀念,通過對法律的了解和學習,做到遵守和維護法律,自覺同一切違法行為作斗爭,使法律成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
其次,加強基層領導干部的普法教育,增強其自覺性和自律性。充分發揮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采取自上而下,環環相扣的方式,在當地形成遵制守法的良好社會法律氛圍。提高司法、執法人員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地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和尊嚴,為培養和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2.重視民族習慣法文化傳統的作用
民族習慣法是各民族經過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而形成和發展的,涉及到各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婚姻習俗等方面,內容細致而廣泛。與群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因此成為各民族群眾自覺信仰和遵守的行為規范。在當地的社會控制中,其作用遠遠大于法律。因此應重視民族習慣法,并使之成為維系民族情感的橋梁。在國家法制統一的前提下,對民族習慣法進行去粗取精,有選擇性的保留和發展。
3.提高民族地區文化教育水平
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文化教育水平有利于少數民族群眾對于法律知識的接收和法律思想的養成。少數民族地區政府應當采取各種措施,改善教育條件和環境,多方面、多渠道地對他們進行文化普及教育,提高他們的文化綜合素質,減少盲從心理,為提高他們法律意識減少文化上的障礙。
(三)加強民族地區法律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少數民族地區法律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一帶一路”戰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專業人才培養,不斷提升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適應的司法能力”。針對民族地區法律人才匱乏的現狀,應當采取以下措施:
1.在高層次法律人才引進方面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人才交流機制,對于有影響力的高層次法律人才,提供特別優厚的科研條件和生活待遇,建立穩固的人才激勵機制,為民族地區引進一批具有高層次學術素質的優秀法律人才。
2.加大少數民族地區法官職業保障力度
積極配合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少數民族地區法官的待遇。對于在少數民族地區基層法院工作一定年限的優秀法官,應當在待遇與晉升條件上提供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對于常年在氣候環境惡劣的偏遠地區工作的法官,更要加強職業保障。在新法官的培養和招錄方面,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艱苦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基層法院工作。
3.加強少數民族地區法院雙語法律人才培養
我國目前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嚴重缺乏雙語法律人才,掌握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的法官人數遠遠不能滿足訴訟的實際需求,雙語法官的審判水平也急需提高。這導致我國憲法及訴訟法規定的少數民族群眾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參與訴訟的權利不能得到保障。[4]因此只有大力加強對雙語法官的培訓,提高雙語審判人才的審理和判決能力,將一批高素質的雙語審判人才輸入到少數民族地區,才能夠恰當的解決民族地區的矛盾,從而對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給與法律上的保障。
[1]張舒.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需跨法律障礙[N].法治周末,2015-1-13.
[2]劉敬東.“一帶一路”戰略的法治化構想[N].經濟參考報,2015-4-28.
[3]王正偉.民族地區要在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大局中大有作為[J].求是,2015.
[4]黃碩,陸州.少數民族地區檢察機關司法現狀與改進[J].貴州民族研究,2013(1).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