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宇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 100088
?
試論日本律師資格的取得
胡文宇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 100088
律師制度對于如今的人們早已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而是已經隨著法治的發展深入我們的生活。同時也隨著法治的健全完善走進人們的生活,人們也越來越習慣于用專業的法律人才來——律師來保障自己的權益。所以,了解和完善律師制度對于人們的生活有重要的意義。日本是律師制度相對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研究日本的律師制度對我國律師乃至司法制度的發展都有借鑒的作用。律師制度是國家關于律師性質、任務、權利和義務及律師活動原則、組織結構、管理體制、法律責任、業務范圍等法律規范的總稱。[1]
律師是指由國家批準的,具備相應的條件和資格的法律人才來從事專業的法律工作的人,但必須要遵守相應的法律,不能違背法律的規定。當然,同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一樣,我們今天研究的日本的律師制度也是如此,都是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逐步發展建立起來的。
律師是把接受和處理法律事務作為專門職務的人,但具體的稱呼根據時代和職務范圍的不同有所變化。[2]日本在江戶時代,刑事審判還沒有律師制度,民事審判采取的是本人訴訟原則,并沒有確認代理人制度。[3]但由于多數人對專業的法律知識知之甚少,因此,當時出現了一些所謂的“訟師”,訟師就成為專門從事訴訟的人。這時的訟師制度較為發達,這是早期律師制度的雛形。直到了明治時期才根據《司法職務規則》建立代言人制度,這才是律師制度。《司法職務規則》規定代書人以代寫訴狀作為自己的任務代言人以在法庭陳述情況作為自己的任務。[4]在當時,律師被稱為“代言人”,這種“代言人”的行為要受到司法省的監督,但是“代言人”的地位受到很多人的輕視。此后,日本于1893年制定了《律師法》,由律師的稱呼取代了“代言人”的稱呼。但當時的律師仍要受司法省的監督,其行使獨立的職務時,受到法庭活動的限制,而且律師的地位要低于法官和檢察官。直到1936年,律師才能在法庭外獨立地進行法律事務。1949年,日本又制定了新的律師法,并且通過國家權力確認了律師的獨立性。這也被稱為律師自治。同年,日本律師聯合會組成,日本律師聯合會現在的日常工作就是對日本辯護律師、律師、律師協會的資格審查、指導、監督、懲戒相關事務的事務,以及關于外國法事務律師的監督的業務,定期進行以律師為對象進行倫理講座會,根據訴訟實務的經驗等進行各種各樣的社會制度的整理。這也促進了日本律師人數的增加,到2013年10月1日止在日本有登記律師33563名。這些也促進了日本法治的發展和進步。
日本《律師法》的對于日本律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律師法》中的第一條就是關于律師的職業道德水平的規定,可見日本法律對于法律人的職業道德水平要求之高。這也是律師作為法律職業者不同于社會普通公民的神圣之處。此外,日本《律師法》還對律師的職業范圍進行了具體的規定。日本的律師在民事訴訟中,作為原告、被告等的訴訟代理人進行主張和舉證活動等。有關破產案件等有關的法律問題,也屬于律師的受理案件范圍。另外刑事訴訟中,作為辯護人主張被告人的無罪,或者是提出適當的量刑建議。所以,無論從律師的職業道德要求還是律師的業務水平要求來看,在日本,要取得律師的執業資格都是非常不易的。
律師的執業資格是法律人入門的必要條件,是根據社會需要和法律的規定由國家司法行政部門或其他授權組織,對想要從事律師職業的法律人的一種身份認定。日本《律師法》第四條到第七條規定了律師的從業資格,第6條除外。在這幾條中對律師的執業資格做了大致的規定,其他一些具體的法律規定都是以這幾條為基本原則的。這幾條的內容是:第四條規定司法修習生終止后取得律師資格。第五條規定的特例主要包括司法研修生通過學習并且結業的人員;在日本最高裁判所當過裁判官的人員;裁判所司務官,司法進修所,裁判所書記官、進修所、法務綜合研究所的教師以及簡易裁判所審判官、檢察官、裁判所調查官中通過了司法修習的人員;內閣法制局參事官或者眾議院、參議院的法制局參事;大學法律院系、專修科或研究生院的法學教授或副教授任職五年以上的人。第七條規定了外國人如何取得日本律師資格,外國人要取得日本律師資格,需符合一定的條件且具有日本法律的相關知識并且得到最高法院認可。這是日本的《律師法》中關于律師資格取得的規定。符合上面相關條件的規定,才能取得律師的執業資格。
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日本主要是通過司法考試,成為司法研修生,再成為律師。一般情況下,司法考試是指為了獲得法官、檢察官、律師的國家資格,給予法律從業人員的國家統一資格考試。對司法考試合格的人員,日本最高法院采用了進行司法修習的方式,并且以準公務員的身份進行司法修習。司法修習期間,所有人都要在大學的法學院接受實務教育,修習期間大概是一年零六個月的時間。在整個修習的過程中,為了增加司法修習生的專業性和培養大家的興趣還會安排專業的刑事法官、民事法官、律師、檢察官等和司法修習生一起學習和討論。最后,還要進行司法修習生的考試,這被稱為“二次考試”。這次考試是有司法修習生考試委員會組織的以筆試的形式進行,考試分為民事裁判、刑事裁判、檢察、民事辯護、刑事辯護等五科。題目既有對法律上的研究,也有對實務上的探討。此外,還有面試。司法修習結束后,對于考試合格的人授予相應的資格,不合格的人則不能成為法律職業者。法官成為后補法官,檢察官成為2級檢事,律師則要去律師協會進行登記造冊。此外,也有選擇成為研究者的人。這是日本在通過司法考試后的成為法律從業人員的基本情況。
綜上所述,日本律師制度的發展是相對比較完善的,尤其是在司法考試改革之后的發展更相較于司法
考試改革之前有了更大的進步。對于日本律師資格的取得的法律規定也是十分合適且必要的。由此可見,日本《律師法》關于律師資格的取得的問題上的規定也是比較發達的,分別從正面的取得律師資格和反面的取消律師資格進行詳細的規定和充分的說明,更采用了列舉的方式進行了規定。這些在立法技術和立法手段上的優點都是可以供我們學習和借鑒的。雖然日本的司法制度以及律師制度與我國不同,但是就其制度的設計還是有共我們參考的價值的。這也可以成為我國司法考試的改革問題可以注意和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對于正要進行司法考試改革的我國來說,更是起了一個好的示范作用。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aeeafMPMSvWowCKMQ5_YYMvhlWC303ggMjNVNCriY4umRjyyCsjp8cEtQt4sC8ViVnnroHkrqZg
SD1UbyQZwOIqykphVz34lrNPd6kue8jEzYnLje6PImpe7nV7oq2s.
[2]康樹華.日本律師制度的歷史與現狀[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1991(1):58-61.
[3]https://ja.wikipedia.org/wiki/弁護士.
[4]康樹華.日本律師法與律師道德[J].法學雜志,1984(1):38-42.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