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穎慧
長春理工大學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
個人信息權民法保護現狀及完善路徑分析
遲穎慧
長春理工大學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網絡的普及化使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得到了更多的聯系,人們越來越離不開網絡為生活所帶來的便利,但是網絡為我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埋下了個人信息泄露和侵害的隱患,逐漸的個人信息的保護以及立法問題得到了人們的關注。作為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的基礎,民法必須針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問題進行明確,即對個人的信息權進行確立,有效的遏制侵權行為的發生,從而對公民的個人信息進行保護,維護信息社會的長治久安。
(一)《民法通則》關于個人信息權的相關規定
《民法通則》可以說是公民個人信息權民法保護的基礎和依據。在其第五條中,明確的規定,法律保護法人和公民的合法民事權益,任何組織以及個人不可以對其進行侵犯。并且在其第五章中對公民的榮譽權、肖像權以及名譽權和姓名權都進行了規定,而且其第六章則可以作為個人信息侵犯行為的追究依據。
(二)《侵權責任法》關于個人信息權的相關規定
相較于《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對于民事權益做了更為詳細的規定,雖然在其第二條中對于民事權益的規定中,對于公民的個人信息權并未進行規定,但是可以對其解釋進行擴大,使之延伸至個人信息權之中,在追究侵害個人信息權時,可以對此法進行使用,是目前的進行個人信息權益保護的基礎法律依據。另外,該法也率先的對網絡侵權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進行提出,實現了對個人信息權利的保證。
(一)對現有的制度體系進行完善
公民權利保護的基本法即為民法,是對人們行為進行規范的依據和準則,而民法最佳的個人信息權益保護的路徑為事前的防御以及事后的救濟二者之間的結合。首先,事前的防御,對個人信息權進行確立。個人信息權即是民法中的人格權,也是憲法中所規定的基本人權,而為了最大范圍和程度上對人權進行保護,對社會的各方利益進行平衡,需要做到對憲法人權在民法中進行細化,從而對個人信息的流通和社會的規范進行保障。在民法中,對于人身權需要進行一定的補充,完整個人信息權內容的一般規定,確立民法保護個人信息權的前提。其次,事后的救濟,對民事責任進行明確。目前,針對信息侵犯的救濟而言,其形式較為
單一,而且受到相關原則性法律的限制規定,難以對侵權的主體進行明確的界定,導致責任承擔環節難點重重,因此需要做到對信息權責任的構成要素、以及原則和責任承擔形式的明確。而且,針對處分的相應流轉問題,則非常有必要進行違約責任的引入。
(二)需要建立個人信息權益專門的法律
針對目前所面臨的個人信息權益保護問題,不是單單的進行法律制度的設立就可以解決的,而是要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法律整個體系及理念的更新,同時還需要對相關的法律進行完善和協調。信息保護法的出臺,可以作為民法特別法,對侵權責任法以及民法通則中所存在的缺陷進行彌補,進而實現對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的豐富。
(三)對享有個人信息權利公民的保護意識進行增強
無論是進行個人信息法律的完善,還是建立個人信息權益專門的法律都是外在的制約和規范,但是想要從根本上對個人信息的侵害和泄露問題進行解決,同樣需要信息主體加大對自身信息的保護意識。尤其處于科學技術發達的時代,網絡及各種信息充斥著我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加強自身的個人信息防范意識也變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例如,在網站上進行相應的申請和注冊時,需要確保網站的安全和真實,針對個人重要信息的填寫需要慎重。
總而言之,信息社會網絡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由此而引發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及個人信息侵害問題,我們需要以實際的情況出發,在剖析我國目前個人信息權利保護現狀的同時,對其保護的途徑進行完善。通過分析我國目前的民事立法,可以發現在個人信息權利保護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對于信息保護的實際需求,因此為了更好的對公民的個人信息權利進行維護,仍需要相關部門找出癥結,實現對個人信息權利民法保護的完善。
[1]羅昆.個人信息權的私權屬性與民法保護模式[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7(3):86-90.
[2]肖少啟.個人信息法律保護路徑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9(4):119-126.
[3]劉芙,金春梅.淺析個人信息權民法保護的現狀及完善路徑[J].法制與經濟(下半月),2014(10):21-22,25.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