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粟鳳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2
?
如何從標定理論的視角預防青少年犯罪
林粟鳳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2
(一)確立前科消滅制度。貝卡利亞說過:“刑罰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殘折磨一個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業已犯下的罪行”而是通過教育和改造達到“清本正源的作用”。我國設立刑罰,它的目的是要教育和改造已經犯過錯的人,對于一個未成年人來說,犯罪的時候往往是自己心理生理還都不成熟的時候,在其受到懲罰,并且下決心改造成功后卻還要帶著“犯罪人”的標簽,這對于未成年人以后的生活和學習都將產生消極的影響,更有可能促使累犯的產生;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再者說,古語有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蔽覀儗η嗌倌陸摬扇捜莸膽B度;立法上保障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同時,確立前科消滅制度,讓青少年回歸社會尋找工作的過程中,免受歧視與白眼,這也是對人權尊重的一種體現。當然,還要確定好前科消滅制度的范圍、對象和實行機關,對于所犯罪名的危害程度我認為沒有必要做限定,但是要加強改造完好的審核制度,即確定此犯罪人沒有社會危害性;并且要設置一個年限,可以在犯罪人出獄后給其三年的考察期,三年內,如果青少年犯罪人表現良好就可以將其犯罪前科秘密消除;但是要留一份備案,對于累犯的犯罪人則不適用前科消滅制度,這也是與我國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相互匹配的。
(二)確立未成年人案件秘密審判原則,可以設立未成年人法庭等等,現在經濟快速發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新媒體網絡技術迅速發展,這在方便了我們生活的同時,對未成年犯罪人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本來很小的一件事,在網絡的作用下,會被傳到世界的各個地方,確立秘密審判原則,審判結果不上網,為未成年人日后的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三)對非法監禁等刑罰較輕的可以實行社區矯正。根據文化傳遞理論知識,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非法監禁等刑罰較輕的未成年人犯罪,就算是在監獄里改造,也有可能被交叉感染,不但起不到教育改造的目的,反而加大了未成年再犯罪的可能性;我們可以對這些未成年犯罪人實行社區矯正,建立專門學校,督促監護人加強管理,這在節約了司法資源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交叉感染并且還消除了“貼標簽”的影響。
(一)社區加強主流文化,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定期開辦宣傳正確文化的講座;加強對社區閑散人員和流動分子的管制,積極提供就業機會,加強思想教育感化;加強管理人員的設置,并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知識水平。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打造一個健康和諧文明的環境。
(二)學校盡量不貼標簽,加強未成年學生的法制教育,讓未成年人首先做到知法;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聘請專職的心理專業老師,及時解決問題學生的問題;對品行不端、心理有缺陷的學生不能放任自流而應該耐心疏導教育,時刻以寬容、博愛之心教育他們。
(三)父母要提高對孩子的關注度: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事;運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只要教育方法得當就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隨時注意孩子的交友情況,注重他們的交友質量,嚴厲把關。
(四)媒體也應該增加自律意識,對于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發展的東西不大肆宣傳,大力宣揚對貼標簽未成年人的寬容與接納,嚴格審查上網文章與圖片,在促進未成年人健康發展方面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青少年自身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法律素養和道德品質,做一位守法的好公民,懂得抵制誘惑,克制私欲,做到知法、守法、懂法,并敢于運用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是全世界都重視的一個重大課題,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很多,“貼標簽”也是推動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宋慶齡曾經說過:“什么都可以等待,但是青少年的教育不可以等待。”我們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這個制度化的社會中,必不可免的會出現違反規范的越軌行為,我們要做的是預防輕微不良行為擴大化,對“貼標簽”的青少年采取容忍寬容的態度,積極幫助青少年進行矯正教育,實現健康發展。
[1]岳光輝,劉力皸.中外艾滋病人犯罪管控比較研究[J].新疆警察學院學報,2016(01).
[2]鄭鐵.積極推進職務犯罪預防調查工作[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6(09).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