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萬騰 王向陽 代錦昭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
網絡信息化時代個人募捐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規制
龐萬騰 王向陽 代錦昭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個人網絡籌款的崛起在慈善活動中出色的表現在網絡時代,標志著我國慈善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并不斷成熟,關于募捐的曝光率已經越來越高,出現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個人募捐有如此大的關注度也是因為以下的原因:
(一)成本較低
網絡的蓬勃發展使得民眾逐漸拋棄傳統媒介,而網上的一切行為都只需付出較少的成本。
(二)簡單易行
慈善機構經常捐贈物資和錢財,人們的心理抵觸舟車勞頓去捐贈這些,但網上只需要主觀考慮過后轉賬即可。
(三)實際效應
網上募捐的發展讓需要救助的人得到應有的幫助,走向了更加公開透明,速度快,救助快,范圍廣。個人網絡募捐反映了這個社會的需求,顯示出時代的進步。
(四)方式多元
傳統募捐是由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的報刊、電視等媒體發起的。個人網絡募捐則是利用有針對性和靈活性的網絡,打破了時空局限,滿足了人們的意愿。
(五)彌補缺陷
我國現有的救助項目范圍、資金來源較少,個人網絡募捐社會覆蓋面大,在各方面彌補作用顯著。
(一)監督的管理機制缺失
及時的信息披露可以降低社會捐贈的質疑。網絡收集的目標是具體的,所以籌集資金和物資,應當按照專項基金籌集的資金捐助;在使用中經常會有剩余,如何處置這部分也應向公眾公布。但由于沒有相關規定的制度,個人網絡募捐在社會上更多存在質疑的聲音。會成為一種新的網絡詐騙方式,危及社會的發展。
(二)捐贈的主體可能不適格
我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一般情況下非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公益事業單位不得接受捐贈。個人網絡捐贈的發起是一個人,因為它不是法律主體,它的合法性往往受到質疑。另外,我國的法律制度以個人為主要融資制度缺失,沒有贊助商的條件為合法募捐指導,個人募捐是一個特定的人或事,是社會對它的需求的結果,但“個體”是一個非法定機構。
(三)信息的真假存在質疑
網絡的虛擬性決定了隱藏和不確定性的存在。免費的簡單的文字照片可以成為一個組合的救助信息,各種網絡平臺發布信息更加方便。一方面,救援信息網絡平臺可能不會逐一審核,另一方面從公共網絡獲得救濟中存在著信息的篩選難度,不能確定捐助者信息的真實性。
(一)完善立法
只有在法律制度得以健康有序發展的前提下,個人募捐方可有效可控。但目前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規定,因而,首先應完善立法,提供法律支撐。明晰個人網絡募捐的法律地位,給其發展空間;公開個人網絡募捐的形式、內容、要求、籌款計劃,相關的權利和義務等。
(二)加強管理
除了法律制度的規定,個人可以作為募捐發起的主要。目前,學術界在監管和監管后有兩種觀點,這兩個都是提交給監管部門提交集資材料的時間來區分。在監督未注冊申請前,發起人需在監管部門進行登記和公示,并可進行審批。后者,要突出備案記錄,在規定的時間內在監管部門備案,并在網絡公示,監管部門要引導或追責。事后監管更能克服急救情況或很長時間的審批,更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
(三)完善監督機制
要加強網絡監管,保障網絡募捐的真實性。通過依法監管和提倡互聯網行業的法律道德自律,防止以募捐為名進行欺詐活動。歐美發達國家就網絡監管有一套嚴格的規范體系,以保障網絡募捐過程的透明度。我們應當要求個人發起募捐必須遵守國家法律和政策,符合社會公德,募捐信息應充分透明,實行網絡公開制度;同時,互聯網網站應承擔監管責任,通過技術手段識別并攔截過濾虛假募捐信息,清朗網絡募捐環境。
[1]王嫣.我國網絡公益的發展困境及其解決對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2]張曉光.我國網絡慈善運作模式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4.
[3]桑小敏.我國網絡募捐行政監管法律制度的缺失與構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
[4]李磊明.慈善事業:創新與發展[N].寧波日報,2013-11-19A07.
[5]本報特約評論員 堂吉偉德.應該給個人募捐立規矩[N].法制周報,2014-10-14002.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