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爽
新疆大學法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
論重婚的認定處理
鄭 爽
新疆大學法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一)重婚的概念
在我國,“配偶”、“結婚”、“婚姻”這三詞均具有法律上的意義,“結婚”是達到婚姻法規定的法定年齡的男子(年滿22周歲)和女子(年滿20周歲)經過婚姻登記處發放結婚證確認二人為夫妻;“婚姻”二字,在我國長期以來的生活中和法律規定中都有法律婚和事實婚之說,事實婚姻也被引入了法律意義;①“配偶”是法律意義上的女方的丈夫或男方的妻子(書面用語),多用于法律文件,但是否具有適當性,值得商榷。筆者贊同部分肯定說,第一種情形和第三種情形這兩種形式構成重婚罪,不應該包括第二種和第四種情形,因為此種情形,先與別人以夫妻名義長期共同生活,是戀愛自由的表現,雖然現在中國社會有些地方、有些人仍無法接受婚前同居行為,但是這畢竟是人性解放的表現之一,也沒有傷害到別人,也沒有觸犯法律的禁止規定,之后,又與他人結婚,雖然沒有與先同居的人結婚,在某種道德意義上值得譴責,但是與之結婚的他人并沒有過錯,也應該值得法律的保護;對于同時或先后與二人以上在未建立法律效力婚姻的前提下,均以夫妻關系共同生活的情況而言,更不具備重婚的形式及意義,因為,有些人由于自然災害等原因在外被迫流亡謀生而重婚的;有些人與別人處于結婚關系狀態中,長期的受虐待,不能也不敢尋求外界幫助,被迫外逃,從而再婚的,或者被拐賣再婚的,根本不應當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二)重婚特征
一個人同時具有兩種法律效力形式的婚姻的特征沒必要研究,于情于理大家都易于接受把這種情況歸為重婚,筆者在這里只分析后一種情況的特征,即先與別人建立法律效力形式婚姻(登記結婚),后又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共同長期生活在一起。
對于如何認定雙方“以夫妻名義長期同居”,一直以來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存在太多情況,法律也不宜規定,否則過于僵化,筆者認為相關司法者及其他法律工作人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把握:②第一,是否與他人育有子女;第二,是否與他人存在固定的住所,且在一定期限內共同居住,使周圍人認為同居雙方是夫妻關系;③第三,成為他人主要經濟依賴來源之一,在人們意識中,金錢支出是維持雙方穩定關系的主要方式;第四,相關社會的評價,雙方對外的表現形式可以讓周圍人群及社會圈認評價為夫妻。最后還有其他可考量因素。
我國重婚的認定處理情況集中表現在刑法和民法領域,刑法規范意義上的重婚和民法領域意義上的重婚區別主要表現在:(一)主觀構成要件不同。根據刑法相關規定,例如張某男有配偶為李某女,又與周某女結婚,或者周某女明知張某男有配偶而與張某男結婚的,構成重婚罪,但是這兩種情況下,犯罪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作為犯罪處理。重婚罪主觀要件是故意,即明知故犯,而民法意義上的重婚不要求主觀方面的故意與過失。(二)責任不同。依據我國現行婚姻法的相關規定,上述張某男與周某女的重婚行為會產生以下責任:1、張某男、李某女雙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民事案件,經法院調解無效的,應當依法判決張某男、李某女離婚;2、后一婚姻關系中的一方當事人,例如周某女在不知張某男結婚的前提下,與張某男結婚,得知真相后,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婚姻關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周某女的請求;3、因張某男重婚而導致張某男與李某女離婚的情況,李某女為無過錯一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可以請求張某男給予金錢賠償、口頭書面賠禮道歉等;若張某男重婚情節嚴重的,涉嫌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其相關刑事責任。(三)責任依據的法律規范不同。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或者因重婚而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案件,應當適用《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婚姻法》等民事領域范圍內的法律規范;重婚罪應當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及其他相關司法解釋。
重婚及重婚罪一直是理論界及司法界爭論的話題之一,角度不一樣、價值觀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就不一樣,筆者是基于目前我國對此研究現狀及司法現狀闡述自己的認識,因為目前我國民法規范中對于重婚的處罰規定比較完善,所以本文筆者著重提出重婚行為在刑事法律規范范圍內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關解決措施。因筆者的能力有限等原因,本文有不當之處,望諒解。
[ 注 釋 ]
①周光權.刑法各論[M].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2010,7:9.
②鐘青霖.我國重婚罪現存主要問題[J].行政學院學報,2009(1):4.
③鄭玲,喻靖文.淺談我國重婚罪[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2(4):5.
[1]張光君,李麗.重婚罪的司法理論[J].中國刑事法律雜志,2013(10):6.
[2]謝小龍,李璞光.重婚罪新論[N].沈陽日報,2009.4.
[3]劉春梅.評述婚姻法的修改意見[J].法律雜志,2001(4):6.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