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欣垣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師要有民主作風,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和學生“共學、共事、共修養”,彼此做到尊師愛生,這樣才能漸漸地培養起新常態下心心相印的師生關系。
一、新常態下心心相印的師生關系
新常態下的師生關系,需要我們擁有一顆平常心。這樣的平常心,就像老農對待禾苗一樣,按農 時施肥澆水,而不會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堅持以人為本,遵從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個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
1.新常態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民主和諧的
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地教導學生,而是以一個引路人的角色來幫助、點撥學生。教師要毫不猶豫地拋棄師道尊嚴,要成為學生平等的合作者、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個性張揚的促進者。老師可以批評學生的種種錯誤,而學生也可以對老師的失誤給予指正。在這種民主平等的氛圍里,師生互相尊重,學生自主自信、獨立思考的素質才能得到培養,個性才能得到充分張揚。
2.新常態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心理相容的
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表明:當人際關系和諧融洽,人的心情處于愉快輕松狀態時,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發揮。教師對學生的熱情關懷是學生對學科形成積極態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會使學生獲得學習的信心。師生關系融洽,能夠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充滿自信,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的智慧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教育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良好的師生關系,還可以減少學生心理疾患、減輕學生各種心靈負擔。
3.新常態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教學相長的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面對無窮無盡的知識和信息的海洋,教師作為知識擁有者的權威地位受到了嚴峻挑戰。教師固然在專業知識上比學生精深,但在知識的廣度上可能有所不及。新常態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互相理解、真誠相待、共同進步的關系。教師應該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教師可以憑借自己的教學經驗引導學生,學生也可以憑借自己的敏銳、朝氣影響教師,學習過程中師生之間共同探討、共同成長、共同走過一段美好歷程。
二、新常態下師生關系的培養途徑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那么新常態下師生關系的培養途徑有哪些?我認為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
1.獨具匠心的語言,開啟學生秘妙之門
尊重學生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每接到一個新班,我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所有學生的名字,學生心中充滿的是被重視、被關注的美好情愫,為班級的管理悄然做了鋪墊。如:對穿著比較整潔但上課經常走神的小華,我說:“你今天穿的真漂亮,老師一看就很喜歡,相信今天課堂上的你一定也會表現得非常出色!”……他們一整天都會以好的心情與你相處。打開了學生心靈的窗戶,敞開的是學生心靈的秘妙之門。
2.豐富多彩的活動,拉近師生心理距離
教者都知道,走近學生,走進學生,才能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作為教師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多參加學生的活動,和學生一起玩、一起樂、一起做游戲,把自己置身于學生之中。只有建立在相互理解基礎上的愛才能被學生接受。沒有共同的生活經歷,沒有共同的情感共鳴是不行的。別把學生的活動當成“小孩子的把戲”,在娛樂中你和學生加深了理解,情感上取得了共鳴,學生才能“親”你這個老師,才能“信”你所傳之“道”。在運動會上,我會和學生一道聲嘶力竭地為隊員吶喊加油,融入他們當中,讓他們覺得我也是其中的一員。我相信只要教師能經常參與學生的活動,成為學生中一分子,學生沒有理由不喜歡你,你的情感投資將永遠是潛力股。
3.無微不至的幫助,情暖孩子幼小心田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學生的長大過程就是克服困難的過程。學習上因成績上不去而焦慮;在交友上,因朋友遠去而失落;在生活上,因疾病上身而苦痛……在各種困難面前,誰對他伸出援助之手,誰助他一臂之力,他就會像對待恩人一樣感激并銘記,此時雪中送炭式的情感資助,換來的將會是一生的尊重和感謝。記得去年剛開學時我班有個學生膀子骨折不能來上學,我就經常打電話去詢問他的生活情況,鼓勵他吃藥,并及時去幫他補課。本來他是個性格極其內向不愿與老師交流的學生,經過我們一段時間的相處使他覺得老師其實也很容易輕近,也可以成為學生的朋友。這樣他就越來越喜歡我,愿意和我交流,從而喜歡上我的課。
4.張弛有度的課堂,筑起師生愛的橋梁
在剛剛接觸到學生的時候,你首先要知道尊重學生。起立后深深的鞠躬,幾句簡單的自我介紹和交談都能減輕學生的壓力和恐懼感。教學的時候放低自己的姿態,多加一些類似學生的小動作,真誠的眼神,甚至不太粗俗的語言都是他們易于接受的方式,穿插一些雅趣的笑話,再加上真誠的關懷,大方地對學生進行夸獎,會使你的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這些要有一個限度,不能讓學生有出格的行為,保證課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總之,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心心相印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孩子心靈的深處!
一心想著學生、一切為著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利用一切資源做學生喜歡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