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藝術系,天津 301830)
獨立院校鋼琴表演專業教學改革探究與實踐
王 欣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藝術系,天津 301830)
近年來,我國音樂表演專業的畢業就業率每況愈下,鋼琴表演專業作為熱門專業,學習人數眾多,競爭壓力大,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而各大專業類院校在針對鋼琴表演專業學生所開設的課程,還停留在專業課程和基本理論課程的學習上,甚至鋼琴表演專業開設的課程不如音樂教育專業開設的課程豐富,極大的限制了表演專業學生的學習空間及自我提升的機會。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缺乏適應社會需求,教學效率低,改變傳統的鋼琴表演專業教學模式迫在眉睫,當前,在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大力發展社會文化事業的背景下,許多獨立學院開設了音樂專業,但大多是對專業藝術院校的模仿,很少能夠體現獨立學院自身人才培養目標的特殊性。因此,努力構建適應獨立學院自身的教學體系、努力培養能適應社會文化事業需求的實用性人才,就成為獨立學院提升教學競爭力的核心。本文就獨立學院鋼琴表演專業教學改革在實際教學中作了一些總結和研究,旨在給獨立學院音樂表演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
教學模式;課程開設
獨立學院的生源不同于專業藝術院校的生源,獨立學院表演專業招生的特殊性,導致生源大致可分為四類:專業基礎較好的學生;專業基礎較淺的學生;為了上大學高考前臨時學的學生;還有一類則為零基礎學生。但專業類藝術院校,高考中有幾輪的專業面試,最后被錄取的大多是有著十幾,二十年琴齡的、專業能力較強的學生。因此,專業類藝術院校在專業課的課程設置中,大多沿用“一對一”的授課方式,而獨立學院生源的特殊性和數量大,顯然從一年級就采用“一對一”的授課方式是不太合理的。作為獨立學院的鋼琴教師,我們系內的做法是在新生入學后,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程度,也就是進行一次新生專業測評,根據測評將學生按程度分類。通過本人三年來的教學經驗,我院新生專業程度大致為兩頭小中間大的形態,即專業基礎較好的學生和高考前臨時學,或者零基礎的學生占少數,大部分為基礎較淺的學生。根據這一特殊性,我系對傳統“一對一”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即一年級入學時,全部采用“一對三”的授課方式,一年級無論對老師,還是學生,都屬于一個相互磨合的階段,新環境的陌生和新的教學方法及理念可以通過“一對三”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很好的調節,并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也是提升專業基本功的最佳時期,“一對三”的授課方式使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互動,增加學生獲取的知識量,這種教學環境,相對比較輕松自然,學生可以很快的適應新的教學環境;進入二年級,由于曲目難度的增大,專業學習程度的不同,通過專業測試,一部分專業程度較淺的學生繼續沿用“一對三”的授課方式學習,旨在繼續提升其鋼琴基本功的學習積累,而程度較高的學生開始采用“一對二”的授課方式進行學習,以保證這部分學生專業水平的穩步前進;而進入三年級,針對一部分專業程度較高,有再深造欲望的學生,采用“一對一”的授課方式,旨在能夠很有針對性解決其專業問題,根據其個人情況制定適應其學習的目標和專業規劃,這部分學生直到四年級畢業將一直采用“一對一”的授課方式,其余學生,采用“一對二”的授課方式直至畢業,讓學生可以充分取他人之所長,補自己之短,更加全面的學習鋼琴演奏知識。由于一、二、三年級授課方式的調整依據為每一學年的期末專業考試成績,因此,也大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極大的提升了教學效果。
鋼琴伴奏課是我系針對鋼琴表演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開設時間為第三學期至第六學期,旨在能培養學生不但具有一定的獨奏水平,還能勝任廣大人民群眾文化活動需要、各類藝術團體的需求、中心學音樂教育人才的需求的綜合類鋼琴表演人才。之前,已經提到獨立學院生源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明確獨立學院不是為各類專業藝術團體和高校或專業表演舞臺輸送演奏型人才,而是為社會、中小學音樂教育或地方藝術團體輸送應用型人才。因此,鋼琴伴奏的學習對于獨立學院鋼琴表演專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鋼琴伴奏課以聲樂正譜伴奏為主,器樂伴奏為輔,這也符合我系兩個專業,即聲樂演唱,鋼琴演奏課程設置的特殊性,且聲樂正譜伴奏較高的社會使用率及學生學習意愿,演奏程度。
這門課程的授課方式為集體數碼鋼琴授課,授課教師根據每學期系內聲樂教師的教學要求,選擇不同的授課曲目,進行集體教學,每學期總學時32學時,前24學時為課堂集體授課階段,主要學習聲樂作品的創作背景,風格特征,掌握演奏難點。而后8個學時,則是跟隨指定的鋼琴伴奏老師一同進入聲樂老師課堂,為聲樂主課學生上專業課進行伴奏,屬于實踐課時,目的是更好地學以致用,與聲樂學生形成伴奏默契,解決實際伴奏中出現的問題及聲樂老師的具體要求等,也就是說,實踐課時內,有三位教師在對學生伴奏做指導,分別為集體課伴奏老師、指定跟隨進入聲樂課堂的伴奏老師和聲樂老師。鋼琴伴奏課的考試形式為面試,即聲樂學生測試專業時,為指定聲樂學生進行正譜伴奏,考試成績為三位指導老師按相應比例共同得出。第六學期,會增加部分器樂正譜伴奏的學習,以豐富學生的伴奏技巧及音樂素養。鋼琴表演學生的畢業設計由畢業論文寫作、畢業音樂會和畢業鋼琴伴奏成績組成,即鋼琴表演專業畢業學生需要為聲樂演唱畢業班的同學擔任鋼琴伴奏,這種授課、考試方式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伴奏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藝術素養,同時解決了獨立學院聲樂考試鋼琴伴奏的師資缺乏問題。除了鋼琴伴奏課外,我系還開設了鋼琴即興伴奏課,學生可以根據自我的學習意愿,自行選修。
為了使學生全面了解鋼琴文化,提升音樂素養,我系為鋼琴學生還開設了“鋼琴藝術史”、此課程是為鋼琴表演專業三年級學生開設的必修課,總學時為一學年,目的使學生了解鋼琴音樂風格的演變及其深層次的文化、歷史根源,提高學生對鋼琴音樂文化深析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演奏能力;其次,還開設了兩門選修課程——“中外鋼琴作品賞析”和“鋼琴教學法”,授課學時分別為一學期,這兩門課程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琴積極性。
綜上,是本人三年來在獨立學院教學實踐中的總結及想法,面對當前學生的就業壓力,社會文化的需求,創新教學模式,注重應用型鋼琴課程的設置已非常重要,然而,在對學生實施音樂素質教育過程中,勢必將會遇到許多新問題,這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思考、去探索。時刻用現代教育教學理念來指導我們工作,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積極開放的心態投入到學生教育實踐中去,作為獨立學院的教師,我們有很好的體制平臺,我們可以盡力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力在培養出適應全社會需要的全面的鋼琴表演人才,從而提升獨立學院的競爭力。■
[1] 謝姿媚.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河池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4,52.
[2] 白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建設研究[J].大舞臺,2013,09.
[3] 劉順梅.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有效教學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32.
[4] 肖成英.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改革探索[J].四川戲劇,2012,05.
[5] 張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的效能審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1,04.
[6] 謝姿媚.地方院校學前教育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眾文藝,2011,12.
[7] 潘雅清.鋼琴演奏的心理調控技能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8] 蔡良玉.西方音樂文化[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