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偉瑩(廣東音樂曲藝團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
對兒童揚琴入門學習的幾點看法
曾偉瑩
(廣東音樂曲藝團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摘 要:當兒童對所學內容感興趣的時,會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活動,只有當兒童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滿興趣,他們才會擁有強烈的求知欲,對兒童的揚琴入門學習我們就要從興趣入手,除此之外,還應該注意在入門學習階段的幾點重要訓練內容。本文從興趣培養以及入門階段的幾點重要訓練入手,對兒童揚琴入門的學習談談筆者的看法。
關鍵詞:兒童;揚琴學習;看法
在學習樂器的啟蒙階段,技術訓練是相對枯燥的。恰逢兒童又難以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自控能力較弱,為了培養學生們對揚琴學習的興趣,作者在實踐中總結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希望以豐富、創新、互動的學習形式,提升學生們的積極性,將被動學習轉化成為主動學習。
(一)課堂內
1.識譜教學與基本演奏法。識譜教學是指對樂譜內容的教授,包括了對音符的音高、時值與節奏的講述。課程內容可以依照如下:根據學生們的掌握程度,教師念唱樂譜一小節或一樂句,請學生模唱并彈奏,教師要給予及時的、正確的激勵。更重要的是,過程要加以樂譜知識的滲透,使學生在演奏過程中收獲音樂知識的成就感。
2.趣味合作教學法。此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借鑒了鋼琴教學法。具體教授方法為:學生在樂器左側彈奏旋律聲部,教師在學生右側彈奏伴奏聲部。當學生的演奏技術沒有達到特定程度的時候,教師的伴奏豐富了整場的演奏的聽覺效果,提高了兒童對音樂的認知,提升了演奏的積極性,進而培養了兒童的學習興趣。
3.節奏互動教學法。教師演奏兒童喜歡的歌曲,讓學生跟著節奏舞蹈或者鼓掌,訓練兒童的節奏感。在啟蒙教育階段,選擇合適的曲目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該選擇節奏感輕快活潑、韻律感強的符合年齡階段的歌曲,比如《幸福拍手歌》《歌聲與微笑》等。
在樂譜的第三小節、第五小節、末尾小節中,給出了一些提示的行為動作。鼓勵兒童做出相應的動作,活躍課堂氣氛,加強互動。
4.換位教學法。由兒童扮演教師的角色,以家長為對象,教授當節課的內容。實踐證明,“教會別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比“自己學會”的程度更高。除此,兒童還在“教授”家長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換位思考能力。
5.自主創作教學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歌曲中改變節奏,加入自己的創意,體會自主編創的樂趣。在學生進行展示的時候,教師一定注意及時的鼓勵與評價,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帶領學生欣賞《貓和老鼠》中的古典音樂與動物節奏配合的片段,請學生嘗試講解其中的節奏。
(二)課堂外
1.鼓勵兒童定期舉行家庭小型音樂會。邀請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一起欣賞,讓兒童體會到演奏帶來的幸福感,增強信心,鍛煉心理素質。教師可以在曲目選擇,海報制作,舞臺布場等方面提出建議與修改意見。與琴齡相當的同學舉辦交流性音樂會,會增強兒童的競爭意識,督促自己的進步和不斷完善。
2.設計激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合適的時間給與學生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在課堂外也可以經常進行反思與交流,幫助兒童為自己設置未來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3.鼓勵兒童參加比賽。比賽對各行業的觀察與認知,同時有利于自身尋找差距。鼓勵兒童參加社會性的比賽可以幫助兒童認識行業的發展現狀,思考自己的學習效果與練習進度。如果一味地在家庭練琴,看不到與他人的差距,缺少對優秀演奏者的比較,不利于兒童的發展。
對音樂的教授包括演奏技術和音樂常識的學習。啟蒙階段的學習,應該堅持理論學習和演奏技術雙管齊下。當然,受到知識水平和年齡的限制,對低年齡和初學者進行音樂基礎知識教育是困難的。在這種情況下,應嘗試在日常教學中慢慢地滲透,把理論知識和日常事務結合起來,以兒童容易接受的方式,通俗易懂地講解給他們。
(一)音準。對音準的訓練充滿困難的,且長期才能收獲效果。在啟蒙階段,學習音準的最直接辦法就是兒童與教師彈唱。選曲的時候最好選擇兒童喜歡的且積極向上的歌曲。首先,教師演奏,兒童唱歌。接著,兒童唱譜。由跟著揚琴的視唱過渡到不跟琴的練習,唱熟之后再演奏。最后,在兒童已經熟悉的旋律中進行改動,讓其尋找變化之處,培養對音高的敏感性。
(二)節奏感。節奏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廣播體操、眼保健操都是最簡單的節奏實例。揚琴是一個以節奏著稱的樂器,導致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對節奏的把握難度較大。作者采用了以下方法:首先教會兒童節拍器的使用方法,接著把節拍器調至常用速度,比如90拍/min,2/4。然后讓兒童隨著節拍打出來的節奏進行念唱數字。再把2或3變成空拍,讓學生繼續念唱,要嚴格按照節拍器的節奏數數字。過程中逐漸把節拍器調至更快速度。最后設計更復雜的念唱。此方法可以加深兒童對節奏的掌握和理解,多數節奏感較弱的學生會進步明顯。
(三)樂感。教師需要教授學生音樂中的呼吸、情感、意境等概念。教授以上概念可以幫助提高兒童的音樂素養,提升音樂表現力,減少兒童因不會區別和劃分樂句、樂段而造成的音樂語言表達混亂的情況的發生。
左右手均衡、獨立,在放松的條件下控制是揚琴演奏最佳的狀態。但在啟蒙階段,較難控制左右手的平衡。多數人使用右手的頻率明顯高于左手,所以兩手的均勻是本階段的重要任務,確保兒童形成良好的演奏習慣。忽視練習曲的學習,可能造成兒童演奏技術的空洞。過分追求學習速度,可能促使兒童出現技術障礙,影響兒童未來發展。《黃河練習曲99首》《每日必彈揚琴練習曲》等都是不錯的練習曲選擇。除此之外,基本音階、半音階的訓練也不容忽視,需要在孩提時期就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袁靜芳.中國傳統音樂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 劉達章.揚琴演奏藝術[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3] 劉婕.淺論音樂啟蒙教育的重要性[J].大舞臺,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