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卓艷
(渭南師范學院莫斯科藝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音樂教育心理學在加強藝術實踐課程改革中的應用
薛卓艷
(渭南師范學院莫斯科藝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音樂教育心理學在加強藝術實踐改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謂音樂教育心理學是對學習音樂學生的一個全面的培養,培養他們的音色,音調,音質,同時還鍛煉他們的心理素質,在不同的環境都能夠很好的發揮。音樂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加大了對音樂教育心理的研究,拓寬其領域。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更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只有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在高校教學中發展起來,讓學生去接受,同時還要發揮老師的作用,這就要求老師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一套系統全面的教學方案,走在音樂的前沿,讓學生在音樂領域有所成就。
音樂教育;心理學;藝術實踐;改革
音樂教育心理學是音樂學,教育心理學與音響物理學交叉的一門新興學科。自20世紀以來,音樂教育心理學取得了重大成果。音樂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人的聽覺,對音高,音值,音色,音強,調式,調性,協和與不協和以及穩定與不穩定的反應,同時音樂教育心理學還包括對人的心理功能的研究。大部分人們不管開心還是傷心時都喜歡聽音樂,因為音樂能夠讓緊繃的大腦放松下來,音樂對舒緩人的情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音樂教育心理學對人心理的研究能更進一步發揮音樂對人的作用。
音樂教育心理學在加強藝術實踐課程改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幫助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20世紀上半葉我國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歸為五個方面:一是從音樂的基本要素與人的聽覺對應起來加以研究;二是從審美的需要出發,對音樂欣賞的心理研究,這是音樂心理教育最基本的課題之一,許多音樂教育和心理學家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驗和研究;三是從對音樂欣賞心里的研究發展到對音樂創作心理進行研究;四是關于音樂表演的心理方面的研究;五是關于音樂才能的研究,這是音樂心理學研究的又一重要課題[1]。高校音樂教育心理學在加強藝術實踐課程改革中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同時也要重視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加強學生對音樂聽覺的鍛煉。在一些高校實際教學中只追求“舞臺”,而忘掉了講臺,有些教師只講究專而忽視多能,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學生畢業后一旦走上音樂的道路,要會彈,會講,會唱等多方面的能力。
自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對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開始重視,研究心理教育學影響學生的方方面面,提出許多音樂教育心理學的課題,從而拓寬了音樂教育心理學的領域,同時音樂教育心理學與其他音樂學科也有密切的聯系,音樂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結合,從而建立了音樂教育心理學這一門新學科,目前音樂教育理念和學生的時間行為相互密切關聯,學習心理的學生都知道心理學的原理和教育學的原理,但就是無法運用這些原理去指導自己的實踐,正確的做法是應該學會審視自己[2]。在學習的道路上,老師和學生要配合的默契,在有默契的同時,教師對學生要有一套正確的教學方法,同時學生也要探索一套適合自己的路,只有兩者結合才能在教學改革發展的路上愈走愈遠,音樂教育心理學在藝術實踐課程的改革中就是要求老師在教學這方面有一個大的突破,這不僅僅是老師教學,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模式。老師給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再指導,通過和學生交流探討的過程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加深對專業知識的印象,這首先是教育心理學的第一步,高校教育要想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就必須對教育進行大膽的改革。
音樂教育心理學顯而易見是一門健康的學科,它通過研究學生的心理以及對音樂的聽覺,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雖然教育心理學是一個新的學科,不是很成熟但是通過很多學者的努力,已經拓寬音樂教育心理學的領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音樂教育心理學在社會實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對于音樂教育心理學或許有好多學生還不太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傳授過程中多講解關于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學生通過網絡可以更深入的了解音樂教育心理知識。
走在大街小巷,我們都能聽到優美的歌聲,不論是悲傷的,還是開心的,都能起到一定的舒緩作用。音樂是被廣大人們所接受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對于大家或許陌生,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許多高校已經開設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教育心理學在藝術實踐中改革,跟隨時代的步伐,以培養綜合性音樂人才為目標,高校音樂教育心理學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教育是一個漫長的改革,若想要學生接受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藝術實踐中教師要多于學生互動。音樂教育心理學不僅研究學生的聽覺,還研究學生的心理素質,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等一系列,其目的是培養綜合性的音樂人才。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音樂教育心理學還把參與民族音樂學院的研究,更進一步的拓寬心理教育學的領域,參與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環境,消除疲勞的研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生產性音樂的研究。
眾所周知,一門學科的健康與發展離不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重要的環節,只有通過理論的研究才能更好的發展這門學科。只有在音樂教育心理學研究者的不斷努力探索中將我國的音樂教育心理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同時高校教育心理學要想在藝術實踐中改革,就必須對課程結構做出調整,應當加強核心教程的建設,建立少而精,容納量大,實用性強的課程[3]。其次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訓。要使課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藝術和社會實踐。要在實踐中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他們的知識面。發展音樂教育心理學是時代的需要,是高校的需要,是音樂學生自我能力的提升,對于音樂教育心理學在藝術實踐改革中的作用,還需要廣大研究者的努力探索和艱苦奮斗,需要廣大師生的積極配合與努力上進。■
[1][2] 于池.音樂教育心理學應加強藝術實踐課程的改革[J].藝術教育,2012,08.
[3] 劉妍玲,邵奇.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探討[J].江西省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2007.
薛卓艷(1980-),女,陜西大荔人,渭南師范學院莫斯科藝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