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忠劉 娜
(1.蘭州城市學院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2.蘭州理工中專,甘肅 蘭州 730050)
音樂在感知中被占有
薛 忠1劉 娜2
(1.蘭州城市學院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2.蘭州理工中專,甘肅 蘭州 730050)
音樂是藝術的一個范疇和重要組成部分,感知音樂遠高于審視音樂的本體,音樂以不同形式吸引感受者的情感和思維想象,它的主體激發人們潛意識對樂思、節奏和旋律不斷得以重復出現接納,它不僅僅是一種音響的震撼。
音樂;傳播;審視;情感與思想
愛因斯坦在《廣義引力論》中寫道:“存在著求理解的熱情,正像存在著對音樂的熱情一樣……要是沒有這種熱情,就不會有數學,也不會有自然科學?!币魳返谋举|是聲響展示,目的是給人們以啟發、鼓舞,與自然科學有所不同。自然科學是建立在嚴密的邏輯分析和推理判斷之上的有確定性的,并能嚴格的指導社會形態的發展,對事物的前因后果有明確的界定。
音樂是一種復雜的傳播與接受過程,不易用文字剖析的東西。它的發展對人的思維意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孟德爾松說:“人們常常埋怨音樂是如此的含糊,聽音樂時,簡直不知如何去想象才好。但每個人對文學總是能理解的……一首我所喜歡的樂曲所傳達給我的思想和意義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這不是音樂不夠具體,而是因為它太具體……每當我試圖用文字或語言說明一段音樂時,好像是作了說明,但又覺得說得不能令人滿意?!币魳肥亲髑野凑丈鐣承┈F象或特定的事物為素材進行加工而成的具有幻想的音符堆砌,如何理解與體現出它詩意效果,這就需要接受者心理與社會生活的相結合,利用現有的資源不斷影響和刺激受接受者的內心世界,喚起不同階段、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對藝術的接納和熱愛。音樂在西方社會的影響力是各個階層的傳播不受任何條件和環境限制,如鄉村音樂、舞蹈、民間樂器的演奏,以致宮廷音樂和改良后的各種音樂形式的展現,音樂的傳播有意無意的滲透到鄉村的田間地頭,以致城市各個角落和高雅藝術舞臺,這是人們的歷史文化的延續與社會整體經濟發展所形成的,人們把音樂作為生活的重要娛樂形式來調整自身情結和調和人際關系必不可缺的紐帶,不斷促使音樂藝術健康有序的融入老百姓的生活環境與工作場所,激勵和感化著某些不良現象的發生,為社會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這就是音樂藝術的魅力,正如著名的科學家小提琴愛好者愛因斯坦說:“我相信直覺和靈感,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應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彼?,人們對音樂美的審視是建立在一定歷史文化素養之上的,不受某些原因如政治、經濟等手段的強制約束去接受某種音樂藝術的傳播,這是一種畸形的藝術形態,也不能因為人的外貌條件良好刻意接受藝術,一個人對藝術的接納程度大小取決于他的文化素養和整體環境,荀子說過:“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p>
貝多芬對音樂的解釋:“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钡莱隽怂囆g的本質和超越情緒的凈化,所以,愛因斯坦把物理成就比作是“思想領域中的最高的音樂神韻”,音樂藝術的發展主要得益于癡迷于音樂自由美的欣賞者,社會大眾群體接觸音樂的機會主要反應在當地民間藝人在各種節日活動時對民俗文化的多角度闡釋,也有通過祭祀等宗教活動傳播給人們某些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這些民間藝術的社會功能是寓教于樂,它受季節和節氣的影響很大,受眾群體也是很有限的,也有一定年齡的限制或者說是成人的活動,大多數孩子和年輕人幾乎沒有任何參與機會,雖有帶帶相傳但這種涉及面是極其微小的,不能形成整體社會藝術形態的體現。因此,歌德對音樂這樣論述:“音樂能把人淹沒掉,人卻捕捉不到它。它是進入更高的知識世界的唯一的、非物質的方法?!彪S著整體社會發展的變化,人們在解決社會必需條件滿足之后開始注重文化與藝術的共同發展,人們在接納音樂后有一種對事物的敬畏和恩善,并產生對自然界探索的靈感和勇氣,這正是音樂的所要表達的基本理念: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音樂本質思想是內在的,但反應在音響效果中卻令人回味,有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也有溫情纏綿的樂思令人意味深長,更有氣勢磅礴的山河氣魄,這就印證了黑格爾講的:“音樂就是精神,就是靈魂,他直接為自己而發出聲響,在聽到自己的聲響中感到滿足?!彼闹黧w激發人們潛意識對樂思、節奏和旋律不斷得以重復出現接納,它不僅僅是一種音響的震撼,更直接的是喚起聽眾一種神話的向往和生活的沖動,對美好未來有不同色彩的描繪,并自由的刻寫下人生永恒不變的奮斗目標。
感知音樂遠高于審視音樂的本體,音樂以不同形式吸引感受者的情感和思維想象,回到人性的靜觀之中折射出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認識,從而勾畫出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如何體現自我的高貴和努力改造自我的決心與信心,旋律線條的直觀感只能顯現它的形象以有形的圖像呈現在精神世界中,雖然不同人群對同一音樂有不同的構架形式,但音樂所營造的固定音響效果是無法改變的,因此,音樂中七個音符的激勵性超越于魔鬼,這種天地人神的吸引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述的,更沒有哪位哲學家對其有透徹闡釋和說明。從角度上審視音符時只代表譜例與音高的特點,是一個數量的結構,沒有賦予鮮活的生命力。只有對七個音符的各自屬性進行拓展并以不同角色涌現出來,此時此刻,自然聲響和人的腦體結合就以詩歌的形態達到轉換,形成了音符與情感碰撞的有力動機,這就是音樂從不同層面對比出天地人和諧的效果和氣氛,或許,循序在音樂之中的詩歌,才能停留于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