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念平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
內心聽覺里的哥德堡變奏曲——從朱曉玫的演奏說開去
儲念平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摘要】本文立足于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從內心聽覺理論的角度入手,以朱曉玫對內心聽覺的運用為例,論述了內心聽覺對演奏和欣賞哥德堡變奏曲的重要作用,進而對內心聽覺展開進一步探析。通過啟動和優化內心聽覺、完善和運用聽覺意象,演奏者可以更好的領悟巴赫、更好的演奏哥德堡變奏曲。
【關鍵詞】哥德堡變奏曲;內心聽覺;朱曉玫;聽覺意象
巴赫在音樂史上被譽為“音樂之父”。他的音樂創作,以復調寫作手法為主,把復調音樂發展成為主調音樂,豐富了音樂表現力。《哥德堡變奏曲》是他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部作品的整體藝術構思較為精致,是巴赫整體音樂風格的延續與總結。
內心聽覺是演奏者在演奏中形成的一種重要心理現象。它的形成是一個內化的過程,是由演奏者對音樂旋律進行感知時所產生的聽覺意象組合而成。完美的表演過程是內心聽覺與演奏技能共同作用的結果,演奏時所產生的音響效果可以激發內心聽覺的形成,而由內心聽覺所產生的聽覺意象又進一步促進演奏水平的提高,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影響。由此可見,合理運用內心聽覺,對于演奏能力的提升有著很大的意義。
哥德堡變奏曲的主題部分包括三十二小節,在和聲走向中,構建出了三十二個音的低音線條,這三十二個音便是整首變奏曲的變奏基礎。其結構如此宏大,蘊涵也因此無比豐富。想要讀懂哥德堡變奏曲,勢必要領悟其內涵。為了讀懂巴赫,讀懂哥德堡變奏曲,本文從內心聽覺理論出發,以此來展開一場別樣的音樂之旅。
朱曉玫潛心研究巴赫,尤其是哥德堡變奏曲,并因此贏得了高度贊譽。選擇朱曉玫的演奏版本,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她的演奏影響日深,橫跨中外聽眾,是當代的一場精彩演奏;二是她在演奏中引入內心聽覺、闡述曲子意象,這正是創新之處。因此,以朱曉玫的演奏為例,是對內心聽覺的進一步闡發,也是對聽覺意象的進一步探究。
鋼琴曲子通篇由單個的音符組合而成,而音符本身是一種符號,無法像文字的組合那樣直觀地表達具體的意思,因而我們也無法從符號上對哥德堡變奏曲的內涵進行直觀的形象化解讀。然而,音樂卻具有內涵,這就需要我們從內心聽覺的角度去感悟,感悟每一個音符的躍動,感悟音符間的巧妙組合,感悟這種組合里的內涵。下面將就以朱曉玫的內心聽覺意象為例,展開系統分析。
朱曉玫在紀錄片中,對她感悟的意象作了深入而具體的解讀,她認為哥德堡變奏曲有如寂靜的流水。在具體闡述中,她提到了《老子》一書,并在開頭借用了其中的一句話,“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這句話提綱挈領,讀出了對該曲的領會和感悟,是朱曉玫的內心聽覺,她以此走進哥德堡變奏曲。
在紀錄片中,多次出現了冰雪下的流水,這是朱曉玫內心聽覺的外化。在她看來,哥德堡變奏曲是與之連在一起、息息相關的。“道”這一概念的引入,是朱曉玫內心聽覺的內化,她認為,巴赫有其“道”,“道”在曲子中。內化與外化共同形成了一個意象——水,她運用內心聽覺把哥德堡變奏曲意象化為水。在提出“水”的意象后,又對水的特性進行了解讀,并把這一解讀反觀至這部作品中,認為該曲的內涵即是水的內涵。朱曉玫認為,水柔而下卻強而堅,以不爭而長勝,以低和而永存。通過對水這一意象的解讀,也就完成了對整首變奏曲的領悟。她認為曲子如水,體現的是深沉的生命和永恒的哲思。繼而帶著對深沉與永恒的領悟去演奏,并把這種況味在演奏中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使得她的演奏再現了該曲的藝術魅力,產生了心靈上的震撼。
朱曉玫對哥德堡變奏曲的意象化處理是一個引子,本文要引出的是如何運用內心聽覺意象化這一理論,深刻領會和感悟樂曲的內涵和魅力,進而探索并形成演奏者個人的獨特風格。
內心聽覺,在理論上講人人都可以習得,但從實踐上看,每個人的掌握效果會有不同。這是因為決定掌握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歸結起來主要有兩個:一是演奏者本人的內心聽覺狀態;二是演奏者本人的聽覺意象化方法。因此,內心聽覺重在運用有效的方法,獲得對作品的良好感悟。
內心聽覺狀態關乎對樂曲的領悟效果,因此,要對內心聽覺狀態進行優化。優化聽覺狀態可以分成兩步:第一,展開深層心理活動,生成內心聽覺意識,即有意識地感受曲子音符的躍動;第二,對感受到的躍動再次進行處理,把它融匯后再反哺至曲子本身。經過這關聯的兩步,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聽覺狀態,使人全心地融入作品之中,這樣才能初步領會曲子的內涵。
聽覺意象關乎對樂曲的感受和表達,因此,在優化內心聽覺狀態之后,還要繼續完善聽覺意象,以達到深刻領會作品藝術感染力的目的。完善聽覺意象同樣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在聆聽曲子之后,有針對性地搜索與作品相對的意象,以便化虛為實,充分把握;第二,把作品內涵融入上一步選定的意象中,讓意象成為內涵的代表,通過解讀意象來藝術性地解讀作品本身。經過這樣關聯性的兩點,就可以完善內心聽覺意象,化無形為有形,化飄渺無蹤的意蘊為有形有據的意象。這樣既能深刻領會作品的感受力,并對在曲子的演奏中演繹出別樣的精彩創造前提。
內心聽覺旨在運用方法來習得成果,并擴展延伸至樂曲演奏,以深刻表達原曲、完整展現魅力。本文以朱曉玫演奏的哥德堡變奏曲為例,分析了內心聽覺理論在樂曲演奏和欣賞中的具體運用,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優化和完善內心聽覺的操作方法,以使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巴赫、更好地演奏哥德堡變奏曲。
參考文獻
[1]宋超.音樂內心聽覺原理初論 交響(西安音樂學報)2002.03.
[2]葉熙熙.論音樂表演藝術中的內心聽覺——以鋼琴演奏為例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6.01.
[3]寧曉芬.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培養音樂內心聽覺能力 湖北社會科學 2003.06.
[4]林嘉璇,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的創作特點及演奏版本比較樂府新聲,2011.03.
作者簡介:儲念平(1993—),女 河南開封;工作單位:河南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鋼琴表演藝術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