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沖
(沈陽城市學院美育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論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
喜 沖
(沈陽城市學院美育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轉變,聲樂人才成為現下社會中的稀有人才,而高校做為聲樂人才培養的搖籃,肩負著一定的責任和使命,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現下的聲樂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而這也嚴重的影響了高校聲樂人才的輸出,對此筆者將從這一現狀出發,對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提出以下建議。
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創新
社會人才需求的轉變,為高校聲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面對這種新形勢,高校聲樂教學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的對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和創新,才能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的聲樂人才,為此首先要從現下的高校聲樂教學現狀出發,并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措施,才能促進聲樂教學的長遠發展。
(一)教學定位不夠準確
現下高校聲樂教學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沒有形成明確的教學定位,很多高校都認為,聲樂教學就是培養學生演唱能力或者表演能力的教學,這其實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念,因為高校忽視了學生審美與情感價值的培養,而這無疑是聲樂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說聲樂本就是依托情感所衍生而出的,因此在學生學習聲樂時,若是沒有學生的真情流露,那么學生的任何一種表演都將不具有任何生命力[1]。其次現下的聲樂教學教師的功利心過重,致使一味的強調聲樂的表演價值,因此在這種功利心的教學引導下,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對于學生而言都不夠合理,致使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偏差,只是按照教師指明的方向去進行學習,沒有對聲樂形成真正的心理認識,致使學生的聲樂水平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合理的課程模式設置,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去對學生進行引導,進而實現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統一[2]。為此首先教師要有一定的聲樂理論進行支撐,進而運用自身的豐富的聲樂理論知識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點很多教師是可以做到的,但除了理論知識的儲備,更重要的是,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可行性,結合聲樂教學模式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而這一點無疑是當下很多高校聲樂教師做不到,因此在這種缺乏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中,我們發現現下的聲樂課程設置上,似乎只有聲樂技能、理論知識、視唱練耳等幾門單一的課程,而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在采用模仿的形式去進行教學,完全忽視了學生創造能力與主動精神的創造。
(三)聲樂教學缺乏特色
現下的聲樂學校可以分為專業聲樂院校和普通聲樂院校兩種,專業的聲樂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培養上,還比較注重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普通的聲樂院校,由于近些年招生水平的不斷下降,在生源與教學上都存在很多問題,很多時候只是沿襲著專業聲樂院校的辦學模式進行模仿,完全沒有體現出自身的特色,且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也不夠重視,可以說由于教學特色的缺失,聲樂學校的教學質量大幅度下滑,致使學生無論是在音樂思維上,還是表演能力上都有所欠缺。
(一)正確定位教學目標
高校教學目標的確立,對于整個聲樂教學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高校只有確立一個正確的教學目標,才能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實現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為此筆者認為,首先高校應當確立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目標,并堅持學生的個性塑造,確保聲樂教學和整個教學體系都能得到有效的銜接,在注重學生聲樂藝術表揚的同時,不斷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情感體驗,使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既能得到音樂素養上的提升,也能得到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合理設置課程內容
合理的為學生設置課程是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體現,為此筆者認為有兩點是應該做到的,首先對音樂曲目進行量化,量變與質變存在一定的辯證關系,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注重曲目的量化,不斷加強學生對樂曲的積累,讓學生多去接觸各種風格的音樂,可以加深學生對聲樂唱法的掌握,進而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聲樂基礎[3]。例如在學習《托斯卡》這首由女高音主導的聲樂曲目時,也許很多學習對于b2發音很難掌握,但若是有針對大一或者大二學生的曲目數量進行調動,讓學生對每個音階都有所涉及,學生在學習到有難度的音階時,把握能力就會更強一些,其次注重對聲曲的練習,讓學生依照純元音、音階有針對性的選擇曲目去進行練習,漸漸的讓學生掌握五音度、八因度音程的連音,學生的聲樂水平就會穩健提升。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能夠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體現在聲樂教學之中,才能實現學生長遠發展的目標。為此筆者認為,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的主動性。其次由于聲樂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視唱和練耳學習著重的凸顯出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與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把握好教學中的度,若是訓練程度過大,不但達不到練習的效果,還會讓學產生一種排斥心理。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出自身的宏觀調控作用,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可行計劃,將音階練習、音色練習、節奏練習、音準練習對應性的對學生展開訓練,同時注重聲樂知識中的創新能力培養,實現聲樂教學改革的創新。
改革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同時也是民族發展的源泉,而這一點對于高校聲樂教學也同樣重要,只有不斷的對聲樂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才能培養具有實踐性的聲樂人才。通過本文對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分析,作者主要對當前高校聲樂教學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和創新策略。
[1]金衛國.把握歌唱的規律聲樂教學芻議[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4).
[2]孫一波.聲樂教學中影響學生歌唱的心理因素分析[J].天津市管理學院學報,2015,(02).
[3]尹詩睿.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