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佩
(曲靖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
?
音樂改革視域下基本樂理教材的設定及框架構建
陳文佩
(曲靖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摘 要:梳理基本音樂教材的發展脈絡,提煉出基本樂理教材的設定及框架構建有保證教材的針對性、完善教材的教學內容、教材知識結構系統規范三個方面的策略。
關鍵詞:音樂改革;基本樂理教材;教材內容;知識結構
隨著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現實中的樂理師資已經出現了無法滿足學生需要的情況,一方面教師所謂的“教”并沒有落在實處,另一方面還存在著基本樂理教材眾多難以選擇的問題。面對諸多問題,音樂基礎教育如何前行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并討論的,而在本文我想通過對基本樂理教材的設定和框架構建進行討論,以希望從教材這一教學必備硬件作為出發點來對音樂基礎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一點貢獻。
教材是“教授及學習的材料”。[1]基本樂理教材是在音樂基礎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們進行教授及學習的材料。在我國的基本樂理教材發展脈絡中,我國近現代樂理教材的內容都是西方教材本土化而來的,現在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并多樣。梳理基本樂理教材的發展內容,能夠促進我們對基本樂理教材的發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對我們提出基本樂理教材的設定及框架構建的策略有所幫助。
(一)基本樂理教材的發展初期。在建國后,我國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較為落后,這時候主要受到了蘇聯的影響,主要是翻譯了大量蘇聯的教材,如斯波索賓的《音樂基本理論》、瓦赫羅米業的《基礎樂理》以及赫伐琴斯科的《音樂基本理論習題》等。其中斯波索賓的《音樂基本理論》在我國的影響最大,這部被認為具有“科學的思辨性、高度的概括性、概念的準確性、教材的系統性、理論的實用性”的基本樂理教材也成為了很多教材表現的藍本。就以20世紀60年代初,李重光先生編著的《音樂理論基礎》就是以斯波索賓的《音樂基本理論》為參考的,李重光先生將教材內容進一步民族化,將我國的民族民間我國音樂納入到教材內容之中,是當時我國自行編寫出版教材中最為成果的一部。在90年代音樂教育改革的倡議下,誕生了杜亞雄先生的《中國民族基本樂理》、童忠良編寫的《中國傳統樂學》等書。綜合而言,在這一時期,我國的基本樂理教材都基本上是以李重光先生的《音樂理論基礎》為參照的,盡管與我國民族音樂進行綜合編寫,卻沒有跳出西方樂理知識為主要內容的教材形態,還存在著樂理概念不統一,術語表述不規范的問題,但卻不能否認是這些基本樂理教材將我們帶去現代音樂之中。
(二)基本樂理教材的多元發展時期。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快速發展,音樂基礎教育迎來空前的繁榮。在這一背景之下,對基本樂理教材的的民族性、時代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促使了我國基本樂理教材進入了多元發展時期,誕生了大量具有創新價值并具有時代價值的教材。如曲志敬編寫的《新樂理教程》、史季民編寫的《新概念樂理教程》等。在為了適應變化發展的音樂教材要求過程中,現代樂理知識也進入到基本樂理教材之中,如童忠良的《基本樂理教程》就是講中國傳統樂理知識、現代樂理知識、西方傳統樂理知識三者進行結合。而施永編著的《基本樂理的文化視野》一書還將基本樂理的課程內涵、教學目的等問題提出了更加創新的觀點,并體現了其對基本樂理的深層理解,展現了我國基本樂理教材的民族性。整體而言,這一時期的基本樂理教材多種多樣,其中不乏很多優秀的教材,但教材多元化的現狀卻給我們帶來了判斷與選擇的難題,這對音樂基礎教育未來的發展造成了阻礙。
基本樂理是音樂教育中的基礎課程,其教學質量的優劣會影響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的。在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改革過程中,我們就應該關注到基本樂理教材的設定及框架構建,并提出有價值的策略。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基本樂理教材的設定及框架構建:
(一)保證教材的針對性。基本樂理教材是音樂教育中基礎的基礎,在音樂改革中應該保證其的針對性。所謂基本樂理教材的針對性主要是指教材是提供給哪些學習對象使用的。這些學習對象可以是音樂啟蒙階段的小朋友,可以是高中畢業參加藝考的學生,也可以是高等音樂院校的應屆生等。所以在設定基本樂理教材前,就要明確其的作用對象是誰,這樣才能夠在框架構建和教材內容的構建中有一個方向,從而才能夠編寫出使用于不用作用對象的教材。本人認為,在保證教材的針對性這一方面,就一定要做好教材設定和框架構建的準備工作,明確教材的作用對象。
(二)完善教材的教學內容。教材是教學的工具,因為要全面并豐富。在基本樂理教材的設定和框架構建過程中,就要完善基本樂理教學的教學內容,讓教材內容全面化。如在基本樂理教材基礎知識的層面上,就要包含到音、五線譜、音符、節奏節拍、調式調性概念等基礎知識,力求教材的內容能夠將知識包含的全面。如在基本樂理教材重點知識的闡述層面上,就應該以音、音的名稱、音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方式來將知識變成有脈絡有關系的框架,有利于教材內容變得更加詳細。如在甲苯樂理教材難點知識和難點題型的闡述中,就要在教材中將難點知識做出一定的標注或加大一定的篇幅內容,就以任達敏在《新概念樂理教材》中就用了大量的譜例和內容去講解音值組合這一內容,從而讓難點知識的闡述變得更加深入。教材內容的完善,是基本樂理教材的設定及框架構建的具體表現形態,在這一策略的實施過程中,就需要編著者們能夠收集更多的資料,具有高度的知識甄選能力。
(三)教材知識結構系統規范。在基本樂理教材的設定與框架構建過程中,就要明確教材編寫的內核是嚴謹系統的框架,具體而言就是要實現教材知識結構的系統規范,讓基本樂理教材中的知識結構、內容編排有秩序的連貫進行,將樂理學科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明確表現,并適應教材作用對象的認知發展規律,從而保證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價值。如在基本樂理教材框架系統性構建中,就要根據基本樂理知識本身的內在邏輯,讓章節之間的銜接有序并自然。如教材編寫都是先五線譜、音程、和弦、再是調式這樣的順序。如在基本樂理教材學科知識內容的系統性構建中,就要將教材中的學科知識面的涵蓋變得完整并實用。教材知識的系統規范是嚴肅嚴謹的,還需要編著者們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摸索與調整。■
作者簡介:陳文佩(1973-),男,回族,曲靖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講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