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芳
(黑龍江省北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黑龍江 北安 164000)
評劇聲樂演唱的幾種潤腔方法
張春芳
(黑龍江省北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黑龍江 北安 164000)
評劇演唱中的潤腔技法,是其聲樂極富藝術特色的部分,也是一個戲曲劇種音樂風格、韻味的重要體現。本文以評劇聲樂演唱的三種潤腔方法為切入點,對其進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討,其宗旨不外乎兩點:一是期望業內專家對這一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之領域的更多關注;二是拋磚引玉,促進戲曲聲樂的理論研究向更高層次發展。
潤腔;裝飾音;聲音化裝;音色變化
潤腔,是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對唱腔曲調進行裝飾、美化和潤色的獨特技法。
當我們聆聽一位評劇表演藝術家的演唱時,會對其鮮明的音樂風格、韻味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所傾倒,這其中,以字行腔、以聲潤腔和以情潤腔,則是其重要的構成要素。演唱中,除要求聲音的渾厚和氣息通暢和講究吞吐虛實、抑揚頓挫的行腔外,其更需精雕的,則是各種帶有技巧性的唱腔潤色法。
其功能有二:一是唱準四聲,二是美化唱腔。在各種類型的潤腔方法中,裝飾音潤腔占有獨特的地位。主要有(一)倚音:有單倚音、雙倚音、前倚音、后倚音、慢倚音、快倚音等的不同。演唱中,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倚音,使唱腔旋律產生許多曲直變化。(二)滑音:有上滑音、下滑音、前滑音、后滑音、長滑音、短滑音、慢滑音和快滑音的區別。其中,有固定音程的滑音(下滑三度和六度)和無固定音程的滑音,均起到裝飾潤色唱腔的功效。此外,有的滑音則起到明四聲的作用,如下滑音,一般用于去聲字;上滑音,則多用于陽平字和上聲字。(三)直音:即無顫動的音,使之與顫音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四)顫音:即帶有上下顫動幅度的音。傳統唱法中稱“擻音”和“嗖音”,使聲音產生一種聽覺美感。有上顫音、下顫音、快顫音、慢顫音、長顫音和短顫音等。(五)舌尖顫音:即用舌尖快速顫動而形成的一種獨具特色的音,民間稱“打嘟嚕”。(六)頓音:是指短促、具有一定力度和彈性的音,具有喜悅、輕巧、跳蕩的色彩,民間稱“疙瘩腔”,西洋歌劇美聲唱法稱“花腔”。以上這些裝飾音潤腔方法,在一些著名的評劇演員的演唱中,均有鮮明地體現,有的則成為本人演唱藝術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早期評劇著名女演員愛蓮君,她的唱腔柔婉華麗、嫵媚多姿,在唱腔旋律進行中,常出現一種輕巧、短促的節奏或音型,使曲調新穎別致,老藝人稱其為“疙瘩腔”(實為頓音)。又如此一時期的著名女演員白玉霜的下顫音。至上世紀30年代之中后期,白玉霜在〔慢板〕腔的演唱中,常在其上句的尾部和上下句第二分句之尾部,有運用連續下顫音的習慣,成為其〔慢板〕演唱中的一個很鮮明特征。以上二位演員的潤腔特色,均為后起之演員爭相仿效。
是一種在演唱中特殊的聲音造型技法。為表現唱腔曲情的喜怒哀樂,演員在演唱中,需采用在聲音上創造聽覺形象的方法。如(一)抽聲:即在演唱吸氣之前,將聲門屏住,使空氣在聲門形成壓力,之后向內吸氣而激起聲帶抽氣而產生的一種聲音。一些表現悲痛欲絕的唱腔片斷,常采用此種潤腔方法。(二)泣聲:是一種在發聲中將倒吸氣與頓彈音氣息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泣不成聲的聲音。(三)哭聲:又稱哭腔,是將音位拉低,與聲音寬重的嗽音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潤腔方法。(四)笑聲:是將不斷向外推氣的嗽音與跳音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獨特聲音。以上幾種潤腔方法,在一些評劇演員的演唱中,都得到盡情的發揮和體現。如芙蓉花在《昭君出塞》一劇中“昭君女對菱花仔細觀瞧”之〔迷子〕唱段。當唱到“之哭得杜鵑鳥血淚雙拋”時,演員就運用了抽聲、泣聲和哭聲的潤腔方法。其如泣如訴、悲切的演唱,使觀眾震顫不已。又如劉艷霞在《夜宿花亭》一劇中演唱的(慢板迷子)唱段,當唱到“貴人老爺你來想一想”時,演員則同樣運用了泣聲和哭聲的潤腔方法,表現劇中人張美英此時的內在感情。開始是內斂且克制的低泣哀訴,隨之則逐步發展為如井噴似的放聲大哭,使壓抑多年的苦痛感情,淋漓盡致地宣泄出來,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應該說,評劇演唱在聲音化裝潤腔方面,與其它劇種比較,具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這就是強烈、真實和外在。就戲劇效果和感染力而言,其它一些劇種,則很難與其比肩。
音色變化潤腔,是通過演唱的不同聲音色彩和發聲方法,對唱腔進行潤飾和變化。如(一)穿頂音:即氣沉丹田,音穿頭頂,由此產生共鳴而形成的音。其聲音豎圓暢通,色彩明亮。(二)提音:又稱腦后音,俗稱“腦后摘金兒”。即將聲音提至鼻腔之上后部,好似聲音達到后腦勺位置。其音位靠后,音色灰暗,含蓄悠遠。演唱中,凡遇到“衣齊轍”唱字時,則多用提音。(三)揉音:是一種控制呼氣、聲帶及共鳴的制約動作,使其穩勁而緩慢地向下一個音揉動進行而發出的一種音。(四)鼻音:在有歸鼻韻的字時,根據曲意感情的需要,有意識地將鼻韻尾提前收入鼻中,形成鼻腔共鳴。其音色趨于悶暗。(五)噓氣音:即用嘆氣的方法發音,亦稱“氣音”。是一種氣在前,聲在后,發出的沒有光亮的松、虛、軟、散之音。以上幾種音色變化潤腔,第一、二種多被生行演唱所運用;后三種其中的鼻音,則在旦行演唱中被一些演員所鐘愛。如著名女演員白玉霜,其嗓音雖低,但音色醇厚、圓潤,運用鼻音(鼻腔共鳴)是其演唱的一大特色。而愛蓮君,則繼承了白玉霜這一潤腔所展現的音樂風格和韻味,并使之更具有自己的藝術個性。
此外,還有表情處理、板眼節奏和斷音等潤腔方法。
張春芳(1968—),女,黑龍江省北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國家二級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