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天(中國音樂學院,北京 100101)
近代中國西方音樂發展之淺談
高長天
(中國音樂學院,北京 100101)
【摘要】鴉片戰爭發生后使得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殘酷的社會現實使得中國人不得不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許多留學西方的中國人更是親力親為,把西方音樂文化從理論變為實踐,使得西方音樂能夠在中國產生廣泛的影響,并成為中國近代音樂發展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本文正是通過簡述西方音樂在近代涉及的各個方面來說明西方音樂對我國近代音樂的影響。
【關鍵詞】西方音樂;近代中國;學堂樂歌
社會承載著一種文明,文明中所孕育的音樂文化離不開社會,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社會發展也對音樂的發展影響頗深。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愛琴海文明預示著西方文明,克里特島則是愛琴海文明的發源地,經過一系列的變遷,西方文明的中心轉移到了古希臘雅典。同樣,西方音樂的中心也由此轉變到了古希臘,成為了西方音樂的發源地。
在我看來,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使得擁有不同的音樂文化,進而是多種形式的。中國自古以來各朝各代就受到儒家等一系列思想的影響,加之佛教思想的傳入,就更使得中國音樂與西方音樂盡然不同。中國音樂主要以和諧的五聲音階為主,在五音之中開展音樂,同時將旋律、節奏變化放在第一位,和聲的作用并不是那么強烈。而西方音樂的發展卻恰恰相反,從古希臘的五聲音階,逐漸發展到各種調式的七聲音階,再到十二平均律;從單一聲部的運用進而運用豐富的和聲織體。
1840年,對于擁有“天朝上國”美夢的古老落后的中國來說是性命攸關的轉折,文人墨客開始了前所未有的覺醒,明白了自己所處的落后地位。從鴉片戰爭爆發,帝國列強從中國的政治、經濟下手再到軍事命脈,從而使得中國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開始了被動的近代化進程。一些覺醒的進步人士開始認識到西方先進的武器裝備、強大實力,秉持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從而開始為探求中華民族的出路而努力。魏源是繼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之后又一位主張學習西方的杰出代表。他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而“中體西用”也成為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思潮。在音樂領域,西方音樂在中國進行大范圍的傳播是伴隨著西方侵華勢力的擴張而進行的。特別是基督教在中國的很大影響,許多教會學校的誕生,為西方音樂在中國的傳播貢獻了很大的力量。去海外留學逐漸成為了西學東鑒的最主要的形式,這與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西方音樂教育及其文化的先進性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學者對西方音樂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編譯外國的文獻、介紹西洋的音樂家和音樂理論知識,來推動中國近代音樂文化的發展,加快中國音樂文化的近代化進程。
鴉片戰爭發生后使得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殘酷的社會現實使得中國人不得不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而西方先進的技術背后隱藏著更強大的精神文明,這就為西方音樂在中國的傳播提供了必要的文化社會環境。這一時期,中國人對于西方音樂的態度,由好奇和求知轉變為認可與積極學習,由此西方音樂在中國大規模傳播。
在近代,西方音樂主要是通過以下幾點來進行傳播發展的:
許多關于西方音樂文化的記載存在于中國人編寫的海外游記中,如張德彝曾出使各國,回國后編寫了《航海述奇》,描述了許多西方音樂文化的盛況。此外還有王韜的《漫游隨錄》,劉錫鴻的《英軺私記》等,這些海外游記對中國人了解當時西方音樂文化的發展,以及西方音樂文化同中國音樂文化的差異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也成為當今研究近代西方音樂對中國的影響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料。
這一時期,基督教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而西方音樂也隨著基督教的傳教活動在中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在傳教的過程中,他們為中國帶來了西方的五線譜與樂理知識,以及西方的樂器——鋼琴、手風琴等,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太平天國運動與基督教密不可分,領導人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會,將基督教義與儒家思想結合起來,采納了許多基督教中的禮拜形式,吸引了許多外國傳教士到中國出使。其中張德堅的《賊情匯纂》、英國人呤利的《太平天國親革命歷記》等資料中均有記載。
在《中國軍樂隊談》一文中,記載了中國歐式軍隊的歷史及現狀并建立了軍樂學校,體現了外國的軍樂對中國軍樂形成產生的重要影響。
中國近代學校教育中的普遍現象就是創辦了很多由外國傳教士開設的學校。在中國沿海地區尤為普遍,教授西方音樂、歌曲,以及演奏西洋樂器。20世紀初的學堂樂歌是最有影響力的學校音樂教育活動,它是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產生的一種音樂文化,通常是指學堂開設的音樂課或為學堂歌唱而編創的歌曲,它的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借鑒了歐美以及日本的音樂教育模式。用西方的曲調進行填詞并演唱是早期的學堂樂歌的重要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西方音樂在近代中國的傳播與發展速度異常迅速,不僅受當時社會條件的影響,也說明沉睡中的中國人在慢慢覺醒,需要用世界強大先進的知識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整個民族的時代性,使之逐漸與世界接軌,成為世界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王志芳.從近代音樂史料看西方音樂在中國的傳播[J].文教資料,2010(22).
[2]馬達.20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發展概況(三)──學堂樂歌的興起與發展[J].中國音樂教育,2000(3).
[3]孫芙炬.試論西方音樂的傳入對中國現代音樂發展的影響[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