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花 李玉敏(河北梆子劇團,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河北梆子演唱的技法淺談
劉玉花 李玉敏
(河北梆子劇團,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摘要】作為河北省最具代表性、擁有悠久歷史底蘊的河北梆子一直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觀眾。獨特的唱腔、優美的舞姿、宏偉的舞臺表演,這些都讓河北梆子煥發著誘人的藝術魅力。作為梆子劇團的從業人員,筆者認為有必要簡單梳理一下河北梆子的演唱技法,進行一些闡釋和說明,以期展現河北梆子獨特的演唱技法和其整體的藝術風格。
【關鍵詞】河北梆子;技法
按照舞臺角色分工的不同,河北梆子唱腔主要分為生、旦、丑三行。一般來說“生”行的武生和小生采用老生唱腔,而屬于“旦”行的花旦、彩旦、刀馬旦等一般使用青衣唱腔,而“凈”行主要有二六、尖板、流水、小慢板等基本的板式,自成一套獨特的唱腔體系。明白這些基本的唱腔格式之后有助于我們深刻地去理解河北梆子,弄明白舞臺上演唱的基本套路。河北梆子舞臺表演中男女角色的唱腔一般是同宮同腔,如《孟姜女》《竇娥冤》等,相對來說女角色演唱比較清脆占優勢,而男演員就唱腔來說略顯吃力,對演員的要求比較高——需要擁有雄厚的唱腔。河北梆子一般表演慷慨激昂,令人聽后身心愉悅,能帶來極大的感官愉快,這是因為在演唱上河北梆子講究 “砸夯”和“噴口”等特殊的演唱技巧,令舞臺表演高潮迭起,毫無拖泥帶水的感覺。

河北梆子唱腔中的正調唱腔一般是微調式的,而反調唱腔為宮調式的。對比明顯,令人印象深刻。河北梆子唱腔中的四、五度跳躍前進,突出緊張高昂的旋律,具有高昂、跳躍和華麗的顯著特點,富有舞臺張力和震撼力,令人聽后感到回腸蕩氣、痛快淋漓——這也是河北梆子唱腔中的一個突出特點。 作為河北梆子舞臺表演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伴奏樂器也為增加河北梆子舞臺表演魅力和效果提供了重要的作用。一般河北梆子的傳統伴奏樂器以板胡為主,笛子為輔,陰陽頓挫的聲樂也給人以極大的藝術享受。另外在舞臺上還有其他樂器如嗩吶、三弦等等。
當然,隨著河北梆子的不斷發展演進,如今在伴奏樂器的隊伍中又增加了揚琴、二胡、箏、阮等,這些樂器主要在文場戲中使用,而節奏較快的武場戲則以板鼓、大鑼、鐃鈸、花盆鼓、嗩吶等為主。這些伴奏樂曲也是河北梆子舞臺表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河北梆子表演具有高昂、華麗等特點,這和舞臺表演唱腔的發音密不可分,說到河北梆子唱腔的發音,也是比較有研究價值的。河北梆子發展以來一直在唱腔發音中講究“以氣帶聲”,也就是要求表演者在演唱時用雄厚的氣息來帶動、沖擊聲帶,使聲帶振動而發聲。河北梆子流傳著一些關于發音的規律性諺語——“要想唱的好,先要練氣功”“先運氣、后出聲”,這些都說明了正確用氣對于演唱的重要性。

河北梆子唱腔的主要發音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真嗓、假嗓和真假嗓
河北梆子發音中的真嗓也被稱為本功嗓,主要是發出音色厚、音調低的聲音。發音方式是運用氣息,通過嗓門使聲帶全部振動。假嗓也稱為背功嗓,主要是發出音色亮、音調高的聲音。發音方式是運用氣息將聲帶中的部分吹開,使聲帶邊緣部分振動發音。
(二)共鳴音
顧名思義,不僅僅是嗓子發音,而是胸音、喉音、鼻音等共鳴發音,使得聲音洪亮、蕩氣回腸。這就要求河北梆子表演者演唱時唱要有鳴音,不能僅僅依靠嗓子喊而發音。根據河北梆子表演者不同舞臺表演需要求,一般來說共鳴音有胸音、喉音、口音、鼻音和腦后音五種,在運用時主要是根據唱詞的字音和唱腔的高音加以區別使用的。再簡單說下河北梆子的唱詞,河北梆子的唱詞主要是十字(三三四)和七字(二二三)為主,偶爾有五字、六字及多字句。如著名的《大登殿》中的“金牌調來銀牌宣,王相府來了我王氏寶釧。”和“大搖大擺上金殿,參王的駕來問王安。”其中首句完全是七字和十字,讀來朗朗上口,唱起來陰陽頓挫,為舞臺表演增加了別樣的藝術魅力。一般來說,河北梆子的唱詞上下句的尾字多是上仄下平,絕大多數劇種的唱詞符合這一規律。在一大段長長的唱詞中進行變換轍韻的情況偶爾可見,但不多。大部分的唱詞按照這一規律編寫。
河北梆子作為燕趙大地上藝術璀璨的明珠,千百年來一直煥發著藝術的光輝。雖然歷經磨難,但是我們堅定地相信河北梆子這一悠久歷史和豐厚底蘊的優秀劇種會不斷完善、發展自我,煥發出更加燦爛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