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勛(遵義師范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2)
專業化視角下的幼兒教師音樂素質培養
秦建勛
(遵義師范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2)
【摘要】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是現代教師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幼兒教師音樂素質由音樂理論知識、音樂表演技能、音樂教育手段、音樂素材積淀四個方面構成,做好幼兒教師職前、職后音樂素質培訓,是提高教師音樂教育水平的途徑,要求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幼兒園和教師自身共同努力,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專業化;幼兒教師;音樂素質
教師是一個專業化很強的職業。早在20世紀6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出“教育工作應視為專門職業”。20世紀70年代,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針對教師專業化發展與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及其關系提出精辟的觀點。自此,教師專業化發展成為教師教育發展趨勢和潮流,也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前進方向。2012年2月,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個方面,對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基本準則進行規范和指引,也更加確立幼兒教師職業的專業化。
專業是指人類社會科學技術進步、生產生活實踐中,用來描述職業生涯某一階段、某一人群用來謀生、長時期從事的具體業務作業規范。這一規范是經過一定時期的專業培訓,具有完成此工作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具備積極的專業精神和態度,并不斷自我提升,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職業特點。專業化是指專業群體逐漸符合專業標準,成為專門職業的過程,也是個體專業水平提升的過程。
教師這一職業對從業人員基本標準和規范有專業的規定。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專業水平提升的過程,是教師通過各種方式不斷進行個體專業發展的過程。幼兒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幼兒教師專業化與其他類型教師專業化的不同。幼兒教師專業化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技能的掌握,應該樹立“幼兒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
幼兒教育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教育活動,教師要對幼兒進行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多種類型的知識和技能。音樂素質就是其中一個部分。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指出,“幼兒教師應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從教師專業化發展要求和教育實踐需要角度出發,幼兒園教師音樂素質應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一)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
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是幼兒教師音樂素質基礎,它包括音樂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表現手段(節奏、旋律、調式、曲式、和聲、織體),以及讀譜、視唱、聽音、寫作、音樂欣賞和音樂史等多方面綜合能力的掌握。這類知識掌握程度是幫助幼兒教師開展音樂教育活動,設計和實施教學活動的基礎,也是個人音樂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一定的音樂表演技能
幼兒園音樂教育形式主要有歌唱活動、韻律活動、音樂欣賞活動和打擊樂演奏幾種類型。對幼兒音樂教育,有賴于幼兒教師依據具體音樂素材,設計和實施教育活動來開展。為了確保音樂活動順利進行,要求幼兒教師具備多方面的音樂表現能力,主要體現在聲樂(幼兒歌曲演唱、表演唱)、器樂(鋼琴基本演奏方法、幼兒歌曲的彈唱與伴奏基本技能、簡單的音樂配器與打擊樂演奏)、舞蹈(身體律動、舞蹈基本技能及兒童舞蹈創編能力)三個方面。
(三)多樣的音樂教育手段
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需要教師具有將抽象音樂素材與幼兒已有經驗相結合的能力,這就是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這方面能力是在音樂基礎理論知識、表演技能以及專業幼兒教育相關知識基礎上產生的,教師要具備在分析音樂材料基礎上進行教材再加工的能力,就要運用情境、動作、語言、圖譜、游戲等多種教育手段,讓幼兒充分體驗和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促進其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四)豐富的音樂素材積淀
做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必須不斷地進行自我能力的提升。優質的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一定需要教師有深厚的音樂知識積淀。主要包括經典古典音樂(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劇、音樂劇)、經典藝術歌曲、經典兒童音樂,以及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音樂、戲曲等音樂形式的鑒賞。
幼兒教師素質提升是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核心內容。幼兒教師音樂素質培養,有職前培訓和職后培訓兩個階段。
(一)幼兒教師職前音樂素質培訓
隨著幼兒教育事業發展,幼兒教師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高等教育學歷教師已經成為幼兒教師主流。要提高教師音樂素質,就要從高校師資培訓抓起。
1.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何種規格的幼兒教師是高校職前培訓的基調。當前幼兒園教師普遍表現出音樂素質偏低、音樂能力較弱這一問題,這就要求高校要綜合學生特點、專業發展和社會需求三方面實際情況,制定科學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幼兒教師職前音樂培訓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音樂素養,能夠具備幼兒音樂教育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音樂教育原則和方法的幼兒教師。圍繞這一目標,結合實踐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使高校培養的人才是社會需求的、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有用和可用之才。
2.設置合理的課程結構體系
在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指導下,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培養合格幼兒教師的基礎。學前音樂教育相關課程應該包含三方面的課程。首先是音樂理論課程,如樂理、視唱、音樂欣賞課程;其次是音樂技能課程,如鋼琴、舞蹈、聲樂、幼兒歌曲彈唱與創編、幼兒舞蹈創編課程;最后是幼兒音樂教育實踐課程,如學前音樂教育、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等課程。課程設置要有橫向和縱向考慮,如同時開設的音樂課程門數、每門課程開設時間和順序等。
3.認真開展音樂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
教學是將科學人才培養目標、方案和合理的課程設置落到實處的實踐活動。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即教師對音樂課程的高度重視、認真教學和對學生學習的嚴格要求;學生學習音樂的態度、興趣和努力程度,二者是保證幼兒教師音樂培訓質量的關鍵因素。音樂技能掌握、幼兒音樂教育實踐能力培養,是幼兒教師音樂素質職前培訓的重中之重。
4.教師音樂素質培訓的評價應多元化
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考核應該充分考慮到課程特點和學生個體差異,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考核。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運用音樂理論筆試考核、音樂技能展示考核、音樂教學能力實踐考核等多種方式對學生學業成績進行綜合性評價。
(二)幼兒教師職后音樂素質培訓
職后培訓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重要途徑。是培養專家型教師,體現終身教育,教師專業知識、能力穩步提升的關鍵環節。入職后,幼兒教師對幼兒教育基本理念和技能有了一定掌握,并在教育活動中進行實踐。職后培訓的能夠有效提高教師教育能力和水平。幼兒教師職后音樂素質培訓,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教育行政部門
自2010年起,國家全面實施針對中小學教師和幼兒教師職后培訓的“國培計劃”,對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起到前所未有的推動。但在培訓課程設置中,音樂課程整體偏少,因此,合理安排音樂類課程,促進教師相關專業能力的提高尤為重要。同時,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應該針對本地幼兒教育發展現狀,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以提高幼兒教師音樂素質。
2.學前教育機構
幼兒園是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專門機構,也是學前教育主要形式。對于幼兒教師音樂專業素質提升,幼兒園應發揮積極作用,采取多種方式有針對性進行職后培訓。如針對教師音樂理論知識欠缺,可通過教研活動,請相關專家或能力較強的教師組織培訓;針對音樂技能較弱的教師,可運用結對幫扶、技能競賽等多種形式,推動教師音樂技能的提升;針對音樂教學水平較差的教師,可以通過觀摩課、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和師徒制等多種形式進行培訓。
3.幼兒教師
幼兒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專業水平,重視本職工作,才能讓教育行政部門和幼兒園職后培訓工作發揮作用。對幼兒教師音樂素質提高,可以從基本的音樂技能(彈琴、唱歌、表演)練習開始,到音樂素養(音樂理論知識和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到幼兒音樂教育理念在教育實踐中的運用。同時,幼兒教師之間也要多溝通、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專業化發展是幼兒教師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只有在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幼兒園和教師共同努力下,教師音樂素質才能得到有效提升,達到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開展更加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要、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卓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王秀萍.一種經驗的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