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秋鳳
(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
淺談民族聲樂表演的發展現狀以及藝術研究
唐秋鳳
(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摘要】中華民族聲樂藝術歷史悠久,是一種扎根于本民族土壤、散發著濃郁國土芳香與中華民族特色的聲樂藝術,它的演唱風格多樣,具有鮮明且特別的民族本色。回望過去時間的推移大量的優秀民族歌手涌現,民族聲樂不斷地蓬勃發展,民族聲樂正加快步伐向世界邁進,我們必須準確認識和了解及把握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現狀、演唱風格、藝術處理等的藝術研究。
【關鍵詞】民族聲樂;發展;現狀;藝術
民族聲樂是中華民族聲樂的傳統性唱法,演唱者常常身著華麗大氣的服飾,以聲情并茂的聲樂演唱,配有動人的表演傳遞著民族大眾的豐富情感。隨著文化藝術在蓬勃發展的新時代新時期里,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趨勢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豐富多彩的。在這樣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下給我們每一個聲樂藝術演唱者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分析能力有著豐富多樣的需求,要求演唱者要唱出韻味、唱出時代特性、唱出自己的心聲。由于每位歌唱家的成長經歷、家庭教育、知識結構、社會閱歷、性格、氣質以及悟性靈性各不相同,有一千個民族聲樂歌唱家就有一千種類型的民族聲樂歌唱方式,所以在演唱時,他們表達聲樂作品的方式方法也不盡相同,民族聲樂中又有戲曲、地方民歌、古曲、藝術歌曲以及現代民族歌劇等。
民族聲樂表演具有一定的自身演唱風格,這種風格必須在開始學習民族聲樂時就要進行系統的培養,這種培養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以及不斷的完善并不斷的創新應用到歌曲表現當中,為了突出表現聲樂作品的內涵,演唱者必須要有一定的個性以及獨有的靈感悟性,也就是眾所周知的演唱表演天賦以及才智,每個人的發聲器官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發聲腔體,然而聲音音色不同、氣質、風度、閱歷、經驗以及發聲方法技巧也是千差萬別的,每個人對聲樂作品領悟的也不同而獨具創造性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個性、特性。演唱者只有經過長期的演唱訓練并正確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演唱方法以及適合自己的演唱作品,才能逐步積累能具有個人演唱特色的歌曲,經過不斷地學習、補充、豐富以及自我創新,最終才會打造出屬于自己風格、自我特性和個性的作品、在這個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正是我們要去研究和探索的。
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首要做到感情投入真摯,從整體上把握其作品,其次表演要適度,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遵循藝術表現的原則,透過豐富多彩的表現手段,將要表現的內容充分體現出來。因為藝術不是生活的再現而是生活的夸張化,表現藝術要學會利用夸長得藝術語言方能達到表演的目的,培養自身用聲音去塑造其形象、營造氛圍、感染觀眾的能力。歌唱表現并不是要在聲音技巧上達到自如的階段,而是在學習歌唱的開使階段就要培養表現意識和表演能力,因為感情的運用對聲音技巧也同樣有著促進作用,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樹立表現意識。
培養良好的表演、表達習慣。藝術品往往是藝術家們表現情感的媒介。蘇珊·朗格說:“藝術品所表現的是情感的概念。當一件藝術品未表現任何情感的時候,我們就會稱這件藝術作品為低劣的,藝術家稱之為虛假的藝術品。”良好的表演習慣在于以勤補拙人出生不一定就是藝術家、歌唱家、演員,但是透過生活的點點滴滴對其進行歸納總結,并完善自身的表演能力是靠循序漸進的去琢磨反復推敲打磨出來的,這樣表演習慣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并且專研的藝術表演,藝術源于生活那么良好的表演習慣就要既貼切要表演的主旨,又要對其進行夸張化表現藝術。
聲樂表演的藝術研究中人的面部表情至關重要且非常豐富,我國戲曲藝人將面部的表情變化歸納為歡、笑、喜、樂、愁、思、想、悲、哀、哭、怒、慘、氣等等。但是人類的表情具有豐富性且多樣性的。以上歸類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單就“喜悅”來說就可以分為多種不同成度“喜悅”而在不同的環境場合下,不同性格的角色也表現同一種喜悅的方式也是不同的。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受達爾文《人類和動物的表情》一書的啟發,對人類面部表情進行深入研究,并通過面部肌肉解剖得出人類有意義的表情大約有3000種[1]。中國戲曲的表演形勢是經過歷代的藝術家不斷探索、總結、積累而形成的結果。表演者就要根據作品來拿捏角色對其進行演繹。
面部表情是對表演藝術的角色性格、心理的重要表現手段。面目表情呆滯,一切的情緒都很難發揮,也不能打動人心,觀看者不受其感動那么就會反生厭惡。眼睛的運用眼睛具有傳神的重要性,論唱歌表演時眼神一定要有神,可以從我國歷代的文學家或者是藝術家的寫作中可以看出,中國古典文學透過眼睛來刻畫人物性格和其心理的例子諸多。如李賀《唐兒歌》以“一雙瞳仁剪秋水”對女子的眼睛明亮、清澈進行形容。曹雪芹《紅樓夢》又以“一雙丹鳳三角眼”去形容王熙鳳的人物性格。我們常說從這個人的眼中可以看到什么什么,所以若想究其表演事物的根本那么必須先從表演者的眼神上觀察事情的本真。從表演者的眼神中就可看出其對自身表演的角色事物是否真實、真情、真心。
肢體語言在表演中的應用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也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演中舉手投足都要設定好情景,并不是隨便擺放手臂隨意做動作的,且不要亂做動作以往我們觀看初學者在臺上演唱時,手臂總是不自覺得擺動,身體也會微微左右晃動,這是很不好的演唱習慣,聲樂演唱講究腳要踩住地雙腿站直腰要挺直宛如后腰脊椎有東西支撐一般,這樣整個站姿才夠站穩,切記唱歌時隨意晃動身體,身體一晃動腰就支撐不住氣息那么氣息就會浮起來或者吸不下去,所以舉手投足都要在有必要且在規定范圍內做動作。
良好的民族聲樂表演演員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需要不斷的進取不斷的完善自身的發展現狀,藝術的研究是無止境的民族聲樂表演是中國聲樂藝術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一脈相承的,民族聲樂表演在不斷的完善自身的需要借鑒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戲曲、形體表演藝術、舞蹈等藝術表現形式發展民族聲樂表演,在藝術研究的道路上傳承中國音樂文化發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是民族聲樂表演不斷探索精益求精的必然之路。
參考文獻
[1]金鐵霖,鄒愛舒,金鐵霖.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唐秋鳳(1988—)女,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