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雅秋
(滄州師范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
民族音樂在我國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研究
康雅秋
(滄州師范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
我國擁有56個民族,56個民族在歷史發展共同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同時,在當今國際化社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國民族音樂是世界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重要的精神財富。因此,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本文著重分析了民族音樂在我國教育中傳承與發展的必要性,并積極探索的民族音樂在我國教育中傳承與發展的策略,以促進民族音樂在我國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
民族音樂;教育;傳承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十分注重精神追求。在這種情況下,藝術事業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音樂作為重要的藝術形式,已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具有較高的娛樂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56個民族在歷史發展中共同創造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中國特色。伴隨著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受到音樂界及教育界的高度重視,研究民族音樂在我國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不僅有利于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而且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是音樂教育國際化的必然趨勢
隨著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民族音樂受到人民的普遍重視。民族音樂是中國勞動人民共同創造的,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的藝術形式,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而在當今音樂教育中,多元文化視角是音樂教育的基礎,多元文化視角與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國際化有著密切聯系。在我國教育中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能夠提高民族音樂的國際影響力。因此,在教育中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是音樂教育國際化的必然趨勢。
(二)是傳承中華文化的要求
民族音樂是中國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且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與民族文化的藝術形式。同時,中國民族音樂是在我國古典音樂的影響下產生的,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濃厚的歷史韻味。在我國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能夠加強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的了解,提高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探索民族音樂中蘊含的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進而起到文化傳承的作用。因此,在我國教育中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是傳承中華文化的要求。
(三)是民族音樂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當今國際化社會,美術、音樂等藝術事業受到西方藝術技法的影響,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音樂藝術受到國外音樂的嚴重沖擊,很多人能夠哼唱根據西方音樂特征創編的流行音樂,卻對我國的民族音樂知之甚少。在這種情況下,為促進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必須在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加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重視,促進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
(一)構建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
在我國教育中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需要我們積極構建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而在我國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不僅需要良好的學校環境,而且還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學校教育是我國最重要的教育基地,而社會環境是我國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為此,我國應積極重視學校音樂教育環境及社會音樂教育環境的構建。首先,學校應積極重視學校教育在我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對學校音樂課程的投入,豐富民族音樂教學內容,開展民族音樂講座、比賽等活動,加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重視;其次,我國應積極重視社會環境的構建,設立民族音樂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宣傳,增強人們的民族音樂傳承意識。
(二)加強中國民族音樂理論體系建設
中國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共同創造的音樂藝術,隱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具有獨特的音樂理念、創造方式和表現方式。雖然,民族音樂具有自己獨特的音樂理論,但是卻沒有形成完整的民族音樂理論體系。因此,在我國教育中繼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應加強中國民族音樂理論體系建設。為此,中國音樂教育應積極探索民族音樂的理論基礎,并對民族音樂的理論基礎加以整合拓展,豐富民族音樂理論知識,完善民族音樂理論結構,使民族音樂理論成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
(三)加快民族音樂教材建設
民族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并且有很多分支,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瑰寶。雖然,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受到學校教育的高度重視,很多學校積極開展民族音樂教學。但是,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學校沒有統一的、優秀的民族音樂教材。因此,我國應加快民族音樂教材建設。為此,相關部門應深入發掘優秀的民族音樂理論教材,并進行整合,提高民族音樂教材的科學性。同時,民族音樂教材的內容應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文化價值。
(四)增強師資力量
教師在音樂教育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直接影響音樂教育的質量。因此,在教育中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應積極增強師資力量,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為此,學校應積極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民族音樂教師隊伍。首先,學校應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專業培訓,完善音樂教師的理論知識,提高音樂教師演唱、創作民族音樂的技能;其次,學校應積極重視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鼓勵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創新科學的民族音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積極性;最后,學校應重視教師綜合素養的提升。學校不僅要重視教師音樂素養的培養,還要重視教師職業素養、道德素養的提升,進而實現民族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
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共同創造的音樂藝術,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因此,民族音樂在我國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受到教育界和音樂界的高度重視。民族音樂在我國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不僅是音樂教育國際化的必然趨勢,還是傳承中華文明與民族音樂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促進民族音樂在我國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我們應積極構建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加強中國音樂理論教材建設、加快民族音樂教材建設、增強師資力量。在我國教育中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的發展與中華文化的傳承都有著重要意義。
[1]張薇.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中弘揚與傳承的現狀分析[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01).
[2]劉然.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樂的傳承價值探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06).
康雅秋(1975—),女,河北滄州人,碩士,滄州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教育、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