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惠敏
(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歌劇《唐璜》與布拉格
石惠敏
(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布拉格是一座充滿中世紀風情的古老音樂城市,是莫扎特的歌劇《唐璜》首演和成名的地方,久經政局的動蕩和變革,卻仍保留了最完整的18世紀建筑和街道。布拉格的人民熱愛音樂,更被莫扎特視為知音。歌劇大師莫扎特是奧地利人,但是布拉格人民卻對他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稱莫扎特為布拉格的音樂家,這份別樣的情緣從何而來?
莫扎特;《唐璜》;布拉格
《唐璜》自1787年首演以來,一直稱霸舞臺,當然,它的主要吸引力是因為莫扎特音樂的豐富性,幾乎每一個音符都是珍品,而且在整部歌劇中,它們也一樣具有吸引力。許多樂團都可以非常完整的演奏這部作品,只是他們演奏的節奏、速度、復雜性、歌唱演員聲音的美妙程度、對音樂的理解程度以及對最后一個樂章的詮釋不一樣。整部歌劇的劇情和節奏都進行的十分緊湊,讓觀眾幾乎沒有思考的時間。莫扎特沒有選擇繼續在布拉格創作下一步歌劇,但是這座城市讓人們知道了這部歌劇的價值。
布拉格歌劇院的經理Bondini委托莫扎特為布拉格接下來的冬季演出節創作一部新歌劇,莫扎特欣然答應,因為他知道布拉格人民非常欣賞他的音樂以及這里的歌劇演員們會將他的作品表演的很好。莫扎特經常和他的朋友提起在布拉格發生的事情,在這里,他會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他在給當時的導演Herr Strobach的信中寫到了他對管弦樂隊表示衷心的感謝,Herr Strobach也為莫扎特的音樂被布拉格人民所接受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唐璜》首演到現在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是聽到它的旋律,人們還是會很興奮,每次表演,還是會吸引很多觀眾前去觀看。簡而言之,《唐璜》是布拉格人民最喜愛的一部歌劇。
波西米亞首都的重要性僅次于奧匈帝國的維也納,但是由于波西米亞的“高貴”,使它成為了藝術的中心。早在17世紀,波西米亞就一直與奧地利作抗爭,之后便一直處于被統治的狀態。高稅收、征兵、不合理的宗教,以及德國一心想在當地建立貴族等等因素導致了布拉格及其土地最終成為奧地利帝國的一部分。當地語言不被學校、報紙和舞臺所采納,也不用于正式交流。雖然貴族建造的宏偉宮殿和支撐藝術的學者們都在布拉格,但之后他們逐漸將精力放在了維也納。
為什么莫扎特沒能在維也納最先獲得認可,這與他反叛的性格有關。莫扎特由于其獨特的個性和過人的才華招致了維也納音樂界的妒忌和壓迫,而開放、真誠的布拉格人民接納了他,并首先發現了他的天才。在當時,對于歌劇作家來說是一個情況復雜的年代,比如,在莫扎特進行創作的地方,即維也納庭院,與他在一起的意大利作曲家和指揮家們只用意大利語創作,而莫扎特用德語寫作,歌劇界的上層人士與他的爭斗不斷。這是一個極其普遍的現象,在生活中,那些高人一籌的天才總是會有人敬佩他、愛他,同時也會有人嫉妒他、咒罵他,甚至想消滅他。這在莫扎特那個時代,或者是今天,都是一樣的。但是在布拉格,莫扎特獲得了他在維也納不曾得到的巨大支持。
相比于意大利人,波希米亞人在演出中缺乏一定的精致和品味,但是,波希米亞人對音樂有著更深層次的知識和技能,并且,波西米亞人他們的藝術更加穩固。人們一般會認為,布拉格酒館中的音樂要比其他城市中的舞會好。無論是誰,都無法拒絕街上某家酒吧的窗口邊流淌出來的迷人的音樂,這在布拉格是常有的事情。這里所有公共的慶祝活動都會聘用很棒的音樂家,甚至普通人可以和藝術家們同臺演出。布拉格的每一個人都熱愛音樂,每個人都參與其中。這就是為什么布拉格自身是站在支持意大利歌劇的立場上的,可以這么說,如果不是為了迎合貴族們而選擇德國歌劇,它完全可以使自己的品位變得越來越雅致。
布拉格是歐洲首屈一指的音樂和戲劇之都,這里一年365天,音樂和戲劇不斷。從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這兩位捷克音樂巨人,到1939年創立至今仍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再到如今在布拉格街頭隨處可見的音樂海報、樂隊,可以說音樂貫穿了布拉格的歷史,連系著布拉格的今天和過去。而也正是因為從古到今滲入到布拉格人骨髓的音樂歷史,使得他們不僅擁有了獨到的音樂鑒賞能力,更擁有了對音樂和音樂家無私的熱愛。
波西米亞,特別是布拉格,都因豐富的音樂生活和其擁有著名的音樂家而享譽世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接受過音樂訓練,而且波西米亞的貴族都會雇傭許多音樂家,其中一些家庭甚至會保留整個管弦樂隊。一位德國的學者寫了一本有關布拉格的書,里面記載了這個城市對音樂的熱愛:波希米亞人的音樂天賦是緣于整個國家的音樂氛圍,還是前人在輝煌時代所留下的貢獻,這個我們無法確定,但是音樂實實在在的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之中是顯而易見的。沒有一個國家會有這么多的孩子愿意去學習樂器,特別是豎琴,雖然他們有的還很年輕,但是已經通過這種方式去謀生了。然而,波希米亞本身不需要這么多音樂家,尤其是這么多私人的、業余的音樂愛好者,因此,他們中的很多人便會選擇出國。正是他們有過這樣的技能訓練和學習經歷,布拉格流浪的音樂家們在德國總有一席之地,他們甚至超越了當地的音樂家。
在世人眼中,莫扎特是一位曠世神童,他4歲開始作曲,8歲完成第一部交響樂,12歲寫下第一部歌劇,雖然只活了35歲,卻留下了體裁豐富的作品。早在200多年前,布拉格人民就真誠地愛上了莫扎特。那是在1786年的夏天,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在布拉格上演,場場爆滿,轟動歐洲。莫扎特與布拉格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歷史,莫扎特在布拉格很快樂,甚至可以說,在布拉格的那段時間是莫扎特一生中唯一的快樂時光。
時光流逝,曾經顯赫一時的薩列里漸漸被人遺忘,而莫扎特的作品卻成為人類音樂殿堂里的瑰寶。在莫扎特短暫的一生中,也許最令人欣慰的就是布拉格人民對他不離不棄的支持和鼓勵,這里窄小的舞臺遠沒有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來得壯闊和氣派,然而這里卻承載了莫扎特的希望與尊嚴,記錄了這位傳奇音樂家與這個城市的別樣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