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智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13)
淺談如何提高童聲合唱訓練質量
王美智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13)
童聲合唱是合唱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同時推動著精神文明建設的進步,童聲合唱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與此同時合唱指揮需要肩負起更重要得責任。本文結合實際探析了指揮應如何提高童聲合唱訓練質量。
童聲合唱;兒童特點;訓練
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周翱杰曾說:“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是童聲,其中最動人的歌聲是童聲合唱。”童聲合唱的訓練不但培養了兒童的樂感、音準、節奏等,更培養了兒童互相配合的能力,對孩子們藝術修養的形成、性格的完善、智力的發展都起著巨大影響。童聲合唱訓練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激發學生興趣和培養樂感為前提,以氣息的訓練為基礎,重視發揮情感的調動,把整個合唱團合成和諧、動聽的整體聲音。本文針對在童聲合唱訓練過程中,如何才能夠取得較好的訓練效果,從而提升童聲合唱團技能的問題進行了重點分析。
歐洲的童聲合唱起源于宗教的唱詩班,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從兒童6歲始,在教堂唱詩班就開始了這種追求和諧、純凈聲音的教學,隨著時代的發展,童聲合唱逐漸脫離了宗教音樂,表現出童聲合唱特有的魅力。日本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了以合唱為主的音樂課堂教學,并根據西方的教學經驗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合唱教學體系。而我國童聲合唱起步較晚,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童聲合唱事業才漸漸發展起來。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美育”正式寫進國家的教育方針,合唱在音樂教學中的地位也逐漸加強。近年來我國童聲合唱更是蓬勃發展,各類省市級合唱比賽層出不窮。我國越來越多優秀的童聲合唱團走出國門,與國際音樂文化交流也逐漸緊密,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
一個好的童聲合唱指揮者一定要了解兒童的生理、心理及其聲音特點,根據兒童的特點制定更高效、合理的合唱排練。童聲的年齡劃分是6~16歲的兒童,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和共鳴器官都還相對稚嫩,因此,在排練過程中要強調正確的呼吸,對歌唱時的音量、訓練強度都要適度,要防止兒童在排練中損傷聲帶;由于兒童的年齡較小,對橫拍的把握能力有限,會出現節奏不穩的問題,因此在排練中要用兒童所能理解的方法引導兒童進行有效訓練。由于兒童的聲帶發育不健全,對聲音的控制力有限,兒童易走音,因此指揮要符合兒童的特點,通過手勢使音高立體化、形象化,讓兒童更準確的感受音高。兒童的模仿能力和記憶能力很強,但自控能力有限,尤其需要指揮在合唱排練過程中的正確引導,提高兒童的專注度。
(一)呼吸、發聲訓練
由于兒童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和共鳴器官都還相對稚嫩,因此童聲指揮者需要引導孩子掌握正確的呼吸、發聲方法。兒童的聲帶發育不完善使得童聲的自然音域較窄,在初步訓練過程中,歌唱音域在b-f2為最佳,在童聲合唱的訓練時要以簡易、有趣的講解引導學生。如選擇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慢速朗讀,找到最自然的發聲狀態。引導兒童在放松的狀態下像聞花香一樣鼻子慢慢吸氣,讓肚子里的小氣球慢慢充氣,吸滿后慢慢吐氣放掉氣球里的氣,重復多次,讓學生學會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在呼吸穩定后開始訓練如何控制呼吸,保持呼吸的訓練可以用發聲位置較高的“Wu”音,以形象的比喻讓學生盡可能保持呼吸的同時也能感受正確的發聲位置。反復訓練后可換“Si”音,引導學生用少量的呼吸保持長時間的發聲,想象一下像一條被拉得很長的細線,細線又斷成了許多小段,發出輕巧、短促的“Si”音,訓練氣息的控制。
(二)節奏訓練
針對兒童橫拍不穩,節奏感較弱的特點,童聲合唱指揮者可以借鑒奧爾夫教學法,通過兒童能夠接受的玩樂形式提高節奏感。在童聲合唱排練實踐中發現對于初學唱歌的學生而言歌曲的節奏要比旋律更難把握,但在演唱之前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示范有節奏的朗讀歌詞,再唱歌時學生的節奏把握得會更好。可先從四分音符著手,由易到難,直至二聲部的節奏朗讀訓練。
還可以用引導兒童做聲勢的方法來提高節奏感。引導兒童用簡單而原始的身體動作發出各種有節奏的聲音,如捻指、拍手、跺腳等方式進行節奏練習。還可以把聲勢動作加入到合唱中,用聲勢為旋律做伴奏,聲勢動作簡單、自然,不但培養了學生自身的身體協調性,還提高了合唱隊員間的合作能力,提升了對多聲部音樂的理解,也讓合唱排練更有趣味性,合唱演出更具觀賞性。
(三)音準訓練
針對兒童音高不準的特點,指揮可以借鑒柯達伊教學法。柯達伊借用科爾文首創的手勢唱名法,并加以改造,利用不同的手勢動作代表不同音高,通過手勢的變化實現音高變化的立體化,讓學生能夠通過動作的變化直觀感知音高的變化,有利于兒童音準的把握。童聲合唱中借用科爾文手勢既可以進行單聲部旋律的演唱,又可以實現多聲部的合唱,如二聲部的視唱練習,一只手代表一個聲部,兩只手做不同的手勢動作同時出現,就可以實現二聲部的合唱,兒童可以通過觀察手勢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音高和音準,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合唱隊員的音準、默契程度會有明顯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童聲合唱的訓練質量。
(四)協調配合訓練
針對兒童模仿力強的特點,指揮者可以通過正確的范唱啟發合唱隊員領會正確的歌唱狀態、發聲方法。但由于成人的音色和兒童的音色不同,在范唱過程中,指揮要引導學生模仿正確的呼吸方法、發聲、共鳴等而不是音色。這一時期的兒童自控能力也很有限,專注力弱,因此,在排練時要把排練的重難點與訓練音準、節奏的趣味練習交替進行,避免使用專業術語描述概念,用兒童所能理解的方式表達,從而避免兒童感覺枯燥乏味,產生抵觸情緒。
通過查閱文獻,結合兒童自身特點和合唱排練的實際經驗從呼吸、節奏、音準等方面研究了提高童聲合唱訓練質量的方法。我認為童聲合唱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合唱指揮者除了要提高學生的唱歌技巧,在合唱訓練中更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音,要引導學生發自內心的演唱而不是刻意去模仿或“表演”。我們進行的童聲合唱訓練,不僅是教唱歌曲,更重要的是通過合唱使孩子們更快樂更團結,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1]賈蓓蓓.論童聲合唱指揮的特殊性質及素質結構[D].上海音樂學院,2012.
[2]韓德森.合唱指揮教程[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劉慧霞.借鑒柯達伊體系優化童聲合唱訓練[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