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明
(江西省吉安縣第二中學,江西 吉安 343000)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教育問題探視
朱曉明
(江西省吉安縣第二中學,江西 吉安 343000)
中學音樂課程改革堅持音樂教學要 “以審美為核心”,這說明中學音樂教學必須抓住學生的審美體驗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一要提高學生的基本音樂能力;二要實現音樂審美與其它審美教育的結合;三要讓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中學音樂教育;審美體驗;策略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將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作為音樂教育的價值之一,并將音樂審美作為中學音樂教育的核心。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這一理念并沒有很好地得到貫徹。因此,本文擬結合學術界研究成果和本人的教育教學實踐,就當前中學音樂教育教學中學生審美體驗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更有效地進行教學改革,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作一些探討。
(一)在教學理念上,學生主觀主動審美體驗機會較少
任何教育都需要受教育者發揮主體性,才能真正收到實效。但是在有些課堂上,明確存在音樂老師在審美教育中一家獨大,學生的參與度極少,結果其自身的主觀審美感覺或體驗被忽視,無法真正培養自身的審美體驗的問題。筆者曾經見過一位老師在和學生欣賞《紅旗頌》這部交響樂的課。這堂欣賞課的初衷是通過組織引導學生對《紅旗頌》的欣賞,讓他們在這部氣勢恢宏的交響樂中感受那種激情的震撼和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譜就勝利之路的悲壯。老師首先是給學生播放了《開國大典》的視頻,從而烘托了課堂氣氛,這種做法本來很好。但是這個老師給學生播放這段視頻時,足足花了10多分鐘,然后又花了一點時間給學生簡述中國革命的歷程。然后才播放《紅旗頌》的音樂給同學欣賞。這樣一來,本堂課的初衷被忽視了,學生自始至終沒有從聽覺上感受到這首給我們帶了的情感震撼,也沒有能從音樂中體會先烈們為了新中國的成立所浴血奮戰的悲壯場面,忽視了音樂本身的旋律與情緒美,忽視了學生自己的體驗。
(二)老師的具體教學環節也存在一些問題
如在選取音樂體裁方面,音樂教材的編寫在每一主題設置幾首音樂欣賞作品。同時,老師也可根據具體情況自己選擇一些別的作品給學生欣賞。即使教材中已經提供的作品,也有版本等的不同。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前作認真的選擇。但事實上一些老師可能是因為備課的原因,對于上課要用的樂曲并沒有經過經心的選擇和考慮,與主題關系不大,結果適得其反;又如在教學手段使用方面,如果使用不當,也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有一位老師的主題是講亞洲音樂。這位老師用多媒體展示了亞洲一些音樂的同時,還播放了較多的亞洲各地的風土人情的圖片和視頻。不僅如此,這位老師播放的音樂也是一段演唱會上的視頻。這樣一來,造成主次不分,非常喧鬧的局面。
(三)沒有平衡處理好音樂基礎知識教育與音樂審美教育的關系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中學音樂教學要音樂基礎知識教育、基本音樂技能訓練和審美教育等目標。但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在一些課堂教學中這幾個方面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平衡:一些老師還是基于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主要是在課堂上講授基本的樂理知識,并試圖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樂器表演、演唱技法,甚至直接就將欣賞課變成聲樂課、視唱練耳課;也有一些老師在新課標發布后,過于重視音樂欣賞,卻忽略了基本的樂理傳授和基本的音樂技能訓練,一堂音樂課就是不斷地欣賞歌曲,總結特點,交流體驗,學生的基本音樂知識和技能沒有得到提高。
(一)以增進學生的審美體驗為原則改進音樂課堂教學
首先,教師要規范自身的教學行為,起到審美的示范作用。筆者有一次觀摩了一堂省優質課:一位老師講戲劇。只見這位老師走進教室,身著非常合身又比較簡約的戲服,在接下來的范唱中,可以看出這位老師功底非常扎實,非常到位。在這種氣氛的渲染下,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其審美體驗必然也大大增強。
其次,老師要設法優化所有的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審美實效。比如老師或者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魅力、或者通過必要的技術手段來創設合理的情境,強化學生的審美體驗。又如老師要充分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與鼓勵學生參與音樂欣賞,尋找與體驗音樂美。
(二)盡量實現音樂和其它人文學科的融合
審美教育不僅僅是音樂教育一個學科的專利,其實基本所有的人文學科都有著大量審美的資源。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要設法融入更多其他相關文化的知識,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獲得更多其他方面的審美體驗。與此同時,也通過其他相關文化的學習,加深對音樂的感受力。當然,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論如何相互滲透,音樂課終歸是音樂課,不能為了強調音樂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融合,而忽略了音樂教學的本體,將音樂課變成了其它文化課。
(三)讓學生多參加一些音樂實踐活動
實踐出真知。學生只有通過自身的審美實踐,才能將外在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內心體驗。對于中學音樂教學來說,課堂活動是主要途徑。除了課堂教學外,音樂老師還要視不同條件,盡可能地組織一些音樂活動,或者組織一些學生參加當地的符合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音樂活動,增加學生的實際審美體驗。就課堂活動而言,老師要多創設一些有利于學生親身參與的教學活動,如師生互動、學生模仿扮演、學生即習編創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就課外音樂實踐而言,如老師可以在學校中組織各類音樂團體,如舞蹈隊、合唱隊、鼓號隊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又如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或觀摩當地政府或社會力量組織的適合中學生特點的演唱會、音樂會等活動,活動后,老師可組織學生寫心得,加深審美體驗。
總之,審美體驗已經是新課程理念下中學音樂教學的核心任務之一。基于此,音樂老師要創設條件,改革音樂教學方法與模式,創新手段和平臺,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審美體驗,進一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