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群
(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鋼琴曲《平湖秋月》的演奏魅力
李健群
(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平湖秋月》由廣東音樂改編而成,樂曲旋律優美。該樂曲從起、承、轉、合四個方面,以動靜結合的方式,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遠的迷人景致,烘托出其飄逸空靈的意境,體現了廣東音樂獨特的韻味。作曲家陳培勛在創作中,融合了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并運用多聲部寫作技巧,將這首作品完美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音樂;演奏;鋼琴曲;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原是一首廣東音樂,是著名音樂家呂文成的代表作,后經作曲家陳培勛編創而成,成為近代以來最具特色的鋼琴獨奏曲之一。該曲打破了傳統器樂的演奏形式,運用傳統五聲調式,節奏形式豐富多變,注重旋律的起伏變化,具有濃厚的民族風味,表現出了湖面的波瀾起伏和作者內心的情感變化。
《平湖秋月》這首作品將中國民族風格與西洋的演奏技巧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層層遞進,不僅借鑒了西方鋼琴音樂的創作技巧與演奏手法,同時還發揚了中國民族音樂的風格和魅力,改編后的《平湖秋月》依然使用民族的五聲調式,借鑒山歌,小調等元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音樂,為近現代以來我們探索中國鋼琴音樂和西洋音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平湖秋月》整首作品共26個小節,大致分為四個部分:起、承、轉、合。各部分層層遞進、有機結合在了一起,樂曲動靜結合,情與景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在演奏中,要充分體現出虛無縹緲的意境,做到氣息貫通,使民族風味貫通與全曲。
(一)起:是全曲的1--9小節,包括引子和主題句
1.引子
是全曲的1—2小節。樂曲一開始的引子速度較慢,代表了整首曲子的風格。左手的純五度音程應輕輕摁下,使力量漸深入并集中,讓聲音慢慢擴散,宛如空中回蕩的鐘聲一樣。右手連續的三十二分音符輕柔地彈出,形成連綿起伏,忽近忽遠的意境。彈奏時應緊貼琴鍵,將手指放平一些,情緒應隨著音的高度而起伏變化,但應均勻彈奏,追求整體的意境,不能隨意突出任何一個音。
2.主題
樂曲從第2小節的后兩拍開始到第9小節,呈現出主題。旋律在右手出現,左手變為連續的三十二分音符,右手為了模仿出高胡的音色,從而加入琶音和裝飾音,充分體現了樂曲的歌唱性。
在演奏時右手的琶音要連貫均勻,突出高音,將所有的力量集中在高音處,注重旋律的優美與歌唱,每個音符都要很清晰,使右手的旋律線流暢自如。左手在演奏三十二分音符時要緊貼琴鍵,將音的高低走向同情緒的起伏變化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左手的音符不斷流動,呈現出湖面微波起伏的情景。樂曲的主題表現出了詩一般的意境,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承
是全曲的10—13小節。旋律由左手演奏,音符要注意呼吸,下鍵要稍慢,循序漸進,使音符更加飽滿,氣息更為悠長。右手的伴奏為連續不斷的六十四分音符,彈奏時力度應較弱,但必須清晰而柔美,要根據音符的流動來控制力度,強弱交替,做到輕巧自如。以左手的主旋律為主,右手的伴奏為輔,二者協調統一,切勿使用同一力度,忽視了旋律的主題。樂曲旋律連綿起伏,讓人聯想到江南湖光月色的美景,體現了民族音樂的獨特韻味。
(三)轉
是全曲的14—22小節。在14—16小節中,樂曲出現三個聲部,高、低聲部為主旋律,中聲部以伴奏呈現。左右手輪流出現震音和六連音。在演奏六連音時,要充分體現出流動感,著重突出高音聲部,將高聲部的旋律用指尖牢牢彈出并站立,中聲部則利用手腕和手臂的轉動來完成,左手低聲部的跳音應賦有彈性,在演奏時要飽滿一些,但力度應稍弱,與右手的聲部形成對比,在交錯中體現旋律。所以在演奏時,左手的觸鍵可以稍輕、稍慢一些,使音樂更加柔和。在隨后的幾小節中,也陸續出現了震音和滑指,是為了模仿揚琴和二胡的演奏手法。作曲家將眾多民族樂器的演奏手法與鋼琴結合在了一起,豐富了這首作品的表現力。18、19小節是全曲的高潮,是情緒最高漲之處,作曲家在此前進行了種種鋪墊,終于在此完全釋放,將迷戀和贊美之情發揮到極致。從19小節后半拍到21小節,有三處節奏型相同,類似于排比句,湖面微波漸平,樂曲意境空曠且深遠,逐漸歸于平靜。我們在演奏中不僅要發揮出鋼琴的豐富表現力,同時也要將廣東音樂以及中國民族音樂的韻味體現出來。
(四)合
從23小節至曲終,是這首作品的尾聲。這個尾聲意境悠遠,讓人無限遐想。右手在一個小節內不斷出現顫音,類似于簫的顫聲,忽遠忽近,給人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右手的幾個跳音,要做到從pp到ppp的漸弱,控制好力度和音色,并加入左踏板,在手指離開后踏板緩慢放開,讓聲音慢慢消失,逐漸結束,讓寧靜悠遠的尾聲停留在人們心中而久久不能逝去,讓人回味無窮。樂曲意境深遠,體現出中國文人淡泊名利,追求平淡寧靜的音樂境界。
《平湖秋月》這首作品既發揮了鋼琴的多聲部優勢,又充分發揚了民族器樂的演奏手法與優勢,將中西音樂的創作手法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對民族鋼琴曲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創新意義。既保留了廣東音樂的旋律和結構,依舊采用民族五聲調式,又充分體現了鋼琴的優美音色,營造出了幽靜、空靈的意境,讓人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寫景入情,情景交融,人景合一。
通過上述我們可以發現,只有充分發揮我們的想象力,感受樂曲的優美意境,提高鋼琴的演奏技巧,正確使用踏板,才能真正做到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才能更好地詮釋這首作品。
[1]李靜.淺談鋼琴曲《平湖秋月》的民族性及演奏特點[J].大眾文藝,2011,(22):55-57.
[2]潘屹.論鋼琴曲《平湖秋月》的演奏處理[J].大眾文藝,2013,(21):159-160.
[3]程秀芳.鋼琴曲《平湖秋月》演奏心得錄[J].四川戲劇,2012,(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