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琳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陜西 西安 750001)
尋求內心寧靜與平和的至高音樂境界
——聆聽朱曉玫《哥德堡變奏曲》隨想
蘇 琳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陜西 西安 750001)
在聆聽了旅法鋼琴家朱曉玫鋼琴獨奏音樂會之后,感受頗多,雖然只有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一首作品貫穿始終,但我相信給每一位在場的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真正巴赫的詮釋者,作品已融入演奏家的血液,也浸潤著每一位聽者的心靈深處。
朱曉玫;《哥德堡變奏曲》
2015年10月11日晚19:30,西安音樂廳迎來了一位鋼琴隱者,當今世界屈指可數的具有高級品味的巴赫音樂的詮釋者。朱曉玫,生于20世紀50年代,旅法華裔女鋼琴家朱曉玫逐漸被中國鋼琴界所關注和了解,最初,是在觀看了一部介紹她的紀錄片當中聆聽到這首巴赫《哥德堡變奏曲》。在法國的小山村里,白雪皚皚的山峰,清澈見底的淙淙溪水,如此的平靜與深沉,這樣一位樸素自然的鋼琴家置身于山水之間細細解讀中國文化的精深內涵,《哥德堡變奏曲》已伴隨她走過三十年的生命歷程,不僅僅譜寫著巴赫的人生,更是每一個人的人生。這首作品是音樂史上結構最恢宏的變奏曲,共分32段,有主題、30段變奏和主題重現。朱曉玫在節目單上特意撰寫了對它的解讀:“我經常開玩笑說,這部作品是應該在藥店里賣的,因為它能讓人找到平衡、舒暢和安寧的感覺,而不是讓人睡覺的。”
她身著中式深色絲綢衣褲,樸素而低調,當第一個音符發出時就已經把聽眾帶入到一種寂靜、冥想的音樂意境,我們可以閉上雙眼,感受詠嘆調抒情飄然的深沉語調,沒有華麗炫耀的技巧,也沒有多余裝飾的肢體動作,更沒有洪亮聲勢的音響,卻又把人帶入她的世界,自由徜徉。
與古爾德鋼鐵冷硬般的演奏版本相比較截然相反,朱曉玫心中的巴赫更接近老子與莊子,以柔弱勝剛強,柔軟而深沉。整個音樂廳寂靜無聲,偶爾能聽到輕微的酣睡聲,就是如此的輕柔,同樣能夠說服聽眾,感動著我們,仿佛一次靈魂的洗滌,一次精神的修行,此刻,拋開一切塵世的雜念與浮沉,讓自己的心靈放空,安靜聆聽各個聲部錯落有致的進行,清澈光澤的旋律音色,極具韻律感的左手織體,規律而有控制的音樂節奏,還有雙手對位聲部的完美結合。無處不彰顯她對作品深入的研究功底,嫻熟的演奏技巧和豐富的演奏經驗。輕巧、婉約、純凈、空靈。只有內心純真,在一種修行的狀態之中的演奏者才能演奏出作品的真正內涵。
就因為喜歡這首作品,一彈就是三十年,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極大滿足,因為它給人一種平和,快樂的感覺,并不是大悲大喜,轟轟烈烈,而是平淡舒服的感覺,這是朱曉玫的親身體驗,她每天早晨都會彈《平均律》,既是一個活動手指的過程,又像是每天與巴赫對話,無數遍的深入作品內部,慢慢就產生共鳴。無論是聽碟片還是音樂會,或是練琴都應該堅持下去,讓自己的心完全沉靜下來,投入地聆聽與演奏,時間久了,就會遠離浮淺與煩躁,精神得到最大的滿足。在面對巴赫作品的時候,中國人往往把它歸于宗教的范疇,朱曉玫認為巴赫不僅僅屬于宗教內容,而早已超出了宗教,超出了東西方的界限,用中國傳統文化的老莊之道去闡述更容易被中國人接受和理解,音樂沒有國界,無論用何種文化的解讀,只要是能深入聽眾的心靈,產生精神共鳴,便是好的演奏。巴赫的音樂需要慢慢消化,起初會覺得沒有頭緒,找不到各個聲部的線條,而且又是一個節奏律動,顯得乏味,但是逐漸發現多個聲部的織體交錯走向,仔細尋找每一個旋律線條之后,會愛上巴赫,享受其中,每一次彈奏都會有新的發現,都會產生新的感受。從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在精神層面來看,《道德經》和《老子》與巴赫有相通之處,也是朱曉玫執著于研究巴赫的精神支柱,在《道德經》里有很多處提到水,水是柔軟的,它沒有形狀,隨著外界不同的形狀而變化,但它是有力量的,石頭都斗不過它,被它腐蝕。
巴赫的音樂也是這樣,它不會產生非常輝煌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戲劇性,,但它很溫暖,很和諧,很平靜,它的深度會給你非常豐富的感覺。老子和莊子也提倡,真正有力量的人是不會去叫喊的。老子提倡“無為”,讓人順其自然不妄為。在演奏上,朱曉玫一直追尋中國文化的中庸之道,中庸并不是走中間道路,而是在音樂中找到一個平衡點,通過這個點可以挖掘出作品的每個維度,這種哲學理念也同樣反映在所有的事情上。在音樂的處理上,朱曉玫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巴赫的音樂如同數學一樣嚴謹,而這種嚴謹性卻能夠拯救人的心靈世界,當你煩躁不安的時候,它可以讓你安靜下來,身心受益。
朱曉玫在25個國家演奏巴赫,無論男女老少,病人亦或犯人,都起到同樣神奇的作用,不斷撫慰自己與聽者的心靈,一劑比任何藥物都見效的音樂精神良方。朱曉玫就是每天用呼吸與冥想的方式進入巴赫的音樂,演奏巴赫,理解巴赫,如同修行打坐一般,沒有電話,沒有約會,完全沉靜在緩緩流淌的山間小溪中,也許這種至高無上的思想境界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有著堅強毅力的人,對自己的藝術之路產生過懷疑卻又不放棄的人才能夠達到。朱曉玫就是這樣的藝術家,自身坎坷的人生經歷加之堅持不懈的藝術夢想,于是走到了今天,她仍然在藝術的道路上攀爬,相信她會不斷發掘鋼琴音樂藝術的經典之作。
本人主持陜西學前師范學院2015年度科研課題: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技能培訓實踐研究。本人主持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鋼琴文獻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15JG033Y)。本人主持陜西省社科界2016年度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鋼琴文獻的應用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