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豪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
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及培養途徑分析
李嘉豪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100038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法律體制亦愈加完善,同步狀況下對于大學生法律意識有著更加嚴格的規范要求,不過針對該類群體進行法律意識培養強化期間,始終遺留諸多弊端問題,包括法制常識和觀念淡薄問題等。由此,筆者決定針對現階段我國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過程中的沖突問題加以客觀論述,同時結合個人豐富的實踐經驗,開拓妥善化整改路徑,希望至此為我國大學生法律意識健全完善和長遠化發展前景舒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途徑;法治社會
一、現代社會中針對我國高校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激活培養的必要性論述
(一)針對傳統道德教育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
我國傳統思政教育主張針對大學生基礎性道德、價值、人生發展觀念進行系統化調試,借此發揮出黨政領導的一切優勢效應,因此,該類教育內容切勿被隨意拋棄,而是要保證與時俱進。但是透過如今我國市場競爭局勢觀察,涉及利益主體多元化和分配市場化現象廣泛分布,人員思維創新型和貪欲開始被同步誘發,傳統道德教育因為缺少適當的約束機制而產生弱化危機。
(二)不斷迎合社會多元化發展和大學生一切合法權益維護的訴求
透過社會維權層面校驗,針對大學生群體法律意識加以健全修繕,能夠令該類群體盡快樹立起科學的自我保護理念,同時時刻關注自身在社會中的一切權利、義務貫徹細節,明白在法律實踐中應該做什么、禁止什么,特別注重利用法定程序進行個人正當利益保護。尤其是經過市場經濟體制成功建立和我國順利加入世界經貿組織過后,我國對外貿易活動日漸頻繁,由此可以清晰預測,日后我國一切經濟、政治事務都必將和國際緊密關聯,其間自然針對我國高校法律意識培養質量提出愈加嚴格的控制要求。
二、目前我國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階段中的諸多矛盾問題整理研究
(一)法律整體性認知水準過低
因為我國高校提供的法律基礎性課程和教學時間設置極為不合理,無法在盡快將法律知識體系加以精細化延展,加上部分講解人員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質限制,無法針對既有法律專業性教學內容進行深層次掌控,進而透過不同層面上限制了我國高校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實效。在各類歷史和現實因素作用下,我國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水準時常處于過低水準之上,嚴重情況下更會令大學生在復雜社會接觸環節中滋生出許多法律認知盲點。
(二)法制理念過于淡薄低微
權利和義務可以說是法律體系當中的核心指導性要素,尤其權利意識,對于大學生今后法制理念系統化培養完善,有著極高的指導價值。所謂權利意識,實質上就是大學生針對自身一切正當權利的正確理解、保衛思想,其和他人權利尊重結果關系縝密,過分關注個人權利將和預設法律意識教育指標背道而馳。現實生活中,許多大學生守法自覺性遺留顯著性弊端跡象。第一,權利觀念過度缺乏,無法積極結合法律器具進行自身一切正當利益維護,嚴重情況下,使得某些學生忽視對其余社會成員權利的尊重,喪失其應有的社會責任感。第二,權利和義務始終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核心指導要素,特別是在利益分配角度上觀察,實際上可以理解為索取和浮出的對應關系,兩者之間保留深刻的統一、平衡特性。
三、新時代下培養健全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全新途徑驗證解析
(一)尊重課堂教育的主流陣地功用,盡快令大學生形成現代權利義務理念
大學生作為一類獨立的社會主體,對于自由始終保留強烈渴求態度。但是這部分自由始終是在法律許可范圍內行駛的部分權利內容,如若任何一類社會大眾作出違法的事情,如侵害其余公民自由合法權利等,那么他就毫無自由可言了。以上結果充分驗證,我國社會公眾在行使自由和各類權利過程中,始終不可脫離法律限制作用,如此一來,以往大學生自由權利濫用現象將會得到有機遏制,使得國家、社會等集體利益才能得到充分尊重,令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教育等事務執行中能夠主動營造起安定和諧的氛圍,避免各類不安隱患的隨意介入狀況。
(二)依法治校,盡快創設出符合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需求的教學引導環境
我國社會主義法適用的基礎性原則,就是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對于現代高校內部治理也將產生較大的指導效用。高校作為培養四有人才的核心陣地,能否順利落實依法治校、照章治校等管制理念,將直接決定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健全結果。所以,作為現代專業化高校法律教育主體,有必要細致化貫徹實施國家、高校標準性教育法律規章體制,能夠針對單位大學生進行德智體等素質進行量化考核評估,針對表現優異者給予適當的物質和精神激勵,令貧困生得到應有的資助。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健全,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在此類環境下,廣大教學領導也不斷加大對國家最新法律條文的推廣宣傳力度,同時營造起和諧愉悅的實踐交流氛圍,令各類大學生透過網絡學習和彼此交流中養成健全化法律意識,從此自覺遵守社會中一定規范守則,不會對其余社會成員利益造成任何侵害現象,最終真正過渡轉化成為國家依法治國道路中需要的技能、素質兼備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揚.大學生就業權益保護及其自身勞動法律意識的培養[J].科技視界,2016,31(05):88-91.
[2]田甜.如何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J].西部素質教育,2016,16(03):144-160.
[3]章凱.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與高校法律教學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11(02):88-94.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5-0221-01
作者簡介:李嘉豪(1995-),男,漢族,遼寧沈陽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本科,研究方向: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