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聶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廣西 桂林 541001)
試論打擊樂教學中學生音樂情感的培養路徑
蔣 聶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廣西 桂林 541001)
在古時人們就用音樂來抒發自己情感,而現在人們也不例外,音樂作為人類傳播情感的有效媒介,為人類的交往與生活提供了便利,而在打擊樂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尤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我國高校的打擊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情感的制約因素,重點從“功、技、智、練”四個方面出發分析了打擊樂教學中學生音樂情感的培養路徑。
打擊樂;音樂;情感;路徑
打擊樂不僅具有強節奏感與音色美妙的特點,還具有多種演奏形式等特點,其是利用敲打手法進而發出聲音的一種音樂,打擊樂來源于民間,且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風格,所以打擊樂的音樂情感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音樂表演者要想具有高超的打擊樂表演技藝,除了自己的演奏技術外,還要對音樂本身具有較為透徹的理解與感悟,這樣才能站在高處欣賞打擊樂音樂。
打擊樂作為一種音樂,音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音樂情感的培養,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具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理念因素
雖然高校打擊樂教學取得一定的進步,但是在培養學生音樂情感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到位,在教學理念上具有一定問題,比如音樂教師對打擊樂中培養學生音樂情感并不是很重視,認為打擊樂只學好演奏技術即可,有的高校更是將打擊樂的教學置于學校音樂教學的邊緣地帶,更談不上學生音樂情感的培養了,學校中缺少打擊樂教學中音樂情感培養的氛圍,這些都是由于學校乃至老師錯誤的打擊樂教學理念所導致的。
(二)師資力量因素
在音樂學科中,打擊樂教學的教師必須是專業性的,而在部分高校中學校缺少專業的打擊樂教師,這就嚴重降低了高校打擊樂教學的效率。此外,有的學校雖然具有專業的打擊樂教師,但是教師的業務素質水平不高,不重視新的教學方法的學習,不給自己充電,導致在打擊樂教學過程中學生音樂情感的培養成為一句空話。
(三)教學方式因素
音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演奏技術與技巧,還要讓學生多加練習,實現質的飛躍。而前者就是教師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遞,也就是課堂之上的內容;而后者就需要教師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手法,讓學生走向生活,走向人群,這點恰恰是許多打擊樂教師所欠缺的。
(一)以“功”提升學生的音樂情感
音樂作為一種情感傳遞方式,是以其特有的節奏與音律打動人心,能夠讓聽者得到精神的享受。打擊樂憑借其超強的節奏感能夠吸引許多音樂愛好者,所以,在打擊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教會學生將自己的情感注入自己演奏之中,在表演的舞臺上與聽眾獲得情感共鳴。此處的“功”指的是基本功的訓練,眾所周知,打擊樂的基本功訓練是一個單調乏味的過程,在該階段內,音樂教師必要要嚴格要求自己的每一位學生,一定要在學習的初期學會最基本的、最正確的演奏手法和姿勢,將活學活用的思想灌輸到學生的腦袋里,切勿教條式地訓練學生,使得學生不僅沒有掌握基本功,還產生了學習打擊樂的抵觸心理。
打擊樂教師要堅持科學規范的指導原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細心為學生講解知識,重點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使學生從心底愛上打擊樂,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夠讓學生在演奏作品時真正實現作品、演奏者的融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的過程中,當學生手型相對穩定時,讓學生多加重點聯系四連音,等到學生速度夠快可以平穩掌握在攻破其他音色,這樣的訓練有利于學生開腕,在練習過后學生會具備一定能力時再由簡向難。但是在學生練習過程可能有連音能力不穩定的情形,學生要想克制這類情況的出現就需要學生在課下勤加練習,切勿只重速度,不要質量。在學生基本動作練好之后還要與一些表演技巧相結合,當學生把手腕作為中心練習時,此時就不能讓肘關節與指關節進行活動,練習別的部位也是這個道理。學生經過不斷的分解練習達到熟練的水平,音樂教師可以利用自己來對學生進行示范,讓學生掌握標準的演奏動作。如果學生在長時間的基本功練習過程中產生煩躁心理,此時音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勸導,打擊樂的演奏時需要動作自然與音色美妙的,并不需要其他夸張的動作,學生要將自己對音樂領悟的情感與作品本身想結合,這樣才能給聽眾呈現高水平的打擊樂演奏。
(二)以“技”強化學生的音樂情感
此處的“技”指的是技能訓練,由于打擊樂樂器的形制與音樂不僅相同,更是各具特色,具有民族性、世界性,所以在技能訓練中加入表演者的親和力與表現力十分關鍵,這樣才能讓表演更加打動人心。例如,在鈴鼓的技巧訓練中,學生可以按照音量、音色等進行隨意的轉換。鑒于鈴鼓在晃動時候容易產生殘響,學生可以把鈴鼓保持在水平面成四十五度角的姿勢來防止鈴聲的產生。若表演者想讓聲音很大很急促時,而他的手來不及轉換鈴鼓敲擊,此時表演者可以利用膝蓋來實現敲擊,在調整鈴鼓的角度,最后讓手與膝蓋發出的聲音是相似的,以上僅僅是對鈴鼓技能訓練的部分闡述,但是真正的打擊樂樂器有很多中,筆者認為技能訓練主要從以下兩點入手。首先是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該訓練雖然在基本功的訓練中已經涉及,但是不同樂器的節奏訓練還是有所不同的,語言節奏練習對于學生很重要,語言是音樂的外衣,音樂情感除了用音色表現出來,還通過語言來表現,那么學生要從手腕呼吸上與打擊樂的節奏律動實現巧妙鏈接,使自己的身體充分使用樂器與音樂真正融合在一起;其次是對學生進行律動練習,俗話說勤能生巧,學生在進行打擊樂學習時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律動練習,讓打擊樂為學生進行伴奏,使學生的身體自然地做出反應,這也有利于訓練學生節奏感。
打擊樂作為古典音樂的重要構成部分,其獨特的節奏感與律動與生活貼近,能夠讓聽眾產生共鳴,這更需要學生在打擊樂的技能訓練過程中融進自己的感情,讓自己的音樂情感為打擊樂注入新的生命。因此,打擊樂教師在對學生訓練時,一定要加強動作技巧的訓練,更要在練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
(三)以“智”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
學生智慧對于打擊樂的學習也有一定影響,此處的“智”表現在學生綜合知識的掌握,因為作為一名優秀的打擊樂演奏者不可能只會一種演奏曲目,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綜合知識,這樣教師方便對學生進行綜合知識訓練,讓學生在綜合知識訓練過程中豐富自己的音樂情感,教師讓學生即興演奏就是很好的教學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應急應變能力,還提升了學生對自己掌握曲目作品二次加工的能力,將自己的音樂情感真正的融入到表演當中,學生從初級的表演方式和演奏技巧不斷發展進行融合,從較短的作品到婉轉的運用,教師對學生的這種訓練能夠讓學生由淺入深的理解打擊樂的音樂情感。此外,教師能夠利用課程評價的方式來讓學生作為主體對表演的不同曲目進行評價,這不僅讓學生掌握更多打擊樂曲目,還讓學生對打擊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比如:讓學生進行分組練習,教師可以讓打擊樂學生和管樂的學生進行合奏,進而進行分組評價,學生在不同的課程評價下體會了不同的音樂,掌握了不一樣的音樂情感。
(四)以“練”延伸學生的音樂情感
俗話說“熟能生巧”,此處的“練”主要是指學生的實戰練習,學生在經歷基本功和技巧的練習之后有必要進行實戰練習,也就是真正的打擊樂舞臺演奏,這也是學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一種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與音樂技能。鑒于打擊樂自身的特點,學生演奏打擊樂通常是以集體的形式來展開,學校教師可以通過課程、社團或其他方式來組織學生進行打擊樂的演奏,也可以通過義演的方式來讓學生表現自己的真實水平,但是學生在打擊樂集體演奏的過程中,需要尊重同伴并適應集體,學生通過真正的舞臺演奏又對打擊樂的演奏產生了新的音樂情感,就是團結合作,學生需要更多舞臺演奏的方式來鍛煉自己的演奏能力,而學校也應盡力為學生提供表演平臺。
音樂是人類情感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更好地表現出人類的精神生活,在打擊樂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對學生演奏水平高低具有關鍵性的音樂,學生演奏的靈魂就在于學生對打擊樂的音樂情感,為此,打擊樂教師任重而道遠,要在技術與思想上對學生進行音樂情感教育,爭取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打擊樂人才。
[1]丁書圣.淺談打擊樂教學過程中的音樂情感培養[J].大眾文藝,2016,(07):257.
[2]于晗,劉溪.試論如何在打擊樂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J].北方音樂,2015,(12):135.
[3]王征.論打擊樂教學中的音樂情感培養[J]音樂時空,2011,(10):59-61.
[4]汪健.淺析打擊樂教學中的情感訓練[J]黃梅戲藝術,2012,(04):46.
蔣聶(1980—),男,漢族,廣西桂林市人,本科,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打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