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迪
(內蒙古藝術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高校藝術概論課堂中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杭 迪
(內蒙古藝術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高校的藝術類專業中,有一門必修的基礎性理論課程叫做藝術概論。藝術概論這門課程的開設,目的在于提高藝術類學生的自身修養、審美眼光以及審美情趣。但是,大部分學生對這門課程都不太感興趣,一方面原因是課程本身的內容比較枯燥,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則是教師沒有針對這門課程進行教學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使得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沒有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熱情。本文對藝術概論課堂中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了簡單探討。
藝術概論;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
眾所周知,教學資源分為廣義教學資源和狹義教學資源兩種。廣義的教學資源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被教學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服務教學的、支撐教學的人、信息、工具等。從狹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學習資源)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及教學后援系統。在高校藝術概論的課堂中,教師應該合理開發與利用這兩種教學資源,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同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一)教師沒有對教學資源合理開發,導致課程內容過于抽象,難以理解
如今,在我國不少高校的教育中,藝術專業與非藝術專業都要學習藝術概論這門課程,
而這門課程給學生的印象,往往是抽象的術語很多,基礎理論很多,難以理解,難以記憶。再加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將藝術概論這門課程的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與利用,導致教學效果低下。教師采用的教學資源大多比較落后,都是幾年前的舊版本,對于最新的理念和設計沒有收錄其中,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而且學生對藝術概論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認為理論知識對于自身未來的發展沒有多大用處,只有具備一定的能力才能在日后從事相關工作時大放異彩,因此藝術概論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學生沒有意識到的是藝術概論這種基礎性理論課程的作用,會在自身未來的發展中緩慢突顯的。如果學生一味地只重視應用能力的培養鍛煉而忽視了最基礎的知識積累,最后影響的是學生未來的個人發展。
(二)教師沒有對教學資源合理利用,導致教學方法沉舊,考核方式傳統
目前,針對該門課程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以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為主,很多學生迫于出勤率等原因不得不參與教師的授課過程,但是,陳舊的教學方法根本無法讓學生感興趣,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和互動,很少向學生提出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問題,也沒有給學生留以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生難以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集中,導致課堂上“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現象非常嚴重。其次,教師考核的方式也過于傳統,仍然是以學生背誦、考卷、評卷等方式進行,教師僅以學生的分數來評斷其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這種考核方法難免有些偏頗。而且考試過于形式化,教師沒有根據考試結果調整教學內容,教學資源仍然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我們應該合理地開發利用藝術概論這門課程的教學資源,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重新對這門課程燃起興趣之火。
羅丹曾經說過一句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一理論在教學資源的開發方面也同樣適用。在教學資源的開發方面,教師需要去發現生活中所有可以用于藝術概論課堂教學方面的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是新聞中的某一個片斷,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一個瞬間,或者是在街上、地鐵上看到的一個場景,這就需要教師擁有一雙孫悟空式的“火眼金睛”。藝術概論教學資源是面對古今中外的藝術和理論而優選的結果,在教學資源開發的途徑上,以下列舉幾點:
(一)開發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資源
在藝術概論的教育教學當中,除了其自身的抽象術語讓學生難以理解之外,最大的問題是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無法完美結合,學生在生活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無法運用基礎性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因此,學生大多覺得學習這門課程意義并不大。所以,在教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應該開發那種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基礎性理論知識的同時,又能提高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于學生來講,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例如景觀藝術、數字藝術、3D動漫藝術、環境藝術、生態藝術等,這些不僅是與高科技、電子媒介相結合,同時也是與藝術理念變革相結合,更為重要的是與生產力、生產方式變革結合,提供藝術創新發展的機制動力。
(二)開發具有藝術發展趨勢的教學資源
藝術與藝術理論都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社會性,但也具有一定的超時代性和超社會性,因此,教學資源在開發的過程中,必須選取具有藝術發展趨勢的教學資源和依據藝術規律建立價值評價體系及其標準的資源。目前,藝術已經升格為大學科門類,一級學科有藝術學,二級學科有藝術批評、藝術理論、藝術史等等。藝術升格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著全新的挑戰,而學生在學習和未來的發展中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因此,在藝術概論的理論教學中,必須強化藝術的發展趨勢這一概念,以先進的藝術觀念來推進藝術創新和發展。
(三)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轉化成教學資源眾所周知,目前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速度非常快,那么,如何將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教學當中,使之成為教學資源的一部分,也是教師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從教學方法的角度講,利用電子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可以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其次,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轉化成教學資源,可以給學生更好的視聽享受,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藝術概論這門課程的積極性。這一教學方法完全打破了從前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而是將藝術理論通過多媒體的圖像、視聽等感受讓學生更好地主動去接受。因此,利用電子信息技術的教學資源,更為直觀形象,可以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應清醒的認識到教學和科研是一體兩面的,應借助高校的科研團隊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轉化成教學資源,并通過教學實踐來驗證科研成果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使科研真正的服務于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實現教學與科研的協調發展。其次,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比如說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源與學生共享,讓學生根據教學資源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模式轉變了傳統教學理念,將教師從教學活動中解放出來,學生有大量的時間思考和沉淀,教師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指導和啟發學生,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最后,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創設情境以訓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說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多種多樣的問題,讓學生來解答;或者是采用任務驅動法組織教學活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來達成教學目標。這些方法的采用都能夠將教學資源最大化的利用起來,使其更好的為藝術概論課程的教學服務。
藝術概論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理論課程,在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方面,應該突出理論性、實踐性、趨勢性,在教學資源的利用方面,應該突出多樣性、靈活性、現代化性。相信教師對藝術概論這門課程的教學資源進行重新開發與利用之后,學生一定能夠對新形式的藝術概論課程充滿興趣,教師也會投入更多的熱情在藝術概論中。
[1]鄭娟.高校藝術專業藝術概論課程教學模式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3,(15).
[2]許靜,趙芳.高校藝術概論課程教法淺析[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