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澄(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8)
?
傳播視角下如何提高大學音樂教學有效性
李澄
(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遼寧沈陽110168)
【摘要】為提高大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有關教育學者便提出利用傳播學與大學音樂教學的交叉性,將二者相結合的教育方法。本文便對在傳播視角下提高大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現實意義以及具體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傳播視角;大學音樂;課堂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技術得以迅猛發展,并被應用于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然而在教育領域,因大學長期不變的教育模式,使得其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與之相應的是,“大學無用論”的觀念,逐漸被傳播并發展。
信息傳播理論是一種在西方發展起來的新型理論,它具有應用廣泛性以及普遍適用性的特點。隨著其近年來的不斷發展,現在已逐漸趨于成熟,并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其中,音樂傳播學只是它的一個分支。而在傳播視角下對大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音樂傳播使得大學音樂教學環境得以改善
相較于傳統師資匱乏的現象,在傳播視角下進行大學音樂教學,學生可以利用較多的教學工具以及教學資源,如:網絡資源等。這些資源相較于書本上呆板的理論,能夠增加學生的直觀審美體驗,極大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二)音樂傳播使大學音樂教學更加多元化
在傳統大學音樂教學模式下,教師上課內容往往以教材上的知識為主,課外拓展知識較少,嚴重阻礙了學生專業化的發展。而隨著音樂傳播的不斷發展,學生可以在網絡上獲取更多的音樂教材等,極大地擴大了學生的視野,為大學音樂教學的多元化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平臺,同時也給予學生更多選擇的權利,對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培養與發展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教學理念方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大學音樂教育也不例外。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為未來社會發展做貢獻。但是若按照傳統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個人發展便會受到極大的抑制。因此在傳播視角下的大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摒棄傳統的教育理念,靈活運用音樂傳播,加強對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1.明確自身的教學地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信息的傳播者,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去努力發展創新音樂,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提高大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2.深刻理解音樂傳播與音樂教學之間的關系,并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夠熟練應用。為此,學校可以加強對教師團隊的培訓,加強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提升教師團隊的思想觀念,促進大學音樂教育的發展。
(二)教學內容方面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以教材為主要教學內容,對教材以外的教學內容往往涉及較少。由于教材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其嚴重影響到學生所接受知識的時效性,使得學生與社會的主流發展具有一定的差異,便會造成學校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發展所需,使國家社會發展、學校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個人發展三者之間形成惡性循環。而在傳播視角下,有關大學音樂的教材內容急劇增加。因此,在選擇教材以及教學內容時,教師應注意以下三方面:
1.教師在選擇教材時,應有利于自身的音樂教學,幫助教師將自身的創新創造能力最大程度地展示出來,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2.教師應以大部分學生的音樂基礎與音樂特點為基點,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
3.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將音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活動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音樂的藝術性,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改編歌曲,將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改編進歌曲中,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藝術性,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方面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僅局限于課本,再加之教學方法的單一化,很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也會產生不利影響。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音樂傳播也得以大力發展,教師的教學內容可以得到豐富,而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也要逐漸發展起來。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創設音樂教學環境,靈活運用各種樂器以及多媒體技術,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對音樂的探索研究中。例如:在講授鋼琴表演藝術的有關內容時,教師在講完相關理論后,可以通過播放世界級鋼琴家表演視頻或者現場進行演示,通過視頻來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在直觀的視覺上加深對表演藝術的理解與運用,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學評價方面
教學評價是針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方式進行評價,它能夠真實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其對提高教學有效性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教學評價,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最大化地滿足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教師應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1.重視音樂教學過程的評價。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看重教學結果,即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忽略音樂教學的過程,僅用最終的考試結果來評價學生以及教師教學的效率。而在傳播的視角下,教師要必須改變原來的評價方式,應把教學過程也納入到評價當中來,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以求學生評價的公平公正。
2.注重評價方式的改變。傳統的單一化的評價模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學生的水平。為改變這種評價方式的弊端,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例如: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定等方式,以便得到更為客觀的評價結果。
綜上所述,在傳播學的視角下,大學音樂教學的各個方面仍需要不斷的改進,而這些都離不開相關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在提高大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下,使得大學教育更加接軌于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肖玥.淺談傳播視角下如何提高大學音樂教學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6).
[2]寧大光.淺談傳播視角下的大學音樂教學有效性[J].音樂大觀,2013(02).
[3]劉曉強,李雪坤.音樂課堂創新思維創造表現能力培養教學初探[J].通俗歌曲,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