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彬(伊犁師范學院,新疆 伊犁 835000)
?
伊犁州農村學校音樂教師隊伍建設現狀及其對策
張海彬
(伊犁師范學院,新疆伊犁835000)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伊犁州農村學校音樂教師發展現狀,對伊犁州農村學校音樂教師隊伍建設薄弱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結合當今教育發展總結伊犁州農村學校音樂教師隊伍建設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伊犁州;農村學校;音樂教師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NO:GLA102058)新疆基礎音樂教育現狀調查及農村學校音樂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研究。
師資力量在整個音樂教育中起著關鍵作用,音樂教師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到了素質教育的進步和音樂教學質量。筆者對伊犁州農村學校音樂教師的情況做了全面的調查,包括教師學歷、年齡、基本素質等方面,希望對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一定的指引。
(一)音樂教師年齡、學歷、職稱、專兼職等基本信息
在撰寫本論文之前,筆者查閱過不少我國西部及其他經濟落后地區學校的音樂教育現狀資料,伊犁州農村學校專職音樂教師的數據超過了很多其他農村地區,這是令人欣喜的。訪談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專職音樂教師都是近三年來逐漸配備的。在教師年齡結構上,40歲以下青年教師比例大大超出40歲以上教師,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在職稱結構方面,獲得高級職稱的僅1人,占2%,中級職稱11人,占26%,初級及沒有職稱的多達72%。由此看出,農村學校音樂教師的職稱普遍偏低,結構不均衡。該調查結果還反映出來一個值得大家關注的現象,雖然專職音樂教師比例達到69%,但音樂專業畢業的教師僅占43%,大部分專職教師是非音樂專業畢業。
(二)音樂教師業務素養及科研情況
雖然伊犁州農村學校音樂教師在數量上能夠基本滿足教學需求,但是由于非音樂專業出身的教師占到57%,有的教師是中師畢業生,在中師階段接受較初淺的音樂學習,還有的教師完全沒有接受過音樂方面的學習,這使得整個教師隊伍的業務素養并不高。
1.音樂教學基本技能掌握情況
此次參與調查的42名音樂教師的音樂教學基本技能,整體掌握情況比較好的是舞蹈編排。很多老師表示由于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發達,即使此前沒有系統學習過,也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很多相關視頻學習,因此舞蹈編排能力總體的掌握程度是均衡的,這方面的工作基本都能輕松應對,只是無法追求作品高質量。其次,聲樂的總體掌握程度也比較不錯,而掌握程度最差的是器樂。在訪談中,筆者發現確實有很多老師不知道什么叫起拍、收拍,也不知道各種拍子的指揮圖式,雖然在音樂教材上見到過,但看不懂,不少老師直言只會打打拍子,但是完全是憑感覺在做動作。
2.音樂理論知識掌握情況
如果說在音樂教學基本技能方面掌握情況差強人意的話,受訪的教師在音樂理論知識方面的掌握情況更讓人憂心。除了樂理知識掌握有22人說好,11人說一般,占79%,總體掌握情況的還比較好以外,其他理論知識都是“重災區”。和聲掌握好的不足10人,不了解的有8人;曲式掌握好的只有4人,不了解的高達15人;音樂史論方面,不了解的有7人。
3.教研科研情況
相當一部分音樂教師愿意參加各種教學研究活動,加強自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教師們幾乎一致認為觀摩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的公開課,是提高教學能力、學習各種有效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拓展教育眼界的最佳途徑,也是大家參與積極性最高的教研活動。在農村學校,音樂教師能觀摩到本校教師公開課的機會還有,但是能去其他學校、縣里、市里甚至省里觀摩公開課的機會非常少。繼續教育、教師培訓也是提高教師個人素質和執教能力的主要途徑。在《新課標》實施以后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更重視對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的提升,也常在寒暑假、周末等空余時間舉辦教師培訓,但廣大農村音樂教師受教育經費、家庭情況等諸多現實情況的制約,渴望有深造的機會卻很難實現。
(三)音樂教師待遇及教學態度調查
調查的音樂教師在熱愛音樂教學程度這一選項中,大多數音樂教師都喜歡音樂,卻不代表同樣熱愛音樂教學工作。熱愛音樂教學的幾乎都是音樂專業畢業的教師,音樂素養較高,音樂教學能力較強,課堂氛圍愉快活潑,教學效果好,較受學生喜愛,因此獲得的職業認同感、職業成就感要高于其他非音樂專業畢業的教師,也更熱愛音樂教學工作。在看待如何待遇問題的選項中,33%的教師認為合理,67%的教師認為不合理,可見大多數教師認為農村學校音樂教師在薪酬、待遇和人文關懷等方面還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一)農村學校音樂教師個人職責方面的原因
當下,在伊犁州農村學校音樂教師管理實施過程中,很多農村學校音樂教師對于音樂課程教學有濃厚的熱情和興致,但對教學行為、教學內容以及音樂教學本身出現偏差,音樂教師對于管理的約束力有一定程度的抵制,逐漸出現管理上的“拔河現象”,能力不到位,但要求必須做到。受年齡、學歷、職稱、教學經驗及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很多農村學校音樂教師內在的自我調節現狀不容樂觀,需要加大力度進行正向引導,才能夠使外在和內在因素得以形成相互的支撐。
(二)農村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校方面的壓力對于農村學校音樂教師來說是多方面的。首先,農村學校音樂教師所處的學校教學資源不足與教學設備落后,這些實際問題給教師帶來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其次,升學壓力制約了音樂新課程的實施程度和推進力度,農村學校對音樂課程改革支持的力度明顯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農村學校音樂教師職業壓力。再次,農村學校音樂教師的壓力與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也密切相關。
(三)社會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師職稱評定困難己成為農村音樂教師的一大難題。其次,農村學校音樂教師普遍工資低、住房等待遇不足,社會地位不高等問題也非常明顯。另外,很多學生家長對音樂課程的不理解和不重視,給農村學校音樂教師造成了很大壓力。最后,農村學校音樂教師還需面對相關資格及任職的考試及培訓,這無形當中也是一種潛在的壓力。
經過分析伊犁州農村學校音樂師資情況,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伊犁州農村學校音樂師資的實際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國家新課標對音樂師資的要求,其中數量不足、教學能力不足、水平偏低、教育觀念滯后是重點問題。音樂教師是國家新課改的具體實施者,踐行者,只有建設一支穩定的、擁有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愛崗敬業、音樂學科專業能力強、知識結構合理、教學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才能保障國家基礎音樂改革在農村地區的順利進行和穩固發展。
(一)提升現有師資的業務素質水平
農村學校音樂教師配備不足是一個突出的問題,然而面對這么大的師資缺口,想要在短時間內補齊是相當困難的。現有的教師隊伍仍然是當前農村學校音樂教學的主力軍。如何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現有人力資源,提升現有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應該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首先,針對新課標要求的教師能力開展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培訓,避免各種能力“一把抓”。正所謂“貪多嚼不爛”,大部分非音樂專業畢業的教師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缺失,他們的音樂基礎薄弱,自學能力也較差,而許多音樂專業技能的掌握和提升需要持續不斷的學習才能有所成效。除了正常的教學工作以外,教師的精力和學習時間也很難支撐內容豐富的培訓,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教師在參加完培訓以后,實際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解決不了實際教學工作中的問題,這也抹殺了老師們參加繼續教育、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熱情。其次,重視培養骨干教師,探索符合學校實際的“傳幫帶”教師成長模式。近三年,有18名音樂專業畢業生參加公招公考,充實到了農村學校音樂教師隊伍當中(2015年縣教育局統計數字)。這部分教師也許在教學經驗上還有所欠缺,但他們無論在教育教學理念還是音樂專業能力上都明顯強過非音樂專業畢業的教師。重視人才的挖掘,建立完善合理的骨干教師培養和鼓勵機制,充分激發他們的自我成長的意識,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讓他們樂于為農村基礎音樂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做出奉獻。在學校內部,結合自身實際,大膽創新,探索出切實可行的“傳幫帶”培養模式。抓好科研活動的開展,讓能力不足的教師在遇到教學瓶頸的時候能夠及時得到幫助,解決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并能夠在校內、地區內形成濃厚的科研氛圍,長期、穩定地發揮對教師的培養作用。
(二)進一步壯大教師隊伍并使音樂教師專業化良性發展
農村學校音樂師資從質到量都是缺失的,僅靠提升現有師資隊伍的職業素質是不夠的。近十幾年來,隨著高校擴招,部分綜合性大學把藝術類專業視為現代綜合性大學重要的組成部分,許多高校都在積極開辦音樂專業。音樂專業對文化成績的要求相對較低,也讓許多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和家長,覺得學習音樂專業能夠更容易地考入高校,取得文憑。招生火爆的現實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導致了就業困難,在高校對學生“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觀教育下,有越來越多的高校音樂畢業生愿意放低姿態,愿意到經濟相對落后的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任教。因此我們要抓住的這樣的契機,進一步完善教師聘用制度,合理設置音樂教師編制,通過公招公考、社會招聘等多種形式選拔人才,在充實壯大農村學校音樂從業者的同時完成師資結構專業化、合理化的轉變和更新。
(三)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提高音樂教師待遇,消除差別對待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學校在職稱評定、薪酬待遇、業務考核和晉升機會等方面有著學科差異性。說到底還是教育觀念落后,應試教育“主科”意識殘留,嚴重地傷害到了音樂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進而危害了音樂師資隊伍的穩定性。有許多音樂專業畢業的教師也紛紛轉投語數外等智育學科,他們都坦陳這是對職業發展進行綜合權衡以后的無奈之舉,讓人不禁惋惜。伊犁州實驗學校的一位骨干教師也將在下個學期開始轉為數學教師,該教師是一位80后女老師,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專科學歷。從教十年,教學經驗豐富,音樂技能也比較優秀,多次代表伊犁州音樂教師參加州市的音樂教師基本技能大賽,獲得過一等獎,帶領學生參加中學生藝術節也屢屢獲獎,是音樂教學骨干。這樣一位優秀的骨干教師對于我們來說多么寶貴呀,卻也因為覺得工作繁重、壓力太大、工作時間不固定、收入不高等因素轉投數學學科。這樣的現象迫使我們必須要重視評價考核機制的弊端,盡快從音樂教學的學科特殊性出發,綜合考慮建立完善合理的評價考核機制,消除在待遇和精神上的學科差別對待,加強對農村音樂教師的人文關懷,才能從制度上保障農村音樂教師隊伍的穩定和良性的可持續發展。
(四)構建城鄉聯動,共享教師資源的交流機制
城鄉基礎音樂教育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嚴重影響了廣大農村學生受教育的公平性,阻礙國家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的均衡發展。對縮短城鄉差距,我們應該大力創新,構建城鄉音樂教師教學資源交流機制,把城鎮教師請進來,農村教師送出去,實行城鄉聯動,消除城鄉的師資差異。伊犁州幅員遼闊,這既是它發展的劣勢,也可以轉化為它發展的優勢。隨著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大力投入和改善,交通工具日益發達,交通狀況良好,從州中心到各鄉鎮基本能在2小時內到達,城鄉聯動的設想具備可試行的基礎。農村音樂教師的普遍業務素質低導致了他們很難按新課標的要求完成各個模塊的教學。那我們可以嘗試將部分農村音樂教師難以勝任的課程內容打包給城鎮教師來完成,以鎮中心校為樞紐,構建一種長期性的送教下鄉、送教下村的教學新模式。
通過對伊犁州農村學校音樂教師情況的調查,可以看出伊犁州農村的音樂師資隊伍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個人職責、農村學校、社會三個方面,為此筆者提出了針對性的策略,希望對改善伊犁州的音樂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王卿蕾.關于加強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素質培養的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04).
[2]閆建璋,王瑜.對農村貧困縣義務教育發展的再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02).
[3]靳麗芬.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資源——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探析[J].中國音樂教育,2004(4).
作者簡介:張海彬(1974—),男,四川南充人,音樂學碩士研究生,伊犁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民族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