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郡(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
地方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路徑淺析
沈 郡
(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民族音樂在我國已經有很長的發展歷史,但是在改革開放后,音樂藝術的大力發展,音樂的融合使得民族音樂的發展受到限制,因此民族音樂的發展還需要開辟新的途徑。目前很多音樂人嘗試將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相結合,比如2009年春晚,宋祖英的《辣妹子》與周杰倫的《本草綱目》的結合就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結合經驗,并獲得了廣大聽眾的認可。本文主要對地方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結合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地方民族音樂;流行音樂;結合
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物質生活逐漸得到滿足,從而使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音樂作為人們精神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也不得不做出適當的改革,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地方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結合是對音樂的全新創作,也是音樂發展的大勢所趨。將二者進行有效的結合能夠使歌曲的創作更具新意,推動中國風音樂在世界歌壇大力的發展。
我國的56個民族中都具有能夠突出自身民族特色的音樂,這也是我國地方民族音樂大力發展的原因。我國民族音樂的起源能夠追溯到千年以上,其是我國各族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結晶。同時在音樂以及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中,受到政治和經濟的影響,民族音樂都發生著變化,在政治動蕩以及經濟的發展中,為民族音樂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的契機。究其原因,主要是民族音樂是在不同歷史背景和人文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也可以認為我國歷史的多次動蕩為民族音樂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機。流行音樂起源于工業時期,其傳統的傳播途徑也是由工業文明媒體來完成的,其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大眾的追捧,廣泛傳唱,所以流行音樂不能認識是一種音樂的表現形式,而是其受到社會的認可度。
地方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結合仍然受到很多人的質疑,他們認為民族音樂是我國音樂發展的主流,而現代的流行音樂中具有過多的非主流因素,如果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必然會限制流行音樂的發展,而且對民族音樂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阻礙[1]。但是通過對音樂發展歷史進行分析可知,民族音樂在產生時就具有流行音樂的性質,也是被廣泛傳唱。而隨著音樂的發展,流行音樂也有向民族音樂發展的趨勢??梢哉J為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間本身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內容比較相似,所以將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結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以《掀起你的蓋頭來》為例,雖然其是新疆民歌,但是也具有流行音樂的特點,能夠體現出較深的文化底蘊。
(一)流行音樂中滲透民族音樂元素
民族音樂發展初期受到大眾的追捧和廣泛傳唱,所以說民族音樂在一定時期內也可以稱為流行音樂,而流行音樂的起源也是由民族音樂演化而來,所以在流行音樂中滲透民族音樂是為流行音樂注入生命本源的力量,這樣才能夠使流行音樂具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目前流行音樂仍然處于發展中狀態,要想使其能夠獲得中國人的喜愛和青睞,必須要從其當地民族音樂的實際入手,這樣才能夠抓住聽眾的胃口。目前,中國風的音樂已經成為了現代流行音樂的主要發展方向,在流行音樂中增添民族音樂元素,能夠使音樂更有魅力。
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很大的變化,人們在對音樂的欣賞過程中,思維、欣賞水平等都會發生一定的改變,傳統的民族音樂在發展的過程中結構、內容以及表現形式都比較單一,但是如果將民族音樂的元素添加到流行音樂中,必然會為流行音樂增添民族色彩。但是由于民族音樂在人們心中的定位已經有固定化的模式,所以在流行音樂中增添民族音樂元素還需要轉變人們的觀念,以開放的態度去考慮音樂發展的需求,從而使流行音樂中能夠充分體現出中國風,進而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而且二者的結合還能夠使其對其它形式的音樂產生更強大的抵御能力,從而使流行音樂能夠持續、健康的發展。
(二)民族音樂中滲透流行音樂元素
民族音樂起源比較早,所以一直被認為是我國音樂的主流,但是在現代流行音樂的沖擊下,其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民族音樂本身具有較大的優勢,使其在流行音樂的強烈沖擊下仍然能夠繼續生存下去。在民族音樂中滲透流行音樂元素能夠提高人們對流行音樂的認可度,從而使流行音樂得到快速的發展。目前,社會上中國風的音樂逐漸成為音樂的主要發展趨勢,我國的民族音樂也獲得了發展的機會,重新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通過二者的結合,使民族音樂的形式和內容更加豐富,人們的審美能力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人都能夠體會到民族音樂的文化韻味[2]。以李宇春的《蜀繡》這首音樂為例,通過民族音樂元素與流行音樂的結合,使人們對音樂的需求得到滿足。
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形式,所以具有不同文化的地區和國家其音樂的表現形式也存在差別,但是其具有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能夠反映出本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結合,不僅能夠豐富音樂的風格,還能夠使民族音樂得到更好的傳承。而流行音樂的發展也離不開民族音樂的支持,如果流行音樂中缺乏民族音樂的元素,也就意味著流行音樂將失去其本真和靈魂[3]。音樂的發展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每個時代都有經典之作,人們在欣賞這些音樂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產生懷舊心理,回憶起被時間帶有的時光和歲月,這些音樂也是最觸動人心的音樂。音樂創作人員在創作的過程中需要從我國的民族文化入手,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夠使流行音樂呈多元化的發展,音樂創作人員在借鑒多種音樂形式的基礎上,對音樂進行整合,從而將音樂的思想以及魅力都凸顯出來,促進民族音樂的大力發展,也為其發展拓展了更豐富的渠道,所以我們能夠看到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結合的良好前景。
總之,民族音樂在上千年的發展歷史中積累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在時代的發展中從形式和內容上進行不斷的創新,為人們獻上豐富的聽覺盛宴。而流行音樂強調的是音樂的歡快性和娛樂性,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內容文化內涵的缺失,使其經典之作缺失,在時間的沖刷下,很容易被人們忘記。所以,為了使二者都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將二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在互相滲透的過程中,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使音樂形式得到創新和完善,更好地表現出音樂的內涵。
參考文獻
[1]孫思.淺析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結合的必然趨勢[J].音樂時空,2014,(8):191.
[2]達坡阿玻.如何把民族音樂和現代流行音樂完美結合[J].音樂時空,2014,(18):85.
[3]張瀚文.試論云南少數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結合的傳承方式[J].音樂時空,2015,(7):76.
作者簡介:沈郡(1992—),女,江西人,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方向:音樂。
基金項目: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課題:流行音樂和地方民族音樂融合探究(課題編號:YJS2014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