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琪
(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淺析新課改理念下音樂教育的變革
趙瑞琪
(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音樂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培養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當前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教育成果不盡人意,因此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加強音樂教育的變革則顯得至關重要。基于此,本文以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現狀為主要出發點,重在探討新課改理念下音樂教育的變革途徑。
新課改;音樂教育;教學改革
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最高層次,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環節,通過對高校學生藝術修養的有效提升,從而實現高等教育的長遠發展。新課改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之下加強音樂教育的變革,是實現單純技能傳授到學生素質全面提升的有效轉變。
在素質教育推行的時代背景之下,高校音樂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績,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發展與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高校音樂教育過程中仍存在部分問題,制約高校音樂教育的穩定發展。第一,高校音樂教育目標不明確,部分高校音樂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音樂學習成績的提升,而對學生綜合素質、身心發展等方面的培養存有一定忽視,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部分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在文化多元化和資源全球化的發展形勢之下,部分教師對于當前音樂的流行元素難以做到有效理解,加之教學實踐能力不強,難以為高校音樂教育提供全面發展的教師人才支持。第二,高校音樂教育資源單一,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根深蒂固,部分教師以教材為主要研究內容,并未從多維度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同時,樂器教育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其在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難以得到有效落實;第三,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單一死板,缺乏創新,難以充分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灌輸式”、“填鴨式”為主的教學方式,無法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1]。
(一)明確高校音樂教育目標
新課改理念下音樂教育的變革,要明確高校音樂教育目標,為高校音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升奠定重要的理念基礎。在高校音樂教育過程中,要以新課改理念為基礎,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與之相應對的音樂教育方案,保證各項音樂教育策略的可行性和實效性。高校音樂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要從音樂教育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發展戰略為切入點,將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作為音樂教育的變革目標,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和鑒賞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例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從聲樂、樂器、欣賞、表演、視聽節奏練習等方面循序漸進的開展音樂認知與鑒賞教育,保證學生對音樂的各種形式有所了解,并能更精準的認知與理解音樂內涵,從更富有感情的去欣賞音樂,實現音樂教育變革的效果最大化。
(二)高效整合音樂教育資源
新課改理念下音樂教育的變革,要高效整合音樂教育資源,加深學生音樂學習的廣度與深度,逐步擴展學生音樂教育的范圍,衍生學生音樂教育的知識面,為學生更好進行音樂教育奠定良好基礎,不僅應確保音樂欣賞能力與音樂表現能力的提升,同時應重視音樂演奏能力與音樂創作能力的培養。對此,本文認為,高校音樂教育在提升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同時,重視樂器演奏能力的培養,借助樂器演奏能力提升提升學生音準,從而培育其良好的音樂素養[3]。例如,高校音樂課堂有部分豎笛演奏課程,這些課程是培養學生器樂演奏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者應抓住這些課時的教育,保證學生可以演奏出良好的樂曲段子。當然,除豎笛教學外,教育者可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培養學生不同器樂的演奏,不用非局限于豎笛教學,利用豎笛教學課程,開展其他樂器的指導,也能確保學生樂在其中,并潛移默化的提升樂器的演奏能力。此外,教育者不應輕視學生的創造天賦,在培養學生識譜認曲的同時,利用器樂培養的幾乎讓學生即興演奏,增強其原創意識,從而保證其音樂創作能力提升。
(三)構建優質音樂教育模式
在高校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創新課堂教學新方式,對學生進行科學化和系統化的指導,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力與音樂表演力。舉例來說,在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之中,教師應結合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來結合欣賞音樂來觀看影視作品、圖片或動畫,保證學生通過視圖來了解音樂旋律起伏特點與其表現的深刻寓意。例如,在欣賞《大海啊,故鄉》曲目時,一邊聆聽著豎笛演奏的《大海啊,故鄉》,一邊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大海的廣闊與天高云清的壯闊,讓學生對大海的魅力擁有充分的認識,并就此深入的了解音樂的魅力;此外,在音樂表現力培養時,教育者可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演唱技巧,從呼吸的節奏、氣息的控制、音準的強化和聲部的轉換四方面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保證學生掌握各種音樂表演技術,并將其內化到自身的音樂素養之中。
綜上所述,從目標明確、模式構建與資源優化等三方面出發,科學有效的優化音樂教育,保證音樂教育培養現代教育需求的高素養、高技術人才,以便其喜愛音樂,理解音樂并愿意參與到音樂學習之中,這無論是對音樂課程價值凸顯,亦或是學生音樂素質培養都擁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 包婷.新課改背景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改革探索[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2:99-100.
[2] 劉華芳.“新課改”視閾下音樂教育觀的轉變及其對策[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7:87-88+110.
[3] 張耀.新課改理念下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幾點想法[J].大眾文藝,2014,05: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