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星
(新余學院,江西 新余 338004)
舞蹈教學中民族民間舞“風格性”教學探討
孫紅星
(新余學院,江西 新余 338004)
民間舞蹈屬于十分重要的舞蹈形式,在進行相關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該掌握相應的教學規律,更應該讓學生感受到民間舞蹈所蘊含的中華文化,并將文化精神發揚傳承。對于民間舞來說,需要不僅僅局限在傳統之中,更迫切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并將“風格性”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在此類教學過程中,能夠為學生塑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并激發廣大學生的真情實感,引導學生學會感悟生活,屬于一種多渠道教學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風格性”這一特點進行討論,并分析如何開展相關的教學。
舞蹈;風格性教學;民族民間舞蹈
就民族舞蹈這種藝術形式而言,既有前人對舞蹈精髓的總結,又有后人一些新穎元素的加入,在歷經歲月的沉淀之后,不僅具備傳統的民俗風韻,而且不乏當今的時尚潮流特點。鑒于這種多樣化的特點,大力突出舞蹈的“風格性”就顯得比較重要。一般來說在教學實施階段,應著重于三個重要的方向:其一是不斷積累所蘊含的文化或者傳統風俗,其二是應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的剖析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深情,其三是應從情感上引起學生強烈的共鳴。因此,本文就舞蹈教學進行相關論述。
舞蹈藝術本身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在藝術風格、表現形式上,不同的舞蹈也明顯會有所不同。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到民族、文化還有地域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另一方面被表現形式所決定[1]。民族舞蹈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有著其更高層次的內涵,其動作、神態、旋律均滲透著民族文化傳統。隨著時間不斷地推移,舞蹈也在經歷一定的演變與轉化,并與現代舞蹈進行相互融合和滲透,一方面延續了以往的傳統風格,另一方面加入了時尚元素。因此對于此類舞蹈教學來說,應結合文化進行深度理解,充分把握好其存在的本質內涵。
(一)在體態與律動方面,具有鮮明的表現方式
對于民間舞蹈藝術形式來說,其具有十分鮮明的風格,往往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因此對于廣大觀眾來說,在感官認識上就會讓人眼前一亮,并能夠充分點燃現場的氣氛,凸顯出一定的文化、民俗氣息等。例如在東北地區,小品和二人轉是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跳二人轉舞蹈的時候,經常會有丟扇子等動作,把東北人天生比較熱情的風貌特點體現的淋漓盡致。在體態與動率之間,能夠實現良好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因此在實際教學階段,也應該針對這方面進行嚴格訓練。
(二)在意念和動作之間,具有相互的影響
民間舞蹈不同于一般的舞蹈形式,在對學生進行這方面訓練時,無論是在肢體動作上,還是在相關步驟的分解上,迫切要求應不斷注重加強自身意識的培養。在節奏把控的過程中,應留有相當強烈的意識。不僅應基于學生的心態等方面進行思考,而且在動作銜接等方面應引導學生不斷提高。例如可以利用專業視頻的播放學習,或者說教師做示范進行動作模仿等,提升學生關于舞蹈方面的認識。
(三)在認同和理解方面,應注重體現多維角度
在民間舞蹈教學實施階段,還需要站在審視性、參考性等角度進行思考,而民族性這一重要性的特點,才能進行較為深刻的表達與詮釋。對于一些重要的傳統文化,應注重在理念方面進行適時的引導,并且還應該充分結合實際,使舞者不僅僅局限于單一性思維之中,而是實現更加的多元化,民間舞蹈的動作、旋律、節奏等方面,力求實現進行深層次的剖析與解讀。
在開展民族民間舞方面的教學階段,應著重凸顯其“風格性”實質特點。概括來說,應至少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第一,應引導學生不斷積累和民族民間舞相關的民俗風情、文化知識等。第二,對于舞蹈藝術形式中多樣化的動作,應進行適時良好的解剖。第三,對于學生的精神情感,也應該注重加強培養。
(一)注重加強訓練積累
民族舞蹈不同于現代舞蹈等其他舞種,其歷史相對來說較為悠久。長期以來,各種舞蹈形式進行不斷的沉淀、積累,最終使其得到發展和壯大[2]。因此這就對教學者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即對于相關的一些理論知識,也應該力求進行全面、透徹的掌握,加深自身對于舞蹈本質內涵的理解,以探本求原作為原則,然后進行層層的誘導,不斷深入進去,這樣才能充分揭示舞蹈所具有的本質含義。
(二)注重加強動作分析
資料以及相關研究已經充分的證明,民間舞蹈并非是靠想象憑空產生,而是往往來源于勞動。借助于民間舞蹈的肢體動作,能夠把人們生活、生產情況進行充分展現,使大家都能夠理解這種常態。因此對于廣大教學者而言,最好需要結合現實勞動的特點,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形態動作。在步調節奏上等方面,也才能夠進行正確的把控。
(三)注重加強情感培養
民間舞蹈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具有情感方面的高層次內涵。勞動人民究竟普遍具有怎樣的情感?概括來說,他們普遍希望能夠安居樂業,并力求可以怡然自得[3]。因此就舞蹈表現這方面來說,應力求實現比較舒暢和快樂。所以教師進行實際教學階段,應該學會如何進行深層次加工,不斷充實豐富學生的精神內涵,實現藝術修養和層次的不斷提高。
本文主要針對“風格性”這一特點進行討論,并分析如何開展相關的教學。概括來說,應該著重做好三個方面,即首先應向學生傳遞傳統的民族民間文化,然后對于舞蹈的動作應進行深層次的剖析,最后還需要注重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1] 陳鴻.論高師音樂專業民族民間舞蹈教學[J].湖南社會科學,2012,01:211-213.
[2] 美哈阿依·喀依爾.素質教育語境下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幾點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0,03:97-99.
[3] 張沛.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創新研究——試析以普高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J].安徽文學,2011,0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