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李楠
(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音樂劇演唱特點對傳統(tǒng)聲樂教學的啟示
李靜 李楠
(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音樂劇作為音樂學科的重要分支,本身就與相關的藝術門類之間有交叉,并通過相互之間的作用形成互補,因而它可以為其他藝術門類提供借鑒和補充,進而推動相關藝術門類的發(fā)展。本文主要探究音樂劇的唱和演的特點,通過分析和比較,說明現階段音樂劇演唱對傳統(tǒng)音樂教學的積極影響。
音樂劇;演唱特點;聲樂教學
音樂劇中的兩個重要方面分別是戲劇和音樂,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定位為戲劇是音樂劇的基石,戲劇中具有的完美框架和線索,能夠完整的構建整個故事的矛盾以及沖突,最終讓音樂劇能夠真正的走進大眾內心,給觀眾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音樂作為音樂劇的靈魂而存在,故此優(yōu)美的音樂能夠成為吸引大眾的最有力工具。因而本文探究傳統(tǒng)聲樂教學如何從音樂劇中借鑒優(yōu)秀經驗,提升教學效果。
從音樂劇發(fā)展的歷史能獲悉,早期的音樂劇主要是戲劇、音樂和舞蹈三方面的結合,后期音樂劇的形式有較大的變化,出現較多的組合劇目,但是真正的發(fā)展要素依舊是這三方,這就是所謂的萬變不離其宗,宗即從形勢范疇上考慮。戲劇沖突的表現形式需要通過演來詮釋,同時音樂的魅力要通過唱作為展示。音樂劇是一種舞臺戲劇藝術,在誕生的初期就帶有較為鮮明的特色,主要是通俗性、娛樂性和商業(yè)性,這些特性反過來又決定舞臺表演的具體特色,即要求演做到瘋狂和熱烈,各類演員運用演的方式調動觀眾情感,運用自然的“唱”詮釋不同的形象,最終運用生動而不失生活化的演唱形式打動觀眾。
(一)聲樂教學觀念的突破
樹立市場競爭的意識,思想觀念的創(chuàng)新是摒棄舊的教學理念,建立新的教學體系,這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新教學理念的關鍵要素。創(chuàng)新是民族發(fā)展的不竭動力,音樂是民族文化的構成部分,因而音樂的創(chuàng)新首先需要開展個性化的音樂教學模式。雖然教育本身不能將其等同于市場行為,但是教育的結果學生,是需要參與市場競爭,由此可以獲悉教育的本質目標是要培養(yǎng)出具有實用性和靈活性的市場主體需要,教育活動的開展應以培養(yǎng)個性化教學客體為前提,聲樂教育也不能排除在外。今天在此學習聲樂的學生,明天將會是從事聲樂教育或者表演的老師、演員,因而需要認識到現代教學主要是推進學生的個性健康發(fā)展,讓學生能內化社會的經驗,并外化個性經驗的作為,最終達到教育培養(yǎng)的目標要求。
音樂劇該學科的確立,主要是結合當代條件下的藝術教育,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增添更多的內容。傳統(tǒng)的聲樂教育在借鑒、學習音樂劇特點演唱的同時,應培養(yǎng)出適應現代社會競爭的綜合性聲樂人才。由于音樂劇是綜合性的學科,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舞蹈和戲劇等相關能力,并能在此過程中挖掘學生的各項潛能,基于此培養(yǎng)出的人才都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即使這類人才在今后可能改行從事其他工作,但是所學習到的能力對學生今后還是有較大幫助的。例如,著名的百老匯華人音樂劇演員王洛勇,就曾經演過《西貢小姐》等兩千多部音樂劇,在轉型演員后,依靠音樂劇表演時積累的功底,有著不俗的表演,真可謂唱而優(yōu)則演。
另外我國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劇表演系的畢業(yè)生孫紅雷,受到各類客觀因素影響,沒能從事音樂劇表演的工作,但是走上影視表演的道路。上述兩個例子充分說明,音樂劇對演員能力的塑造具有多元性,能夠全面的培養(yǎng)和塑造演員的基本功,所以畢業(yè)生在相關的表演行當中才能輕車就熟的開展工作。
分析我國目前的聲樂教育可以獲悉,部分舞臺上表演聲樂的演員,他們的很多表演都是后天音樂教學中磨礪出來的,這就造成教育的脫節(jié),即本能一步完成的路,要經歷兩步走。根據表演藝術是由專業(yè)的音樂教育成就的,并要反作用于音樂教育活動,因而可以判斷表演藝術與音樂教育之間的關系是互動關系,如果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不進行突破或者創(chuàng)新,那么必然會影響到聲樂演員的表演水平,最終導致聲樂演員的表演水平停滯在某一層面不能得到進一步的突破。
原有的聲樂教育主要是重視唱歌的技巧或者方法,所以需要將重點集中在“演”上面,故此沒有太特殊的要求,因而結果是聲樂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出一批一批可以唱歌的藝人或者說只會唱歌的藝人。但是這種培養(yǎng)模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顯然沒有任何的優(yōu)勢。另外在傳統(tǒng)的欣賞過程中,觀眾對這種抱拳而歌的演唱形式已經產生審美的疲勞。當前信息時代可謂瞬息萬變,在音樂劇大行其道的情況下,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若不能在理念上做到審時度勢,在實踐上做到創(chuàng)新和調整,那么必將落伍于時代發(fā)展進程。
(二)訓練內容的拓展與深入
聲樂訓練的關鍵主要體現在綜合性方面,這是最直接反映出社會對人才思想道德的能力需求,可以在推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前提下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新的要求創(chuàng)設。另外要符合前瞻性和時代性的要求,用以反映聲樂藝術教育的最為前沿的學術教學水準,并結合新的專業(yè)研究成果,開展深入的研究,要求在研究中放寬事業(yè),做好各個學科之間的交叉互補。最好建立聲樂與其他藝術形式之間的相互聯系,這是實現各類藝術之間交流與互補的關鍵性要素,不但能擴大學生的學習視野,同時也能盡量改變傳統(tǒng)和單一的教學模式,形成教學集體模式,在培養(yǎng)具有科學精神和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創(chuàng)新人才上下大力氣。從這一點考慮,可以看到音樂劇的發(fā)展無疑會給聲樂教學提供更好的教學借鑒,由于音樂劇是融匯多種藝術形式的劇種,當前音樂劇中的音樂、舞蹈、戲劇表演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形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模式,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鏈接構成完整的藝術體系,并圍繞整個藝術整體開展音樂劇的教學活動,所以需要在音樂、舞蹈、表演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和培養(yǎng)。
雖然音樂劇主要是從“演”或者“唱”這兩個方面進行教學培養(yǎng)和教學塑造,但是其實質內容卻遠非這兩個字面意思那么簡單。俗話說的話是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由于音樂劇是一門多形式的藝術表演形式,相較于其他藝術表演形式,需要在背后做好深刻的修行。由于舞臺藝術本身的苛刻性要求,因而是不容許有些許的疏漏。市場競爭的苛求也表現的更為明顯,不允許有太多的人忤逆它。音樂劇生產在這種苛刻的環(huán)境下,并需要將壓力變成動力尋求必要的前行方向;那么音樂劇教學就要緊追其后,并且在及時深化和拓展教學的內容與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現行的藝術院校音樂劇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有著較為夯實的專業(yè)基本功,更需借鑒傳統(tǒng)的戲曲教學成功經驗,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不但需要在教學的時候教授學生音樂專業(yè)課程,更要將舞蹈、表演、劇目等課程排放到與音樂課程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深化演唱和實踐
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聲樂技巧,但是卻沒能重視學生的對舞臺的理解。因而從表演藝術的角度考慮,無論是從傳統(tǒng)的師承或是校園中系統(tǒng)的教學角度考慮問題,都需要在舞臺上面展示相關的藝術形象。那么聲樂教學可以在此基礎上解決音樂劇的舞臺實踐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深化學生舞臺實踐的前提下,為學生創(chuàng)設大量的實踐學習機會,這將有助于現階段聲樂教學活動,并能從教師、學生和學校三方面著手。例如,學??梢赃m當的組織相關的實踐音樂會或者綜合型的晚會,這些都要與學分制度掛鉤,不但有助于推動學生的實踐更能從理論上鼓勵學生開展多形式的表演,不拘一格中,調動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
在演唱的培養(yǎng)中,音樂劇為聲樂教學提供更好的借鑒,并在教學活動中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限制,教師通過大膽的創(chuàng)新和嘗試,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教學意識。另外在借鑒中了解教學不是單純的傳授音樂劇知識,更是讓音樂劇知識與原有的知識疊加在一起,通過教學拓展和延伸,提升傳統(tǒng)聲樂教學效果。
[1] 康曉丹.對音樂劇聲樂演唱教學模式的探究[J].戲劇之家,2016,08:189-190.
[2] 張志勇.從傳統(tǒng)聲樂與音樂劇聲樂差異談音樂劇聲樂教學[J].內江科技,2014,04:195.
[3] 張進.論音樂劇聲樂教學中“三感”的培養(yǎng)[J].黃河之聲,2012,10:70-72.
[4] 陳大陽.音樂劇的藝術特征以及對聲樂教學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10.
李靜(1978-),女,河南新鄉(xiāng)人,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聲樂表演及其教育。
李楠(1983-),女,河南安陽人,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