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淑婧(河套學院藝術系,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任淑婧
(河套學院藝術系,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本文對普通高校中的公共音樂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略地分析,然后著重探討其改革的措施,從而為高校音樂人才的培養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改革
目前,國內的各大高校在公共音樂課程的開設上,都是按照自身學校的師資力量以及教學資源來定的,這也是造成各個高校在音樂教學的質量上參差不齊的重要原因所在,這對普通高校承擔起培養高素質的音樂人才的責任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就目前公共音樂課程的現狀來看,對其進行改革的探討已經迫在眉睫。對此,高校首先需要確定改革的方向,然后對選擇高效的改革措施,從而實現公共音樂課程在高校中的持續發展。
(一)教學方法落后
當下,普通高校為了培養出為社會所需要的音樂人才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開設公共音樂課程。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哥哥高校在音樂工作上的核心內容。就其教學現狀來看,其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些許問題,如在教學方法上就成為了阻礙學生發展的一大障礙,因此,在改革中應該著重改變教學方法。一般而言,為了確保教學方法能夠產生顯著的效果,音樂老師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音樂特性的基礎上,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的教材,從而為接下來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這恰恰是很多普通高校在公共音樂教學中沒有做到的。一些高校的老師自己都沒有真正地了解教學的真正目的,因而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存在著偏差,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同時也阻礙了高校公共音樂課程開設目標的實現。
(二)教學資源不足
隨著培養全面素質型人才的提出,教育部已經將高校公共音樂課程納入到了必修課程之中。以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為代表的高校紛紛開始了公共音樂課程,并且在其教學與研究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為國家培養出了一大批的音樂人才。然而,很多高校卻面臨著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這對其開設公共音樂課程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在于師資力量的缺乏,并不能達到開設課程的目的。另外,高校的一些音樂老師在課程的安排上也存在著不到位的現象,比如教學模式單一,課時安排缺乏規劃,教學內容單調等等,從而導致了學生對音樂課程提不起興趣的現象屢屢發生。
(三)缺乏制度的保障
從一些普通高校的教學現狀,我們得可以發現其在意識上并沒有足夠地重視公共音樂課程,因而其教學存在著隨性而為的現象。其中最明顯的表現就在于缺乏專門的管理公共音樂課程的機構,在這樣的情況下,造成了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落后。另外,在評價上,也沒有形成系統的評價體系。同時,在一些專門的教學設施及設備上,很多高校都沒有準備齊全,或者還存在著不規范的地方。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對高校公共音樂課程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實現都是極為不利的。
(一)優化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體系
我國高校開設公共音樂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大學生的綜合發展,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型音樂人才。一些高校在針對公共音樂課程的安排和設置上,通過專門的音樂技能的訓練對大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的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健全人格等方面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高校的公共音樂課程體系的建設上,首先需要拓寬教學內容和范圍,無論是古今中外,還是異國他鄉中的優秀的音樂作品,都應該納入到音樂課堂上來。音樂老師在適當地指引下幫助學生進行作品的鑒賞,從而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當然,通過指導學生自行進行樂器的演奏、曲詞的譜寫等,都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體系的建設還要建立在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的基礎上,從而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增強學生的藝術修養。
(二)突出高校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特色
為了培養出應用型的音樂人才,各個高校在公共音樂課程的改革過程中,賦予自身個性化的教學特色,建立在自身已有的教育資源的基礎之上,然后建立起富有本院校獨特品味的教學體系。對于資源比較豐富的高校,可以定期地地針對音樂專業的學生開展相關的專題講座,從而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平臺。另外,高校要提高對公共音樂課程的重視,對此可以采取學分管理制度,進行適當地學分的設置。在公共音樂課程的安排上,其課程內容可以包括:中國音樂簡史、交響音樂賞析、合唱藝術等等,這些作為必修課程存在。同時,高校還應該將學生的興趣考慮進去,開設一些選修類的課程,例如京劇、昆曲等等。
(三)完善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
目前我國國內高校的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模式一般是這樣的:一個班級包含著不同專業的學生;由于多媒體、樂器演奏等教學方式的不同,需要經常更換教學場地。為了很好地應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需要增強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將上課信息及時而準確地傳達給學生,否則將導致學生缺勤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高校要加強對公共音樂課程教學課堂上的考勤以及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同時,高校應該將公共音樂課程納入到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中,將其放在與其他課程的同等位置,對其實行聽課制度,然后將得出的課堂教學狀況以及教師的教學情況反饋上去,從而及時地發現公共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有效地加以解決,從而提升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形成高效的教學體系。
傳統的高校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方法個手段已經不適應現代音樂教學的要求,其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需要不斷地加以解決,從而建立起有效的教學體系,為國家建立起高素質的音樂人才。
[1]王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教學模式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02.
任淑婧(1979-),女,內蒙古人,河套學院藝術系講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