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帆(鄭州科技學院音樂系,河南 鄭州 450064)
高校音樂專業聲樂教學法研究
楊 帆
(鄭州科技學院音樂系,河南 鄭州 450064)
高校音樂專業聲樂課程的教學方案和內容,應該因人而異,以學生自身條件與學習的接受程度來做調整和應用。然而發展個性教育的前提是遵循共性。聲樂課程也有一套專業的教學方法,本文就高校音樂專業的“聲樂教學法”進行分析和研究,來發現并總結其規律。
聲樂;演唱;教學法
聲樂,是用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是作用于人的聲帶,口腔、舌頭、鼻腔等協調配合,運用正確氣息,而發出的悅耳的、有節奏的聲音。聲樂教學法,是對學生在聲樂學習中理論知識與聲樂表演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分析和總結,是將聲樂學習總結成系統的、較全面的教學方法研究,對提高聲樂教學質量和提升聲樂教師教學水平,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下面,我們就從六個方面來分析聲樂教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生演唱聲樂作品前,首先要讓學生進行歌曲內容上的分析,比如歌曲的旋律音準、節奏速度、歌詞語言等譜面的基本分析與把握。同一首歌曲作品經過不同歌唱者的演唱也可能會有不同的感覺、風格。這就是源于演唱者對歌曲譜面分析的細致程度和注意的側重點不同而出現的結果。所以歌唱前對歌曲的譜面分析是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的。比如,在演唱歌劇選段時對宣敘調與詠嘆調的不同演唱處理,演唱者就應從分析譜面來入手,了解歌劇選段的曲式結構,分析好演唱層次,根據譜面旋律、音樂術語等要求,準確把握歌劇選段的演唱形式。
在聲樂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對于音樂與語言之間關系的探討從沒有停止過。意大利美聲學派主張唱歌要像說話那樣自然。所以,演唱者對聲樂與語言正確理解與把握會對演唱方法造成直接影響。演唱者要想準確詮釋作品,那就必須正確地理解與把握歌曲作品的語言發聲及其文化內涵。聲樂就像語言的表情,歌曲作品使人的情感與精神就像思想符號一般與音樂內容相結合,通過語言結合音樂旋律用音響的性質表現出來。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語言形式,聲樂通過對不同語言在其音調、腔調、語調上的不同運用,使這些不同的語言呈現地更加生動、豐富,也促使形成出不同的、各具特色的聲樂體系。所以,聲樂演唱與語言風格的密切關系,是形成聲樂要素條件之一。
做好演唱聲樂作品的準備,也要對歌曲作品進行較為深入的了解。如作者的思想、意圖,作品特定的歷史背景等,都會是作品演唱風格、表現處理的重要準則。對作者的生活環境及其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等方面的了解,來增進對作品一度創作思想感情的體會,能加強對作品的準確表達。熟讀作品歌詞,可以有助于掌握聲樂作品本身情感的表達。除此之外,還要對歌曲作品表現的人物形象進行角色分析。作品的主題思想及劇中人物情感的把握都可以通過演唱者對角色形象的理解與分析后更好地、更準確地體現出來,使演唱者在演唱的生動性上得到提升。
聲樂常常被音樂教育界稱為“看不見摸不著”的藝術門類,這充分體現了聲樂是音樂教育領域中最為神秘而古老的學科,我國聲樂教育模式一直大都采用的是一對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中,特別注重教師對聲音的鑒別能力,這也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聲樂學習者可以運用大量的音頻和視頻資料來幫助聲樂藝術的學習。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要鼓勵、要求學生運用音響設備經常多聽多看,來增強學生對聲樂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也使聲樂教學過程能夠更加直觀、科學,更加多元化和互動性的進行。
在演唱聲樂作品時,伴奏不僅僅起到豐富音樂內容,渲染音樂氣氛的作用,更是為演唱者的音樂情緒烘托提供服務。伴奏與演唱者的完美配合,能幫助演唱者對音樂作品的內容、情緒及內涵進行恰當的詮釋與表達,從而使聽眾接收到更加豐富動人的音樂訊息。
聲樂教學過程中常使用鋼琴來伴奏。聲樂演唱時,鋼琴伴奏可以起到一種提示作用,如音調、色彩、速度、情緒、風格等方面的提示。其次,鋼琴伴奏在聲樂作品演唱中變化處的引導和強化作用,聲樂作品中的音樂線條變化,對歌曲的表達起到了豐富作用,同時是對演唱者進行氣息調整的一種有效方式。除此之外,在聲樂作品演唱中,用鋼琴伴奏來襯托與補充音樂層次感,構造一種豐富的畫面來展現音樂意境,塑造音樂形象。
舞臺表演是對演唱者對聲樂學習成效及綜合藝術能力的展現方式。自然、恰當的舞臺表現是歌唱者表現作品思想與內心感受的重要方式。舞臺表演是演唱者在聲樂藝術上展現內在情感的一種外在表達方式。比如說,表演者在在舞臺上演唱時始終毫無表情和肢體動作上的運用,或不得體、僵硬的形體表現等狀態,這樣的演唱是打動不了觀眾的,也會降低歌曲演唱成熟度。然而恰當得體的形體表演,良好的臺風,“神形兼備”的聲樂演唱,能為歌曲表演起到增光添彩的效果。因此,歌曲演唱藝術形式的過程中,舞臺表演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種審美要素。
總之,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聲樂學習,應該在打好基礎,循序漸進的基礎上,遵循因材施教,靈活多變的教學原則,通過運用聲樂教學法,培養的學生的歌唱能力,使學生學習并掌握聲樂訓練技巧,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1]王燕賓.聲樂理論課對聲樂教學的重要性[J].音樂生活,2006,02.
[2]唐琳.聲樂教學法剖析與實踐[J]音樂探索,2001,02.
[3]張婉.高師聲樂教學法[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楊立崗.聲樂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5]孫蓮.論聲樂演唱中的二度創作[D].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04.
[6]董華.聲樂:語言的N種表情——聲樂與語言之關系探究[D].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