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樹燕(肇慶市第十六小學,廣東 肇慶 526040)
小學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提升途徑分析
祝樹燕
(肇慶市第十六小學,廣東 肇慶 526040)
合唱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合唱活動的開展,既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和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也能夠學得相應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并在校園內形成濃郁的音樂氛圍。鑒于此,本文以所在學校為例,分析了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問題的解決途徑進行了思考。
小學合唱;存在問題;有效性;提升途徑
(一)教學目標模糊。目標是行動的先導,對整個行為過程起到引領作用。之所以稱小學合唱教學目標模糊,主要是指沒有對為什么開展合唱、通過合唱達到怎樣的效果等問題沒有明確的認識。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很多教師都將合唱視為了單純的歌唱教學,學生熟悉了歌詞和旋律,能夠整齊的唱出,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忽視了合唱活動對學生音樂審美、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等方面培養的獨有價值,這既是不符合音樂課程標準理念的,更是與音樂教育本質相違背的。
(二)教學手法單一。教學方法關系到怎樣教,如何教的問題,對教學效果有決定性影響。在具體的合唱教學中,教學手法的單一表現為兩個方面。首先是難以做到因人而異和因材施教。因為學生的基礎水平、性格脾性等不盡相同,所以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而是應該采用能夠將共性和個性有機融合的方法。其次是方法數量單一。示范加跟唱仍然是主要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的記住歌詞和旋律,使原本豐富多彩的合唱活動變為了簡單的知識和技能教學。
(三)課程設置不合理。從當下的課程安排來看,低年級所涉及的音樂課程相對較少,直到高年級才開始接觸合唱。這固然與學生的音樂素質、學習能力有重要的關系,但是如果沒有低年級的學習作為基礎,沒有對音準、音高、音程等進行系統訓練,那么學生很難在短時內適應這種幾乎全新的音樂形式,教師不得不再花費較大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補課,成為了制約教學質量提升的一個不利因素。
(四)學生有畏難情緒。合唱是一門具有較大難度的音樂活動,涉及到歌唱方法的掌握、歌曲的學唱、與他人的配合等多個方面。加之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仍然簡單的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很容易讓學生感到乏味和厭倦,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畏難情緒,興趣和主動性更是無從談起,使教學效果受到了較大的不利影響。
(一)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樹立上,審美目標是排在首位的,即學生通過合唱學習和合唱活動的參加,能夠獲得怎樣的審美體驗,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獲得了怎樣的提升,是否在學習過程中嘗試了探究、體驗、合作等。具體來說,首先要將合唱視為是重要的美育渠道。通過合唱學習,使學生獲得真善美的陶冶和潤澤,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其次要將合唱視為音樂欣賞和感受的重要途徑。通過各種類型合唱歌曲的接觸,擴展學生的音樂視野,提升音樂感知能力,激發起對美好合唱聲音的向往。再次要將合唱視為音樂表現訓練的方式。要在良好音樂習慣養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合唱活動中進行表現和創造,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二)豐富教學手法。在傳統小學合唱教學中,教師都是教學的統領者,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進行學習。而現代教育觀認為,學習是一個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如果仍然沿用傳統“講述加示范”的學習方法,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無從激發,也自然難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應該將一些新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入到教學中。如對話式教學法,其主張在一個平等、民主的氛圍內,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來完成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意愿、想法、感受等,都可以與教師進行交流,并得到充分的重視和對待,而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對整個教學狀況有更全面的把握,進而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此外還有小組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都可以運用其中,通過教學手法的革新,真正拉近學生與教師、與合唱的距離。
(三)完善課程設置。如果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生就難以獲得系統化的訓練,所以應該樹立起長遠規劃,然后一步步扎實推進。具體的課程設置可以由學校和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并逐步實現以下幾個目標。從小學六年的學習時間來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二年級中,主要是利用柯達伊手勢讓學生熟練掌握大小調的音階、三度音程模唱和背唱,能夠用統一的音色齊唱。三四年級要開始培養學生的二部歌唱能力。能夠用正確的歌唱方法演唱簡單的二聲部歌曲。五六年級則要學會理解和分析作品,有感情的歌唱。同時進行具有一定難度的節奏訓練。通過以上循序漸進的訓練,能夠獲得系統化的效果,避免了學生畏難情緒的產生。
(四)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整個教學也就完成了一半。很多學生之所以對合唱存在畏難情緒,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興趣的缺失。對此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是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小學生的思想和情感都較為單純,他們對某一門學科的喜歡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門學科的教師。所以教師應該通過精心的備課、生動幽默的語言、優美的示范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熱情。其次是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要想唱,首先要學會聽,也正是在聽的過程中,才能形成唱的欲望。所以教師應該努力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特別是重點欣賞一首歌曲獨唱和合唱兩種演唱方式,學生立即能感受到合唱歌曲音域更加寬廣,表現力和感染力都更強,從而激發起對合唱的興趣。
綜上所述,近年來,伴隨著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合唱的積極價值和意義也得到了更多的認可與肯定,積極推動其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使其價值和意義得到最大化的發揮,正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從當下存在的一些問題來看,多是由多種原因共同造成的,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也絕非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廣大音樂教師樹立起堅定的信心,以科學的理念為指導,采用合適的方式和方法予以逐步的解決,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小學合唱教學一定能夠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
[1]徐婷婷.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10.
[2]惠慧.互動排練式教學方式在小學合唱教學中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6,08.
[3]莊惠卿.關于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