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臨臨(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芻議小提琴演奏技巧與藝術的關系
奚臨臨
(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技巧是小提琴演奏的手段,而藝術是小提琴演奏追求的目的,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提升小提琴演奏效果的有效方式。本文就從小提琴演奏技巧與藝術關系的探討入手,對小提琴演奏進行淺析。
小提琴;演奏技巧;藝術
小提琴演奏技巧與藝術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關系,加強對兩者關系的處理是提升小提琴演奏效果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一些小提琴演奏者,雖然能夠熟練的運用各種演奏技巧,但是由于忽視了小提琴演奏藝術追求,導致演奏效果缺乏真情實感,不能打動人心;還有一些小提琴演奏者,盡管對音樂具有較強的鑒賞能力,同時對音樂的理解也足夠的細膩,但是卻忽視了小提琴演奏的技巧性,導致面對難度較大的演奏時往往力不從心。基于此,加強對小提琴演奏技巧與藝術關系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技巧是小提琴演奏中不可忽視的內容,雖然小提琴演奏表演更多是體會演奏的意境,感受更深層面的含義,但是沒有技巧,有時根本無法將這些含義表達出來。小提琴本身就是具有高難度、高技巧性的勞動,需要演奏者大腦高度集中,擁有豐富的演奏技巧,包括左手技巧和右手技巧。在小提琴演奏中,一些特殊的弓法,在很多技巧性樂曲以及協奏曲中較為常見。
(一)連頓弓
連頓弓是一種特殊的弓法技巧,也是小提琴演奏中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弓法,在維尼亞夫斯基的作品中,這種弓法隨處可見。這種弓法技巧具有及其豐富的趣味性,充滿了獲利,在演奏過程中會展示給觀眾前所未有的魅力體驗,很多初學小提琴的學生,都會被這種弓法深深的吸引。
當然,這種特殊的功法技巧并不是所有小提琴演奏者都可以掌握的,甚至有人說,一個人能否將連頓弓拉好,與其反應能力、肌肉組織以及神經組織具有直接的關系。在連頓弓演奏過程中,手臂處于拉緊狀態,弓毛緊貼在弦上,同時需要主義對節奏的把握,在上行動作中,上臂需要保持提物的狀態,弓稍微向下傾斜;下行過程中存在拖拽感,手腕向下壓,弓向外傾斜,保證連頓弓具有連貫的節奏性。
(二)飛頓弓
飛頓弓是另一種小提琴演奏中特殊的弓法,與連頓弓一樣具有獨特的演奏魅力。這種弓法其實是在連頓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弓可走幾十個音。但是在演奏方法、演奏效果方面,飛頓弓和連頓弓具有各自的特點。連頓弓演奏過程中,主要依據手臂的緊張性振動發揮效果,而飛頓弓演奏過程中,不僅要求手臂動作連貫一致,同時也需要保持手腕、手指能夠減輕對每個音的壓力,保證動作更加靈活;連頓弓演奏中,弓在運動中始終需要貼在弦上,而飛頓弓在每彈奏完一個音后,弓需要離開弦上,這樣能夠給人更多的活力感受。
對飛頓弓的運用,需要建立在演奏者對不同作品的理解,根據對作品的認識,在快慢、強弱之間靈活的進行轉換。例如,在莫斯科的回憶樂曲片段演奏中,不同演奏家對飛頓弓的處理不一樣,但總能給聽眾無窮的回味。
在飛頓弓演奏過程中,需要注重對音質的把握,依靠弓本身的彈性,加強長期的運用,提高對飛頓弓的把握能力,這也是學習小提琴演奏技巧中所追求的東西。
(三)飛跳弓
飛跳弓與飛頓弓在演奏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有時很難區分兩者的區別。在具體的演奏技巧中,飛跳弓要求每個音結束后,弓離線更高,將其歸為跳弓的性質,在演奏過程中收到了更多方面的因素限制。實際中,飛跳弓存在兩種形式,一種與飛頓弓相似,需要依靠手臂上提的動作振動,依靠手指水平動作進行控制,依據音符的多少,利用沖力由下到上的飛跳;另一種主要是將弓保持在弦的某一部位,一般是偏下位置,然后不間斷演奏長度具有不同的樂句。但是由于位置固定,需要保證力度均勻,才能讓小提琴演奏具有較好的音質。
小提琴演奏需要具有嫻熟的技巧性,但小提琴的魅力并不是僅僅依靠技巧性就能具有的,還需要依靠其完美的藝術表現力。可以說,技巧是一種演奏的手段,而藝術才是小提琴演奏的目的,技巧是為目的而提供服務的。因此,在處理藝術和演奏技巧過程中,不能將兩者的關系顛倒。藝術性需要貫穿與小提琴演奏的全過程,同時包括在小提琴技巧訓練的各個環節之中。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藝術的追求更加深入,從物質文明追求逐漸轉變為精神文明的追求。小提琴音樂教育成為了大眾化教育的一種,不少青少年學生在學齡階段就接收了較為系統化的小提琴訓練。但是真正能夠成為小提琴表演藝術家的卻寥寥無幾,這與現階段很多小提琴培訓機構的教育手法、理念具有很大的關系。在小提琴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讓學生練習各種高難度的技巧,但是忽視了學生對小提琴樂曲本身的藝術感受,缺乏創造力,就好像藝術品缺少了藝術靈活,導致表演空洞,缺乏感染力。
作為小提琴演奏家,不僅需要掌握嫻熟的彈奏技巧,同時需要具有更多的生活體驗,能夠將小提琴演奏升華為一種對生活的追求,為演奏樂曲注入靈魂,讓演奏更具藝術表現力。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小提琴演奏技巧和藝術之間存在緊密的關系,藝術是小提琴演奏的目的,而技巧是為實現藝術目的而采用的一種手段。只有熟練的掌握各種演奏技巧,同時注重演奏情感把握,才能體現小提琴演奏的藝術追求。
[1]宋璐璐.淺析小提琴演奏技巧與藝術的關系[J].北方音樂,2014,17,23:52-53.
[2]王亞麗.陳鋼的小提琴音樂創作芻議[J].音樂創作.2015,14,2:65-66.
[3]關麗娜.小提琴的指法藝術與練習技巧[J].大舞臺.2014,17,2:99-100.
奚臨臨(1973-),滿族,北京人,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