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凱華(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河南 中牟 451450)
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發展面臨的困境研究
胡凱華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河南 中牟 451450)
【摘要】在普通高校教育中,公共藝術課程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方面有著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從目前來看,許多高校對于公共藝術課程的認識存在相應的偏差,在課程發展中面臨著許多的問題,需要切實做好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確保公共藝術課程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程; 面臨困境
一直以來,高等教育的建設都備受矚目,普通高校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人才的重任,在我國的社會發展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而伴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深化,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不僅需要關注其專業技能,更需要提升其綜合素質,為社會提供復合型高素質人才。于2006年9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對公共藝術課程的價值和地位進行了明確,也對高校的課程設置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需要高校管理人員的重視。
公共藝術課程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更是普通高校藝術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
公共藝術課程的性質,是為了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設立的限定性選修課程,在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藝術課程教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鑒賞藝術作品、學習藝術理論、參與藝術活動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升其人文素養,對學生的審美品位進行培養;通過對中外優秀藝術成果的了解和吸納,充分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元性;更可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提升其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1]。
(一)研究對象
以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公共藝術課程的發展為對象進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三種,一是訪談法,通過多種不同的渠道,對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育的教師進行咨詢,獲取切實有效的資料;二是文獻資料法,在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數據庫等輸入“高校公共藝術課程”進行檢索,對檢索到的文獻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了解其發展方向以及發展動態;三是邏輯分析法,對搜集到的各種文獻和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從中提煉出與研究相關的論據,為研究工作的順利展開奠定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2]。
(三)結果分析
結合研究結果,在當前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發展中,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認識問題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社會上充斥著諸如實用主義、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思潮,使得許多學生和家長一味將目光放在了就業層面上,將公共藝術課程看作是一種娛樂或者休閑的課程,認為可有可無。即使有學生選擇公共藝術課程,也往往是認為其考核相對寬松,容易得到學分,而并非出于對課程的興趣或者喜愛。而從高校的角度,在公共藝術課程的設置方面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沒有能夠迎合大學生的興趣,同樣影響了課程的發展。
2.師資問題
師資力量薄弱是阻礙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當前,許多從事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的教師都是從藝術院校畢業的,受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雖然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但是缺乏相應的教育理論知識和人文知識,或者存在著教師兼職教學的情況,無法有效滿足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面對來自不同專業、有著不同知識背景、存在不同需求的學生,教師往往只能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去臨陣磨槍,使得教學活動充滿了盲目性和隨意性,很少有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師能夠在實踐中去磨練和提升自身,更不要說對課程體系的研發和創新,從而阻礙了公共藝術教育的快速發展步伐[3]。
3.教材問題
當前,國家教育部并沒有對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材的選擇提出參考意見,以確保其在選擇教材的過程中能夠更加靈活、更加自由。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教材,使得高校難以對學生美育的總體方向進行把握,所選取的教材無法有效顯示出其自身對于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等的培養和提升作用,也無法充分展現公共藝術課程的教育特色。當前市場上存在的多數藝術教材都是高校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而編撰的,存在著很大的片面性,加上教材的編撰往往都是由教師單獨進行,沒有相應的人力和財力基礎,使得編撰出的教材目標相對單一,影響了公共藝術教育的效果。
4.管理問題
從目前來看,許多高校并沒有成立針對公共藝術教育的管理機構,又或者雖然設置有名義上的教研機構,也做到了對全校公共藝術課程的管理,但是卻沒有相應的藝術專業教師,往往是根據課程的需要臨時進行抽調,使得藝術教學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不僅如此,該校的部分公共藝術課程管理機構掛靠在校團委、藝術系部等,教學工作的展開缺乏系統性的規劃和設計,在管理方面相對混亂,嚴重影響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美育功能。另外,政策以及資金的缺乏使得公共藝術課程體系的建設落后,甚至正常的教學活動都無法順利展開,教學資源不足,教學設施落后,在無形中增大了管理的難度[4]。
(一)轉變價值理念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高校以及學生都應該轉變對于公共藝術教育的價值理念,認識到藝術教育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從而加速對于相關教學資源的整合。對于高校而言,應該重視公共藝術課程,將其放在與其他專業課程同等甚至更高的位置,加大相應的資源投入,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對于學生而言,應該認識到全面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到社會對于復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去。
(二)提高教師素質
高校必須進一步加強公共藝術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通過專業培訓等方式,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構建高素質的教學團隊,為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和環境。同時,應該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改進,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其對于藝術的共鳴。
(三)統一教材編撰
一個統一的教材能夠為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的開設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因此,可以通過政府組織或者高校之間相互聯合的方式,分析公共藝術課程的教育需求,提升教材的統一編撰能力,確保藝術的發展能夠緊跟時代潮流,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
(四)挖掘區域特色
應該針對高校自身所處的區域,對地區內的特色藝術資源進行深入挖掘,進一步加大公共藝術課程在高校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重,對課程資源體系進行健全和完善,提升課程設置的靈活性和針對性[5]。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于復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密切,高校應該重視公共藝術課程的設置和發展,針對課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處理,提升課程的有效性,確保其功效的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劉艷霞.通識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2]潘雪.高效公共藝術教育管理的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4.
[3]韓若男.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發展面臨的困境分析[J].管理觀察,2015(2):106-107.
[4]葉欣,張振.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的體系建設研究[J].通俗歌曲,2015(12):44.
[5]王峽.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程建設問題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1(2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