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晶 王彤
(綿陽師范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鋼琴教學中教師的人格效應*
付晶 王彤
(綿陽師范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鋼琴教學是一個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的過程,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學方法、以及個性特點都對教學產生重要影響。教師良好的專業素養會給學生產生好的人格效應,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學識能力和道德修養,科學地處理好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對提高教學效率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鋼琴教學;人格修養;專業能力;個性特點
鋼琴是一門技巧性、藝術性、科學性較強的學科,教學方法豐富而復雜,教學過程艱苦而漫長,學生的進步和成長都需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科學方法的引導,一起暢游于音樂的海洋。鋼琴教學至始至終都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過程,學生鋼琴技能和音樂素養的提升,既需要智力的理解,更需要思維的全面感悟,教學中教師可能面對學生各不相同的學習條件和性格特點,如何讓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動力,需要教師全面的專業素養。本文探討鋼琴教學中教師人格修養的重要性,教師注重自身學識修養、道德水準的提升,對鋼琴教學以及教師自身專業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所謂“人格效應”是由教師在教學實踐和個性氣質對學生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和效果。主要分內在心理效應和外在心理效應,內在效應主要對學生產生審美效應,比如教師完美的演奏示范,準確的語言表達以及嚴格的專業要求,這些都產生于學生內在心理感受,會極大地影響其審美心理、審美評價。而外在效應則產生于教師教學活動中的言談舉止,著裝風度等等,主要影響其審美表現、藝術氣質。具數據分析,絕大部分少兒鋼琴學生接觸鋼琴都在于首先喜歡上鋼琴老師,老師完美的鋼琴演奏,風趣幽默的講課,質樸率真的性格等等,教師給學生的第一次亮相或第一次示范,承載著學生對教師的好奇和期待,教師的人格魅力會極大吸引學生,對教師的仰慕之情,真正對教師心悅誠服。鋼琴教師的這種個性影響,是其它學科中少有的,它是教師在學識、個性等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在長期的教學接觸中對學生生發出的影響和感召力。教師每天都能以最燦爛的笑臉面對學生,感染學生情感,陶冶學生心靈,這種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會給鋼琴教學帶來巨大的教育效應。
鋼琴教學中教師的榜樣作用極為重要,首先表現在教師嫻熟的專業能力展現。鋼琴作為西洋樂器,傳入中國只有近百年歷史,經過我國歷代鋼琴家不斷地探索與創新,使鋼琴在中國已積累有眾多的優秀作品,嫻熟的演奏技巧,豐富的教學文獻和教學方法,鋼琴已成為中國音樂發展和表現的重要內容,一批批中國青年鋼琴家登上了世界鋼琴領獎臺。鋼琴教學由于其技巧的特殊性,它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教學,教師作為領路人的角色,自身的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鋼琴藝術在世界音樂歷史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歷史悠久,風格各異,教師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結構,才能對學生的發展與成長有可信的幫助。教師的專業能力能在學生內心產生一種敬佩感,它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也會形成內在的感召力,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強烈的信賴感。大腦是彈琴運動的控制系統,彈琴的手指、手臂、手腕,都是靠大腦神經的指揮而動,彈琴中的連貫、流動、強弱等都是靠大腦的控制和反饋的結果。大腦中信息的儲存、指令的傳輸,都需建立在一個流暢的過程中,學生靠意識體驗和理解的過程,都需要大腦和思維的積極參與,學生技巧的提升需要一個極為艱苦的過程,而教師準確的示范與講解是教學最直觀、有效的方法。
教師的專業能力具體表現在嫻熟的演奏技巧,對藝術作品的詮釋能力,形象風趣的教學語言,這些都能體現出教師廣博而專深的專業修養和藝術品位,學生能從教師樸實的外表和高尚的審美情趣中,感受到教師豐富的精神內涵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學生被教師卓越的藝術才能所折服,又被鋼琴豐富的藝術表現所陶醉,這就為鋼琴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鋼琴教學中教師準確的示范,完美的藝術表現會在教學中形成一種非語言的交流,會對學生形成極好的感召,能使課堂教學中呈現出自然而不帶任何強制性的影響力,由此而達到“不求而成,不為而成”的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互為吸引的肯定性特質。
現代教育強調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當是言傳身教的模范。音樂大師貝多芬曾對學生講“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即可熄滅,也可燃燒,而使它燃燒的方法,就是勞動再勞動?!绷蟹蛲袪査固┮哺嬲]我們“天才就是十分之一的靈感,十分之九的努力”。由于鋼琴技巧發展需要經歷一個極為艱苦、漫長的過程,復雜的技巧,枯燥的練琴,無數的問題和矛盾,隨時都可能擊垮學生學習熱情,學生需要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也最需要得到教師的幫助,不僅僅是技巧上的指點,更關鍵是精神的鼓舞。在鋼琴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決定教學的成敗,它能體現出教師師道的精神美和教師獨特個性的風格美,也是教師自身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責任心和榮譽感的表現。具體表現在教師教學活動之中,教師飽滿的精神狀態;教學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學語言的嚴謹性等等,都是吸引學生的重要因素。由此能在學生心里建立起積極、肯定的互信關系,正如著名教育家小原國芳在《師道》所講:“要言之‘師’不是用片斷的知識和手頭的技術,而是用全人格的“志”來感化人”。其中所講之“志”,就是一種“精神”,人生中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工作精神,教師的“言”與“行”都能體現出自身的精神素質,也使學生能感受到人類精神的“力量之美”和“意志之美”,會在學生心靈中產生難以忘懷的積極印象,也在鋼琴教學中融入積極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克服鋼琴學習和練習中的困難。
尊師愛生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原則,鋼琴教學中教師應該是播種情感的園丁,學生是這種情感的體現者,也是情感的受益者,學生就是在教師不斷的情感激發,逐漸掌握鋼琴的技能技巧,不斷將藝術知識與之內化。教師愿為學生的進步、成長傾注滿腔摯愛,這種摯愛之情是現代教育珍貴的資源,情感也就成為鋼琴教學的內驅力,比如:學生在學習和練習中,由于技巧彈奏問題,學生經常會出現情緒低落,思維呆滯,有些教師不能正確認識和評判學生,采取的是埋怨或無情的訓導,使學生內心得到打擊,極大地影響教學的進度。教學中不少教師遇到不順心的學生不是從技巧或心理上去誘導、幫助,而是無端指責、呵斥,這只能說明教師對學生困難的束手無策,會影響學生對學琴產生畏懼、厭煩,從而拉開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信任是對學生最大的激勵,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和理解學生,善于把握和分析學生心理,利用其心靈的閃光點,來推動學習的進步和技能的轉化,極大地滿足學生渴望獲得成功和自尊的要求,通過積極的心靈溝通,將期待與鼓勵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尊重學生的主動性,也使學生認識教師是嚴謹豁達、善解人意的良師,使情感成為鋼琴教學中聯系師生的紐帶。現代教育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熟悉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總結教學的經驗,不墨守成規,教師的積極上進和教學熱情會帶給學生信心,教師的耐心也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而積極、和諧的教學狀態,會激發學生克服困難、積極的學習動力,也極有益于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激情。
傳統鋼琴教學中教師較多是居高臨下、灌輸式教學,沒有將學生審美感受和藝術創造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的核心,較多是單純、機械的技巧發展,教師針對各不相同的學生,應該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積極探索教學的情趣性,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探索音樂奧秘,善于運用音樂多彩的變化,保持和增強對音樂的興趣和激情,比如音樂律動中,起伏的旋律,鮮明的節奏,強弱有序的力度,緩急有節的速度等等都是培養學生音樂感知和表現能力有效的方法。教學中可通過示范、比較、傾聽、分析等體驗引導,提升音樂的細微的表現能力。對傳統鋼琴經典作品,需要教師對各個歷史時期風格流派的闡釋,擴大其藝術視野,還可以通過藝術多學科的有機結合,發揮其藝術通感的作用,提升藝術的領悟能力。
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學生內在潛能發展。心理素質能力培養的核心,鋼琴教學既是文化、藝術教育,也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功能。鋼琴教學中豐富的中外經典作品的熏陶,鮮活而生動的音樂文化的滋養,都成為豐富學生精神世界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徑。學生演奏技巧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健康人格的形成發展的過程,既需要教師科學方法的教誨,也需要自身人格魅力的影響,使學生能盡快將鋼琴的專業知識內化為個體的藝術智慧。鋼琴教師若能有效利用這些因素,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就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1] 楊雄.法言學行篇.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 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3] [蘇]蘇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獻給孩子們[M].蘇維埃學校出版社,1986.
[4] 杜時忠.教育人文意義的失落與追求[J].教育研究,1999,9.
[5] [德]亞斯貝爾斯基 著,周進 譯.什么是教育[M].三聯書店,1991.
付晶,男,綿陽師范學院助理研究員,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藝術理論。
王彤,女,綿陽師范學院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表演與教學理論。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教師師德研究中心資助項目《師德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CJSD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