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濤
(泰興市教師進修學校,江蘇 泰興 225400)
如何實現通俗音樂與中學音樂教學的有效融合
陳海濤
(泰興市教師進修學校,江蘇 泰興 225400)
將通俗歌曲融入音樂教學當中,能夠起到較好的輔助教學的作用,可有效融合音樂教學的教學性、娛樂性、新穎性,能夠對音樂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本文研究分析了通俗音樂的作用,并以此提出了將通俗音樂與中學音樂教學進行有效融合策略。
通俗音樂;中學音樂;教學;融合
通俗音樂能夠體現出較強的時代特征,其歌詞便于記憶、節奏明快,較容易來進行學習,能夠形成家喻戶曉的流行效應,其音樂意境能夠打動人心。同時,中學生也較為喜歡傳唱通俗音樂,所以融合通俗音樂與中學音樂教學,能夠較好的促進中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展現中學音樂教學成效,有效提升中學生的整體素質。
(一)強化課堂教學吸引力
在以往傳統的音樂教學實踐當中,教師通常會將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作為教學的重點。 由此形成了單一性的教學內容與形式,讓學生感到音樂學習的淡然乏味,甚至還會讓學生產生對音樂學習的畏懼心理。引入通俗音樂之后,會使學生產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音樂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而教師也從原來的課堂主導者,轉變為學習者與交流者。借助于充滿輕松愉悅的音樂課,教師與學生相互融為一體,共同來學習音樂,讓音樂課堂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平臺,成為學生喜歡上的課程。
(二)拓展學生學習視野
在通俗歌曲當中有部分歌曲具有強烈的美學特質,是作為音樂欣賞的重點基礎。通俗歌曲的特性為以下幾點:第一、能夠體現出代表性,青年人是通俗歌曲的重點受眾,由于不同的體會形成差異性的領悟,由此形成了多元化的審美意趣;第二、具有真實美,可以讓人形成情感的共鳴;第三、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感。在現今的信息時代,可借助于通俗歌曲來體現現實社會當中的熱點事件。這些鮮明的時代感,可較好的滿足中學生的需求,讓學生接觸到未曾了解過的音樂領域,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一)正確轉變觀念
在中學校園里有部分音樂教師對于通俗音樂并不感興趣,這些教師對音樂大都具有較高的品鑒層次。其自身具有較好的音樂訓練能力,能夠指導中學生進行專業的音樂學習。因此他們較少會認同通俗音樂這種簡單化的音樂形式,難以讓他們產生對通俗音樂的關注度。由于不少中學當中的音樂教師呈現出年齡中老年化、來源結構單一、較少進行人員更替。中老年音樂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育,因此更加青睞于嚴肅的音樂。在教學當中常應用具有嚴謹性、穩固性的古典音樂的表現形式。可是音樂教師面對現今的中學生更加熱愛通俗音樂的現狀,應該大力轉變觀念,客觀公正的來看待通俗音樂,以包容的心態來接受通俗音樂這一流行音樂形式。
(二)認清通俗音樂的作用
作為音樂教師,應該認知到在中學音樂教學當中通俗音樂所起到的作用,需要對通俗音樂在音樂教學中具有的地位給予充分肯定,雖然中學音樂教材當中并不使用通俗音樂來作為教學內容,但是學生依然喜愛通俗音樂,當然教育界也應認知到部分通俗音樂,由于歌詞不健康,以及歌曲曲調高亢等,會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還是應以古典與民俗音樂作為中學音樂教學主體內容,以通俗音樂作為輔助教學內容。
(三)教師認真篩選作品
因為通俗歌曲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充滿了商業氣息。并非全部的通俗歌曲都適宜學生傳唱,因此必須對于通俗歌曲進行合理的區分,選擇出詞曲內容健康、具有思想性、藝術性的通俗歌曲作品,充分發揮通俗歌曲的正能量作用。例如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是一首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歌曲,歌詞展現了海內外中華兒女摯愛祖國的真情實感,以海外僑胞的視角來回望祖國,讓所有的炎黃子孫都在內心深處激起了愛國主義情懷。而鄭智化的《水手》,作為一首膾炙人口的勵志歌曲,其具有厚重的社會性與人文性,這首歌曲讓不少屢次遭到人生挫折的人們,重新獲得了奮斗的勇氣與力量,歌曲唱出了青年人追逐理想的心聲,讓他們像一個水手那樣勇敢的去面對人生、迎接挑戰!這些歌曲都能夠給予學生正能量,讓學生懂得愛國明理、奮發向上。
(四)通俗音樂要滿足教學的基本要求
首先,在音樂課程當中引入積極向上、內容健康的通俗音樂之后,應激發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增強音樂課程的趣味性、促進其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另外,在學生鑒賞音樂之時,教師應教授音樂的基礎知識,例如音樂旋律感、音準等。最后,應對通俗音樂作為選擇性的教育,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領悟音樂藝術,提升音樂修養。讓學生深入理解通俗音樂、發現與感知音樂之美。
(五)將通俗音樂與傳統古典音樂進行對比
教師應在音樂課程當中比對通俗與古典兩種音樂形式,經過比對才能深入理解兩者之間的異同,倘若想在音樂課程當中同時存在通俗與古典兩種音樂形式,就必須碰撞出藝術的火花。在音樂課堂上區分這兩種別音樂形式,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應該加以展示,使學生們學會區分的方法,不至于對兩者產生混淆,這樣可使古典音樂與通俗音樂同時成為學生學習與研究音樂的形式。
總之,適當將通俗歌曲應用于中學音樂課堂當中,能夠起到輔助教學的良好作用,并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學成效,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鑒賞音樂的能力,構建起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讓音樂課堂成為開啟學生智力、陶冶情操的平臺。
[1]韓艷.通俗音樂與中學音樂教學的碰撞與交流[J].通俗歌曲,2014,(06):39-40.
[2]李偉民.淺談通俗音樂在音樂課堂中的教學[J].新課程(上),2011,(07):108-109.
[3]程麗萍.淺析通俗音樂在音樂課堂中的教學[J].現代企業教育,2013,(12):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