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靜
?
高師音樂學專業教學實踐路徑研究*
羅 靜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重慶 401524)
摘 要:高師音樂學專業是我國音樂類院校開設的主要專業,其培養方向決定了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中小學音樂教學所需的教育教學能力,本文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藝術學院的教學改革為例,提出了以課堂、微格、實訓為教學實踐路徑提高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觀點。
關鍵詞:音樂學;課堂;微格;實訓
高師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是我國音樂類院校開設的主要專業,該專業主要是為了培養能夠適應基礎音樂教學的專門人才或相關教學管理人員,是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師資的主要培養渠道。該專業的培養方向決定了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與中小學音樂教學相匹配的教學能力,其中包括音樂教學所需要的教學相關技能和教育教學技能。由此,為該專業開辟有效實用的教學實踐路徑便顯得尤為重要,我院以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教學能力培養的高師音樂學專業“課堂-微格-實訓”教學實踐路徑研究》為依托,分別在課堂、微格、實訓教學實踐路徑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工作,具體內容如下:
這是指以課堂為教學實踐路徑培養音樂學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即在該專業開設的各類專業課程的教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教學技能和教育教學技能。該專業開設的專業課程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理論課程,二是技能課程,理論課程多以集體大課的方式教授,技能課程多以小課的方式講授,并輔以部分大課教學。理論課程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基礎理論課程,另一類是音樂教育類課程,第二類課程筆者已經在《以音樂教育類課程為載體培養學生教學實踐能力》一文中進行了詳述,本文主要論述基礎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踐。
基礎理論課程以音樂欣賞課程為例,音樂欣賞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課程,開設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鑒賞更多的經典音樂作品,打開學生的“耳界”。這門課程的一個特殊之處在于它既可以是音樂專業的基礎課程,也可以是大學階段的公共課程,同時還可以是中小學音樂課的主要內容,這為在該課程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提供了一個暢通的通道。此外,這門課程需要運用各類專業理論知識和充分調動學生的音樂感知與音樂思維能力,這也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礎,因此在音樂欣賞的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教學實踐的機會便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具體的做法如下:將音樂欣賞教材中較為簡單的音樂作品分配給學生講解,每兩位學生組成一個教學小組,每個教學小組講解一個音樂作品,學生需在課前準備相關作品的作曲家簡介、時代背景簡介以及具體的音樂分析,下載教學音像資料并準備PPT課件,每位學生都必須上臺講解,教師與其他同學在實踐同學的教學過程中與之交流,教師可在課程中或課后進行點評。由于豐富的網絡資源,學生在課前準備時會搜尋到大量有關作曲家、作品體裁、作曲背景等資料,這些豐富的文字資料不可能都用在教學中,因此學生必須學會歸納總結,提煉出具有邏輯關系的教學要點并設置于教學過程中,此外,學生會收集到某首音樂作品的不同表演版本,這樣學生必須分辨不同版本表演的優劣及特征以便用于教學,再加上PPT課件的設計,上臺授課教學語言的運用等等,這些環節都培養了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
專業技能課程主要包括聲樂、鋼琴、中外器樂等基礎技能課程,這些課程在課堂上的教學本身就是對學生教學技能的培養,然而傳統的技能課程的課堂教學只是注重學生學習技能的培養,而不注重教學方法的傳授,學生不知道特定的技能問題該用什么方法解決,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都由于個性化而變得隨意,導致學生學了四年聲樂、鋼琴或者器樂而無法教唱一首中小學教材中的歌曲,甚至自彈自唱都非常困難。針對這一現象,我院特開設了鋼琴教學法、聲樂教學法、中小學樂器演奏等課程,并加強了自彈自唱、即興配奏等應用型課程的比重,這使在技能課程的課堂上培養學生教學實踐能力成為可能,歌唱的教學方法、彈唱的方法等都得到了系統的教授,學生對一首音樂作品不僅會從彈唱的角度也會從教學的角度進行思考。此外,鋼琴教學法和聲樂教學法課程還要求高年級學生進入低年級技能集體課中輔助老師進行教學,加強課程實踐的比重,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
這是指通過微格教學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微格教學是將學生同時分為若干教學實踐小組,借助現代多媒體視聽技術,培養某項教學技能的方法。利用微格教室的多媒體視聽設備,師生會及時得到教學反饋,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有利于學生自己進行教學反思。微格教學的實質就是一種微型教學,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利用微格教室的視聽設備真實地記錄學生的教學實踐情況,有利于師生的教學反思,同時由于多個小型微格教室的同時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教學實踐效率。目前我院的微格教學主要涉及音樂教學論課程,具體做法如下:將學生分為七至八人一組的教學實踐小組,在講授教學設計和進行課程實踐階段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設定相應的教學實踐內容,如教授教學導入時,便要求學生按照指定教材設計教學導入,然后將設計好的教學導入通過微格教學進行展示和錄制,師生在課后根據錄像進行課后總結和反思,這樣的方式可以運用到教學中的自彈自唱、教唱歌曲或樂曲主題等教學環節,通過這些分解式的教學環節展示,學生逐漸掌握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技能,這是微格教學的第一階段。微格教學的第二階段是學生進行微課或說課展示,這一階段是在課程的后半期進行,與前階段不同的是這階段主要重視學生對教學設計的整體把控能力,無論是微課或說課都要求學生在十分鐘的展示時間充分體現對課程的總體設計,強調課程設計的結構感。
這是指通過各種實訓活動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一般來說音樂學專業的實訓主要在畢業實習階段,而我院的實訓則貫穿了四個學年。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我院在合川區大廟完全小學、育才中學建立了實訓基地,由此學生有了穩定的實訓平臺,與之相適應我院還成立了支教團,支教團本身只是一個學生社團組織,成立的最初目的是給學生提供一個相互學習和教學實踐的平臺,支教團與實訓學校是一個即平行又縱向合作的關系。
支教團的具體操作如下:大一的新生可以申請加入支教團,第一學年在支教團中進行教學見習,見習內容包括高年級支教團成員的教案點評、中小學音樂課說課或講課等。二年級的支教團成員,可隨高年級同學一起準備教案、講課或說課,當好教學小助手。對于三年級以上的支教團成員,可考慮以老帶新,從聽課、試講、點評三方面對低年級同學進行指點,循序漸進,最終走上講臺正式授課。支教團中有各種培訓活動,如由專業教師指導的講課比賽、公開課和師范生技能大賽等活動,這些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
支教團與實訓學校的縱向合作體現在優秀團員在實訓學校的任教,由于目前我院的實訓基地僅有兩所學校,所需的實習師資數量不多,為了兼顧實訓質量和實訓學生的廣度,我們將實訓學生分為許多實訓小組,每個小組由支教團教課比賽獲勝的學生負責,下面分管幾位低年級同學,低年級同學負責收集教學資料、初步制造教學課件等教學輔助工作,小組負責人負責實習學校的具體教學,小組負責人必須定期進行輪換,由下一屆教學比賽獲勝者擔任,其中每一次支教團的教學比賽、教案比賽、說課比賽等都要由專業教師把關。同時專業教師還負責和實訓學校相關教師的溝通工作,就實訓學生各方面情況進行溝通,以保證學生的實訓效果。
四、“課堂-微格-實訓”教學實踐路徑的融合
課堂、微格、實訓三種教學實踐路徑根本的目的都是為了培養音樂學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從這一點來說它們具備融合的基礎,然而要使三條路徑真正融會貫通卻有一定難度,我院通過音樂教學論這門課程及相關教師正在對三條教學實踐路徑的融合進行探索,具體做法如下:首先以音樂教學論這門課程的課堂實踐為基礎帶動其他理論及技術類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踐改革,然后輻射到微格教學,進而帶動整個音樂學專業四年的實訓教學實踐活動,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教學能力培養的高師音樂學專業“課堂-微格-實訓”教學實踐路徑研究》研究成果(143048)
作者簡介:羅靜(1972-),女,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