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璐
首都師范大學,北京 100048
?
淺析墨西哥女畫家
——弗里達·卡洛的藝術
趙 璐*
首都師范大學,北京 100048
弗里達·卡洛在繪畫史上享有盛譽,不凡的經歷,不凡的才華讓她成為為數不多的女性畫家里的傳奇人物,本文對卡洛繪畫形成在人生經歷,初期繪畫形成,中期民族主義影響,后期超現實主義影響,各方面形成發展最終達到自我救贖。
痛苦;絕望;里維拉;民族主義;超現實主義
弗里達·卡洛(1907-1954年)墨西哥畫家,在繪畫史上,享有極高盛譽的油畫大師。作為一名女性藝術家近年來在藝壇地位不斷升高,成為世界女性藝術的杰出代表。她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與疾病,痛苦,對愛情的絕望中度過,酒精,毒品,墮落的情色生活,侵蝕她的身體,在自我毀滅中她通過藝術不斷自我救贖。[1]
她的生命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她的創作思想也是那么的特立獨行,在藝術風格糅合了民間藝術圖案、超現實主義藝術因素,對現實世界進行里虛擬的表達。創造既真實可信又夢幻抒情,充滿神秘主義的畫面。讓人對她的作品產生了無限的想象。我僅期望這篇文章能使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弗里達·卡洛。
弗里達·卡洛于1907年出生于墨西哥城郊,她從小患了小兒麻痹癥體弱多病,1925又遭遇到了一場嚴重的車禍,這次的車禍使她喪失了她的生育的能力。1929年8月21日,弗里達和墨西哥著名畫家里維拉舉行了婚禮,她的丈夫里維拉風流成性。讓弗里達的生命充滿了痛苦與無奈,但是她熱衷于交際,酒會,狂歡、同性,異性戀情涵蓋她的婚姻過程中,弗里達·卡洛于1954年7月13日逝世。[2]不平凡的生活經歷導致弗里達·卡洛她的作品總是非常強烈,有時是寫實的,有時是幻想的,她的藝術和生活密切相關。
童年的悲慘遭遇形成了弗里達獨特的性格特征。一個人的性格總會決定其日后的行為方式,弗里達由于有叛逆的性格深刻影響著她以后的人生和她的繪畫。她的早期藝術在模仿歐洲藝術,借鑒兒童藝術、農民藝術的形式中進行。并從墨西哥祈禱畫吸收了本土的民間藝術風格,形成了弗里達獨特的繪畫方式。[3]弗里達·卡洛的細膩精神情感使畫面里透露出憂郁哀傷的精神氣息,從而她的作品有別于其他的宗教性的民間藝術。在表現形式上,弗里達并不排除適用于她繪畫的西方借鑒,其中包括弗里達在盧梭的繪畫技法中吸收到的一種描繪叢林的交搭法[4],使她的作品更加豐滿,更加充滿時代的氣息。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亨利·福特醫院》這是弗里達在借鑒了祈禱畫法上畫在金屬板上的第一幅作品,也是她開始自己繪畫獨特性的代表作之一。這幅畫的色彩、結構、光線上都可以看到墨西哥祈禱畫的影子。這雖然不是當時歐洲主流的繪畫方法,但卻是最適合弗里達的繪畫方法,是能夠和她后來選擇現代藝術形式所融合的,并且讓她走上了屬于弗里達·卡洛自己的獨特的繪畫道路。
墨西哥有著非常濃厚的文化歷史根源,包含了豐富的古代瑪雅文化、托爾特克文化以及阿茲特克文化,擁有著獨具的特色本土文化。1821年,墨西哥擺脫了西班牙而獨立,藝術家對民族的文化有了深刻的思考和行動,那就是在1910年爆發的墨子個資產階級民族革命,稱為墨西哥文藝復興運動,革命為墨西哥帶來了一系列的進步[5]。
而弗里達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嘗試使用本民族的藝術特色去詮釋她的作品。例如1937年創作的《奶奶與我》的自畫像中弗里達把自己繪畫成了一個長著成人腦袋的嬰兒,躺在奶奶的懷里吸奶。而奶奶是傳統的印第安婦女形象。對弗里達來說吸吮原住民的奶水長大就如同是墨西哥孕育著她成長一般,從先祖們那里吸取營養,這是對本民族文化的傳承。弗里達的作品中充滿著她對與國家的熱愛和忠誠,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直出現在弗里達·卡洛的繪畫作品中。
超現實主義是當時世界上很具有影響力的一種現代藝術風格。在1938年弗里達接觸了這一種藝術風格,她把印第安神話里原有的更加原始的文化與之融合,與現實結合,借此來加強她的藝術個性,形成了弗里達一種魔幻的現實主義獨特的風格,創造出一種魔幻與現實融為一體、魔幻而又不失真實的個性藝術風格。[6]促使她的藝術表達更加復雜、更加深沉、更加具有一種魅人心惑的藝術張力。由于丈夫的不忠和背叛,導致弗里達的精神十分痛苦,所以在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折磨下,繪畫成為了弗里達宣泄痛苦和絕望的方法,后期弗里達的作品總是圍繞著死亡與重生這兩個主題展開。1938年《水之賦予我》,是她最為復雜的一種接近于超現實主義的作品。在畫面中不僅有對生活的回顧還有對于生與死的感悟。在這幅畫中弗里達在浴缸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腿,她運用比較特別的形象例如海洋生物、女性的裸體、生殖器的象征物以及帶著人體的動物頭等來代表浴缸里的幻想。我感悟、痛苦、回憶、性和死亡諸多意象漂浮在半露的腿上。這幅畫充分的表達了弗里達掙扎的人生。
弗里達·卡洛作為一個女性藝術家,她的油畫作品在現在看來依然不過時,她在藝術中表現了對于痛苦的忍耐和堅強,也表現了他對去墨西哥文化永遠的忠貞。她所受的苦難賦予她殉難者的光輝,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種痛苦的詩意。在她的作品中死亡主宰著生命,舊的生命死去了,新的生命又在苦難中誕生,依次循環。所以,痛苦與狂喜、死亡與新生、光明與黑暗這一對姐妹始終是弗里達·卡洛的藝術主題。今天我們需要更加激進的研究和發展。弗里達對于繪畫的追求與研究的精神都是值得世人所學習的,在各種藝術形式和題材的雜交上她的選擇總是那么的特立獨行引人深思。通過自身的經歷不斷地壯大自己的精神力量,從而在藝術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1]海登·赫雷拉.《弗里達》[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2]河西.《弗里達——一個女神的畫像》[M].新星出版社,1995.
[3]羅莎·蒙特羅.《弗里達·卡洛——世界是一張床》[M].南海出版公司,2001.
[4]帕特里克·弗蘭克.《視覺藝術史》[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
[5]李建群.《20世紀拉丁美洲美術》[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
[6]帕特里克·弗蘭克.《視覺藝術史》[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
趙璐(1989-),女,河南商丘人,漢族,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現代油畫創作;導師:趙永康。
J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