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慧娟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清遠 511500
?
兩岸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管理比較研究
——以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和臺灣首府大學為例
廖慧娟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清遠 511500
隨著全球旅游業的日益蓬勃發展,高職旅游管理教育在培養技能型旅游人才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經濟和教育傳統方面的差異,海峽兩岸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通過對清遠職業技術學院與臺灣首府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目標、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實習安排等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兩岸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管理的差異,指出我國高職旅游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在相互借鑒下,能提升我國高職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水平。
旅游管理;教學管理;清遠職業技術學院;首府大學
隨著全球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高職旅游管理教育在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臺灣旅游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多樣、職教體系完善、師資水準較高,為臺灣旅游經濟建設培養了大量人才,被臺灣旅游業界稱為臺灣旅游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之一,是創造“臺灣經驗”,推動產業發展,促進經濟騰飛的重要因素。在五十多年發展歷程中,他們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辦學策略,積累了比較豐富而成熟的辦學經驗,更積聚了實力雄厚的職業教育資源,有許多優勢經驗可供我們借鑒。本文嘗試將兩岸高職旅游管理教育作一比較,分析差異,并從中得到一些啟示,以求我國高職旅游教育的改進和提高。
(一)清遠職業技術學院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謀發展,以特色鑄品牌”的辦學理念和“以高職教育為主體、面向市場、服務地方,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辦學定位,目前設有7個二級學院。學院以創新強校工程為引領,以建設省示范高職院校為抓手,深化內涵建設,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旅游管理專業2003年開始招生,分為景區與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策劃與管理三個方向,常年在校生450人左右,為省示范重點建設專業。
(二)首府大學
臺灣首府大學,原名致遠學院,2010年更名為臺灣首府大學。大學以休閑產業特色為發展主軸,又地處身居歷史文化意義的臺南府城。大學下設休閑產業學院、人文教育學院和設計學院等3個學院和1個通識教育中心。
休閑產業學院下設8個學系,分別是餐旅管理學系、觀光事業關系學系、飯店管理學系、烘培管理系學系、休閑管理學系、休閑資訊管理學系、企業管理學系、健康與美容事業管理學系。
(一)清遠職業技術學院
旅游管理專業培養面向清遠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導游服務、酒店服務、旅游企業產品銷售與采購等工作,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相互溝通、團隊協作能力,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態度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在生產、建設、服務、策劃、管理第一線的旅游管理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下設景區與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策劃與管理三個方向,其教學目標根據具體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有所差異。
(二)首府大學
首府大學觀光系培養學生要以顧客滿意服務的精神與以客為尊的理念,來提升觀光產業的服務的質量與創新,藉由專業證照取得、實習課程來培養經營管理及策略規劃能力人才;餐旅系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餐旅服務及管理之專業知識與技能、餐旅美學涵養、餐旅創意營銷管理與設計能力,國際視野的餐旅人才;飯店管理學系以培育具備飯店管理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之人才、強化語言溝通表達與專業服務熱忱及培養飯店管理創新發展的素養。
(一)清遠職業技術學院
人才培養方案是明確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規格、組織實施教學、規范教學管理、加強專業建設、開發教材和學習資源的基本依據,是評估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同時是社會用人單位選用職業院校畢業生的重要參考。主要有以下5點:
1.職業崗位分析。根據職業主要工作崗位分析,分解典型工作任務,提煉崗位主要能力要求。
2.人才培養規格分為職業素養、專業能力及專業技能。課程體系根據培養規格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公選課程三個模塊。其中專業課程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三個模塊。專業選修課程分為酒店管理能力、會展管理能力、景區與旅行社管理能力3個選修方面。
3.利用校內模擬實訓室進行實踐教學,根據專業發展需要在建設7個專業群實訓室,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
4.與清遠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30多家旅游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搭建了優質的見習、實習與就業平臺。合作已從基本的學生見習實習合作,逐步向校企雙方的深度合作發展,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教材、共同合作研發、共同培養我市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旅游從業人才。
5.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引進學校,舉辦相關技能競賽,要求學生“雙證”畢業,學生獲職業資格證書率達百分百。
(二)首府大學
建構學用合一,加強產業互動機制,提供產學交流平臺,強化實務教學環境,塑造全人休閑產業人才。主要有以下4點:
1.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基本素養是培養人品素養與敬業態度、創新服務與文化關懷。核心能力分為專業知能、溝通整合、終身學習。
2.課程體系分為院必修、專業必修和專業選修三個模組。其中專業選修是學生根據自身未來發展方向選修不同模組。觀光管理系學生可選擇會展經營模組、旅運游憩模組等2個模組。飯店管理學系學生可選擇禮賓服務與督導模塊、行銷與創業模組等2個模組;如餐旅管理學系學生可選擇廚藝精英、葡萄酒與飲料管理精英、外場服務禮賓精英、創業與經營管理4個模組。
3.校內實訓條件十分完備。如餐旅管理的有符合標準的中餐、西餐、烘焙(2)、調酒、咖啡、餐飲服務、房務、多功能示范教室及悅讀咖啡館等十間專業實習教室,提供學生良好的實習與教學空間。擁有全國最大教學飯店-高雄蓮潭國際會館,對準學用合一之目標優先錄用本系學生實習與就業。高雄蓮潭國際會館為臺灣首府大學耗資五億元獨資興建.觀光管理的有實習旅行社,學習管理能力與正確的工作態度。
4.校外實踐合作面廣,國際合作多。校外實習的合作單位超過100余間,包括,晶華酒店集團、香格里拉國際飯店集團、長榮國際連鎖酒店、W Hotel、日月潭云品酒店、鼎泰豐和王品餐飲集團等知名企業。
(一)公共課程比較

表1 首府大學觀光系與清遠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公共課程比較
公共課方面,兩校都開設大學英語、計算機、體育的公共課。不同在于,首府大學注重生活和公民的素養教育,開設《勤毅教育》、《應用倫理學》、《歷史與文化》、《漢語文》。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則與大陸其他高校相似開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政治課程,當然面對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問題,開設《職業與創業教育就業指導》課程。
(二)專業必修課程比較

表2 首府大學觀光系與清遠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必修課程比較
專業必修課,兩校都開設了《旅游禮儀》、《旅游法規》、《旅游市場營銷》、《旅行社經營管理》、《會計》、《旅游地理》、《導游業務》、《實習》、《旅游英語》等從事旅游管理的必要知識。不同的是,首府大學為培育本土化與國際化專業人才,外語要求更高,加入《基礎日語》、《觀光日語》、《領隊與導游英語》、《領隊與導游日語》等課程;更注重課程更細化、更具實踐性,如《領隊游憩導游理論與實務》、《導覽解說》、開設《專題研究》,提高學生的行業實踐能力。清遠職業技術學院課程的開設則具有地方特色,加入《清遠旅游文化》;大口徑的行業課程也較多,如《現代飯店管理》、《旅游景區管理》、《旅游電子商務》,注重培養學生通才能力。
(三)專業選修課比較

表3 觀光系選修課程

表4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專門選修課
比較兩校開設的專業選修課程(表3和表4)可見,首府大學開設的兩大行業模組的專業選修課程比較多,課程細分更為細致。《節事活動管理》分為《婚禮活動規劃》、《博弈事業經營與管理》、《獎勵旅游規劃與管理》。旅運游憩模組有豐富的專業課程,涉及面廣,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的機會,在專業上得到深入學習,學生畢業后的知識儲備較多,就業去向多樣化,如《航空與票務管理》、《度假村與俱樂部管理》、《社區營造與觀光》、《國家公園與森林游樂》、《連鎖旅館事業管理》等。
首府大學的大部人老師都具有出國留學、從事行業實踐工作的背景,理論課堂上老師們普遍采用“討論式教學法”,將結合業界最新的動態向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展開激烈討論,最后老師總結歸納。觀光系成立實習旅行社,讓同學做中學,學中做,操作旅行社實務,學習管理能力與正確的工作態度,培養旅行業優質的玩家。重視實習課程,導入業界經驗,強調理論與實務并重,擁有全國最大教學飯店-高雄蓮潭國際會館,還涵蓋其他旅館飯店、旅行業、國家公園、游樂區、生態農場等各觀光休閑相關單位,希望藉由實務經驗的導入,提供學生對未來工作機會的接觸管道,延覽業界合格教師前來任教,讓學生在畢業前就能跟旅行業界脈動同步。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方式也在進行了改革和嘗試,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比重;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項目化教學法,由師生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教學活動。具體做法是:教師提出任務,同學討論;學生制定計劃,教師審查并給予指導;學生分組及明確分工,合作完成;學生自我評估和教師評價;最后紀錄歸檔。項目具有實踐性和實用性,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兩校在學生實習上都有制定嚴格的實習辦法,學生撰寫實習報告,由校企合作的實習評量學生,教師對實習進行輔導紀錄等。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大一至大二在校學習理論知識,大三進行九個月的校外實習和3個月畢業論文撰寫。每年5月舉行旅游管理專業實習生雙選會,邀請20-30家企業對即將實習的學生進行面對面雙向選擇,提供崗位大部分為基層崗位,如酒店服務員、景區服務員、旅行社導游、旅行社前臺接待、會展企業銷售人員等。
首府大學觀光事業管理學系實習的內容分為兩個部分。校外實地實習:在大一升大二或大二升大三暑假實習,為四學分課程,總實習時數大學部為300小時;專業實習:大學部于大四實習,為四學分課程,總實習時數大學部為800小時。實習為觀光事業管理學系學生必修的課程,必須要成績及格才可以申請畢業。校外實地實習主要是觀光休閑業相關機構協助學生對不同領域的實務機構能夠有初步的認識,激發學生對于觀光休閑學的運用,以及為后續專業實習課程之準備。專業實習是在本校實習旅館,提供學生于觀光休閑學相關的應用機構及團體內,從事實際的工作機會,培養學生專業的工作倫理及觀光休閑學運用的機會,作為畢業后從事專業工作之基礎。
對比兩岸兩所職業類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在教學目標、培養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畢業實習等方面的異同,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能對資格的專業辦學提供好的養分。清遠職業技術學院應考慮增加專業選修的課程,擴大學生的就業面;課程設計加入職業素養教育,養成正確的服務觀念;也可以選擇寒暑假實習,實習時數可以折算為學分;加強國外實習基地,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建立自己的實習機構,加強校內實訓比重。
[1]張莉莉,王喜成.與現代旅游發展趨勢匹配的旅游管理教學的價值提升[J].市場論壇,2010(7).
[2]王娟,聞飛,陳津津.海峽兩岸旅游專業本科教育比較研究[J].黃山學院學報,2012(6).
[3]談心怡,林廣易,王登群.觀光旅館業對實施三明治教學實習制度之滿意度研究——以技專校院餐旅相關科系實習生為例[J].創新研發學刊,2010(1).
[4]費凌,胡耀方,劉愷.淺析兩岸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管理——以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和義守大學為例[J].世紀橋,2015(1).
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