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琪
湖南省長沙市南雅中學,湖南 長沙 410129
?
對基層民主建設工作的思考
趙雅琪
湖南省長沙市南雅中學,湖南 長沙 410129
基層民主建設是民主政治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在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下,基層民主建設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學者也從多個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主要針對基層民主建設工作的特征與發展走向進行分析。
基層民主建設;基本特征;發展走向
作為民主政治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的基層民主建設在自治制度初步出現在農村,就引起了本領域內各界的關注。但是,與此同時,“三農”問題也進一步出現了。“三農”、“新農村建設”等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步入新世紀的幾年來,“三農”問題進一步深化,加劇引發了社會各種矛盾,“農村穩定”,“農民維權”的新話語成為學界主流。人們改變了原有的思路,開始從內部出發,研究農村的村民自治,研究的內容也不再是政治發展出路和村民選舉制度,而是從村莊的日常治理入手。幾年以來,全國上下多個地區都為了完善農村的治理機制進行了各項實踐和探索,出現了各具特色的治理的模式。本文以為,近幾年來,基層民主建設步入了新的選舉時代,通過對近10年來幾個比較典型的村民自治的模式的研究和分析,來發現新時代基層民主建設的基本特征,并進一步思考其發展走向。
改革開放以來,基層民主建設取得很大成果,民主的實現形式日益豐富。目前,中國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基層民主建設體系,從青縣、溫嶺,鄧州等模式中,可以看出,村民自治其實主要就是需要縣級政府與村莊在地方治理的過程中能夠相互的協作和溝通。這一過程中,我們沒有看到村民對政府的不滿。因此,村民自治的發展有著其特有的邏輯。
(一)縣域政府成為民主治理創新的主體
通過蕉嶺模式,青縣模式等創新探索與實踐,不難發現縣域政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模式的形成,離不開村莊與縣域政府的有效互動。縣政,不再是以前人們口中的消極的干預,而是積極引導了其發展。
蕉嶺模式是蕉嶺縣委針對農村監督的不完善提出的,為了計劃的順利實行,蕉嶺縣紀委親自帶頭在芳心村開展“監事會”的試點工作。最后在縣里大多村子做了推廣工作。而青縣模式也是青縣縣委為了改變各村事務管理的不完善狀況,通過工作組對群眾的調查和意見的征求,建起了村民代表會議這個實體組織作為廣大村民參與決策的平臺。
不難發現,縣域政府在村民自治的發展過程中發揮的強大作用。縣域政府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逐漸成為民主治理創新的主體。這是縣級政府在各方面的優勢所趨,不僅是資源、制度的優勢,還有村級政府對其權威的認同。最重要的還是各地方的村治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問題,急需合適的決策來解決這一現象,而縣域政府又處在政治體制的末端,承擔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政績的考量和地方的政治精英是推動基層民主建設的主要動力
基層民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各界也對此提出了他們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是村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自主意識不斷增強。也有人認為是由于經濟大發展產。實際上,政績的考量和地方政治精英的推動才是基層民主建設的主要動力。
中國的政治體系在內部是有層次的,當然政治精英也是存在在各層次的,他們的管理范圍和職能也是不同的。這里主要指的是縣級及以下的政治精英。他們共同推動基層民主建設,積極貢獻有價值的意見,積極的參與與支持基層建設的各項工作,同時也發揮了很大的引導作用。
綜上所看,地方政治精英對于基層民主建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同事政績考量正是激勵他們不斷創新探索的源頭。
(一)從個體參與到組織化參與
村治的根本就在于通過村民影響公共和農村的社會的發展。農民的組織化參與,如技術組織,專業組織等極大地為基層建設提供了組織資源,進一步提升農民對資源的占有,有利于農民群眾進一步實現權力的要求。從政府角度而言,也有利于政府對鄉村的管理與合作。
(二)從外動力到內動力
基層民主建設如果只靠外力的推動,很容易出現一系列鄉村內部的問題,如習慣,文化等,還有可能因此引起一些政策的無法實行以及政治精英的變動。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依靠外力推動的同時,充分利用當地的各項資源,這是基層民主發展的根本。
(三)從制度建設到能力建設
制度建設對于基層民主工作的實施意義重大,各個地區的實踐經驗都證實了這一點,下一階段農村治理的中心需要轉化到農民能力方面,轉化他們的思想觀念,提升村民的綜合能力,形成一種從上到下的壓力,實現基層民主制度的創新發展。
為了促進基層民主建設工作的順利實施,在下一階段下,需要做好法律知識的宣傳,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努力解決由于農民法律意識淡薄引起的問題,為此,需要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普及法律知識教育,保證農民的合法權益。同時,還要著重提升村干部的綜合素質,他們的素質水平對于基層民主工作的開展有著直接影響,必須要重視村干部的示范性作用,對其開展定期教育,為基層民主工作的開展提供保證。在村級黨組織的領導下,村委會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向村民普及基本法律法規知識,進行法律意識的宣傳與培育,進而推動和保障基層民主的健康發展。
基層民主的發展需要協調好內動力與外動力之間的關系,基層民主要得到順利的實施,必須要認清楚制度的影響,不僅要提升制度建設的理想性,還要將地方性文化、鄉村傳統納入到制度建設體系中,將各類鄉土文化資源整合起來,不斷提升基層民主的創新能力。
[1]雷音,王亞麗.新時期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09(08).
[2]周田田.論我國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02).
[3]洪萍,杜學峰,胡曉亞,陳韻.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群眾自治中的作用——基于奉賢區村居自治的實證研究[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4(12).
[4]杜學峰.基層群眾自治中黨組織的功能及其實現路徑[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15(02).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