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凱標 蔣小仙
貴州大學管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
基于信用倫理的大學生公民教育改革與轉型
項凱標*蔣小仙*
貴州大學管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大學生欠貸自殺掀開校園網貸黑幕》、《女大學生用裸照貸款》等,曾幾何時,校園新聞的頭條竟被這些聳動人心的新聞占據。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公民教育一主鍵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針對新時期逐漸暴露出來的公民教育問題,通過對大學生消費觀以及誠信觀的分析,提出新時期大學生公民教育在誠信方面的改革和轉型,以促進大學生公民教育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培養出具有正確價值觀的高素質人才。
大學生;公民教育;信用倫理
大學生公民教育是道德養成和價值觀形成的塑造過程。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是我國社會目前高素質人才的代表群體,其信用倫理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形象和利益,更是全民文明素質和道德水平的提現。在我國經濟、社會、文化進入轉型和深入改革的新時期,將會出現新的信用倫理矛盾,因此大學生的公民教育內涵也必然更加深刻和廣泛,而大學生信用倫理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必將有深遠的意義。
(一)消費觀念變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加之大學生爭強好勝心里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逐漸呈現出攀比消費的現象。這部分大學生不顧自身條件限制,將盲目的高消費作為一種生活習慣,形成扭曲的消費觀;隨著社會文化以及交流工具的不斷發展,大學生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與此帶來的交流、溝通消費已經逐漸超越學習、文體方面的消費。大學生逐漸形成良好人際關系是生存、發展的重要前提的認識,因此將人際關系放在一個較高地位,并抱著“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的心態,一味的增加社交成本。
(二)校園消費方式多元化
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對潮流的領悟有敏銳的觸覺,現代大學生均很熱衷于關注和追逐流行時尚。隨著金融工具的不斷發展,逐漸涌現出“能掙錢會花錢”、“分期付款方式”和“貸款來消費”等的時尚消費觀念,并具有針對高校的“學生貸”以及“照片貸款”等名目眾多的提前消費工具,使傳統觀念中的“節儉”消費觀念在不斷被弱化、忽略甚至否定。傳統的消費意識正在受到劇烈的沖擊。
(三)尚未形成理性消費觀
大學生是非獨立個體向獨立個體蛻變的過程,其體格的成熟并不代表思想的成熟,在如何實現消費的問題上,絕大多數推崇的是超前主義、享樂主義和虛榮消心理等非理性消費觀念,正確而理性的消費觀念還沒有真正確立。同時,面子意識在大學生非理性消費中又起到不可忽視的影響,即面子意識高的大學生,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避免在社會成員面前丟臉,他們會選擇更為“隨心所欲”的消費方式。
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其信用倫理不僅關系到其自身的形象和利益,更也體現了全民的文明素質和道德水平。唯有以高校大學生群體為基礎核心開展信用倫理教育,才能從而輻射全社會達到誠信教育的目的。
首先,大學生信用缺失是有價值觀、消費觀以及外在環境綜合影響而成的。全球化背景下的多文化交融,促使大學生對社會傳統道德以及經濟觀念發生了轉變,并且尚未形成新文化背景下系統、完善的倫理觀念和經濟觀念。在文化多元、利益多元的交融下,部分人形成用盡可能少的付出來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獲,并為此不擇手段的價值觀。部分大學生在面對誠信與利益時,傾向于滿足自身利益,而忽略自身的誠信價值,將導致其社會責任感弱化,長期保有物質化、功利化的誠信價值觀,不僅會產生心理上的失衡,還會引發社會問題。
其次,我國信用體制和制度的不健全是造成目前我國大學生信用缺失的另一誘因。任何的體制和制度是具有機械性和滯后性的,不能在違規違紀行為發生時或發生后及時得到處理,由此造成諸多大學生嘗試違規違紀的投機行為。同時,保障機制的不健全讓當前信用體制和制度無法可依,獎勵與懲罰機制缺失,輿論監督機制匱乏和公眾參與不夠,也放任了大學生信用的缺失。
當前大學生誠信缺失雖是多種原因綜合所致,但大學公民教育與現實社會發展相脫離是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內在因素,新環境背景下大學生公民教育的改革與轉型將對大學生誠信重塑產生重要影響,并針對當前信用缺失的現狀提出幾點思考:
首先,結合社會現實和社會實踐,轉變學生觀念。在進行大量信用倫理理論教育的同時,應該結合社會現實、社會實踐和實地分析等,透過社會現實來以此轉變學生觀念的方式方法來使得大學生認清并樹立正確的信用倫理觀念。
其次,加強校園信用建設。學校在辦學理念、校風校紀等方面應體現誠信的內涵,規章制度健全,賞罰分明,處理問題應公開、公平、公正,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積極發揮學校信用倫理建設的主旋律作用,創造一種積極有序的狀態環境,使大學生經濟價值取向與思想道德規范相一致。
最后,建立積極有效的輿論監督機制。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尚未形成穩定誠信觀的大學生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優化社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以及法制環境,保障公眾對的參與決策權和監督權,積極調動公眾參與的積極性,有效彌補我國信用體制和制度不健全上的不足。
全社會應密切關注大學生信用倫理建設,結合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倫理特征進行分析,引導并樹立大學生理性消費觀念,形成正確的信用倫理觀和消費倫理觀,完成我國公民教育的華麗轉型。
[1]代祺,李璟,曹忠鵬.面子意識在大學生非倫理消費決策中的調節效應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4(09):106-110.
[2]高宏利.“90”后大學生消費觀及教育路徑[J].當代青年研究,2013(02):47-51.
[3]熊中宏,孫永艷.當代大學生公民教育影響因素探析[J].江蘇社會科學,2012(12):73-76.
[4]張桂生,張艷,吉紅玲.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教育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46-48.
項凱標(1976-),貴州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系,主任;蔣小仙(1993-),貴州大學管理學院,2016級企業管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