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運 胡楊峰
河北農業大學文管學院,河北 黃驊 061100
?
新建偏遠校區對大學生就業制約因素及對策探究*
柳運**胡楊峰**
河北農業大學文管學院,河北黃驊061100
新建偏遠校區的不斷建立,隨著時間的改變,其自身固有的弊端也日益顯露出來。新建偏遠校區存在所處區域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校區文化底蘊相對薄弱、師資力量相對不足等問題。本文針對新建偏遠校區的這些特點,主要研究大學生就業的制約因素和對策探究,力求為促進新建偏遠校區大學生就業提供參考。
新建偏遠校區;大學生;制約因素;對策
近年來,伴隨著高考擴招趨勢的一再發展,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而且國家不再實行統一分配工作的制度,社會進入了用人單位和就業者雙向選擇和畢業生自主選擇的模式,而且由于新建偏遠校區的實力與名氣相對較弱,使得新建偏遠校區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面對新建偏遠校區整體規模愈發龐大和其對大學生就業影響愈加嚴重的現狀,如何提高新建偏遠校區大學生就業能力,促進新建偏遠校區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已經擺在了我們的眼前,亟待我們解決。
(一)新校區相對老校區而言學校底蘊、文化氛圍較差
新建偏遠校區大學生所處環境與老校區相比差距較大,學生在新校區感受不到濃郁的學術研究氛圍,無法形成良好的大學學習習慣與能力。根據2015年大學生隨機抽樣調查不完全統計,超過70%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活是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之間的循環,學生學習過程中常常只關注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對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總是輕視或忽略。從而造成大學生綜合素質不過關,導致其就業能力較低。
(二)新建偏遠校區大多位于位置偏遠、經濟相對落后區域
校區周邊環境相對較差,基礎設施建設并不完備,區域發展情況并不盡如人意。而且學校所處位置經濟發展落后,周邊可就業、可實習企業較少,對于大學生就業眼光的培養十分不利,使得大學生就業觀的養成和大學生自身就業意識的形成比較困難。
(三)新校區相對老校區來說實習機會和就業選擇較少
新建偏遠校區所在地區大多區域經濟發展較落后,第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相對于經濟發達地區較單一,而且由于校區地處偏遠,加上交通等方面的影響,新建偏遠校區大學生出行難度相對于老校區大學生難度較大,不利于大學生參加社會性質的招聘會,嚴重影響大學畢業生實習、就業嘗試,影響就業率。
(四)新校區相對來說社會知名度和認可度較低
新建偏遠校區由于建校時間短、地處偏遠,社會知名度并不高,在很多地方都沒有知名度,社會中并沒有多少人了解新建校區。而且校區建設不完善,對于大學生培養工作處于摸索階段,并沒有做出多大成績,造成社會認可度較低,很多企業在進行招聘員工時并不認可新建偏遠校區大學畢業生,給大學生就業工作造成較大困難。
(一)政府方面
(1)大力發展經濟,促進國民經濟又穩又快增長,提供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為大學生就業“保駕護航”。2016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演講指出:“中國目前還在城鎮化加快發展進程中,這是中國最大的內需所在。這方面基礎設施投資,尤其在中西部的有效投資需求還很大。”由此可見,城鎮一體化進程加快,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將帶動就業發展。(2)要加強政策扶持力度,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由政府“出面”組織各種形式的就業培訓教育,進行就業能力提升方法的宣傳推廣。出臺相關維護大學生就業和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優惠政策,維護大學生合法權益,并提供法律支持。
(二)高校方面
(1)高等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應緊密結合,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合理設置專業結構。(2)加強校企合作,同用人單位達成友好協商。用人單位進駐大學校園,進行就業知識講座,介紹企業用人準則,加強大學生對企事業單位用人制度的了解。(3)大力組織學校內招聘。學校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在大學生畢業之際在學校里舉辦招聘會,讓大學生在校園里進行應聘,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應聘成功率。(4)增強學校自身就業教育實力,整合相關實驗室,組建創業沙盤演練中心、創業模擬實驗室等,開展創業教育模擬實訓,增強本校大學生就業能力。
(三)大學生方面
(1)大學生在校期間要做好自身的綜合能力培養方案,利用好自己的大學時光,要完善自己的人格,發揮自己的潛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合格大學生。(2)通過對在校大學生抽樣調查,在校大學生普遍缺乏對自身的了解和認識,對自己的職業目標定位模糊,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識程度也不深入,學習也只是在應付考試。更沒有深入的了解過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所以我們在大學期間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對自己的就業方向和就業前景作出預測,不能盲目的去學習。(3)目前大多數大學生實踐和應用能力較差,與社會尤其是企業和職場接觸相對較少。所以,在校大學生不能只是學習理論知識,要理論結合實踐,綜合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
新建偏遠校區帶有其自身固有的弊端,通過實地調研,對新建偏遠校區大學師生進行問卷調查,深入了解到高校分校區對于大學生就業培養方面的問題。但是,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政府、學校、大學生共同努力,沒有什么攻克不了的難關,揚長避短,一樣可以走出屬于新建偏遠校區的獨特發展道路。
[1]姚諫,吳章土.對高校實行分校區辦學的若干思考[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1,11(6):97-100.
[2]楊仕勇.提升地方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研究與實踐——以安徽科技學院為例[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4,28(4):54-58.
[3]張玲玲.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建設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9(10).
G647.38
A
1006-0049-(2016)17-0047-01
*2016年河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新建偏遠校區大學生就業能力研究——以河北農業大學渤海校區為研究樣本(省級項目編號:201610086070,校級項目編號:20162101);2016年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科研合作課題:河北省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河北農業大學為研究樣本(項目編號:JRSHZ-2016-01013);2016年河北農業大學社科基金項目:創新能力培養對大學生就業能力促進作用的研究(SK201621-3)。
**作者簡介:柳運(1995-),男,漢族,河北保定人,河北農業大學2014級本科在讀;胡楊峰(1982-),男,漢族,河北懷來人,碩士研究生,河北農業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