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娜 辛 穎 趙 原
牡丹江師范學院東方語言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
偽滿時期東北地區的日語教育研究*
潘娜辛穎趙原
牡丹江師范學院東方語言學院,黑龍江牡丹江157011
偽滿時期,日本為了實現對東北地區的統治,大力推行日語教育以奴化東北地區的人民。本文對日語學科的課程設置、教材、教學方法、師資、學生等方面入手,對其進行具體的闡述,進而揭示日本帝國主義的罪惡目的
偽滿;東北地區;日語教育
語言對于一個民族來說相當于民族的精華,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與未來。如果一個民族丟失了自己的語言,那么這個民族的文化等將不復存在,該民族也就到了滅亡的邊緣。因此,當日本侵占了東北三省后,為達到長期侵占我國國土的目的,通過殖民教育的方式開始對我國的文化與語言進行強制性破壞,大面積奴化我國人民學習日本的語言與文化,并大力推行日語教育,目的就是從核心上摧毀我國的民族精神,徹底將我國變成殖民地國家。本文將探討偽滿時期日本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日語教育的狀況和本質,揭開日本以大力推行教育為幌子的真實面目。
二戰時期,日本在亞洲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侵略戰爭。1905年,持續了多年的日俄戰爭最終以日本勝利結束,取得勝利的日本國力和野心大增,并開始將觸爪伸向了中國。于是日本開始在其位于中國的租借地滿洲里地區悄悄的開始推行早期的殖民統治。其首先開始在當地推行日語教育,通過以幫助當地人們推行教育為借口,實際目的是慢慢改變當地人的思想,將該地區徹底日化。其授課內容主要為推行日語教育和日本文化的教育。直到抗日戰爭的結束,當地的日語教育才被迫停止,在此期間當地人們接受了長達14年的日式教育。1937年5月,當地的偽政府發表了正式的接管中國政府教育的方針,方針中規定的主要內容為:為了增進中日友好的方針政策,遵照日本對中國的援助計劃,將代替中國對當地進行東方道德與文化知識的教育,目的是陶冶情操,提高國民素養,并且教授學生日常必須的知識技能,培養國家的棟梁之才,而實際上,日本在中日友好大旗的庇護下,暗中推行奴性教育,從而在精神上摧毀中國。
日本在滿洲里的教育狀況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是利用中國根深蒂固的封建主義思想,表面上推行王道主義,培養忠國忠君的國民,實際上在暗中慢慢轉變,推行的是日本的皇權教育,變成了徹頭徹尾的殖民教育。徹底將我國東北地區人民日化。日本當時推行的教育主要是低等初級教育,從小學開始到初中,教育內容主要是一些歸屬感與日語教育,而從來不教授高年級學生專業性知識。目的就是從小孩子抓起開始向他們灌輸日本文化,從社會的新生力量上改變中國。三,其教育主要是強調小孩子的歸屬感,學習的所有知識都是日本的,語言也是日語,那么這些孩子自然而然就認為自己是日本國的臣民,目的就是培養將來親日的、徹底被日化的偽日本指揮官,使這些人民徹底變成效忠日本的“賣國者”。
(一)強制開設日語課
日本對于我國教育的侵略愈演愈烈,直到1937年5月日本頒布了新法規,要求偽滿地區所有學校必須將日語列為必修科目,目的就是將日語逐漸轉變為當地的通用語言。到了1938年,當地所有學校基本已經完成了改革,日語成了當地的必修科目,并且取消了當地中文的所有課程,取而代之的是滿洲語與日語綜合教學,并且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實施,這一措施大大降低了滿洲國人們的漢語水平,使當地的小孩成為了說日語的滿洲人。此外,到了1941年,日偽徹底取消了當地所有有關中國的課程,課程教學所有內容變成了全日語教學。導致當地的大部分學生根本不會說中文,真正的將日語變成了母語,而中文成了外國語。并且強制所有師生在校期間嚴禁使用中文對話。
(二)增加日本人教師
由于遠離日本本土,并且其殖民地眾多,日本的教師處于嚴重不足的狀態。當年日本在國內的招聘公告上說,目前在中國八千多日本學校中,有日本人教師的僅占八成,也就是一個校平均不到一名日本人教師。因此其大力招聘增加赴中國教學的教師,爭取能達到每所學校配備一名日本人教師。以加快刷新中國的日式教育。
(三)實施日語規定的考試
自從1936年開始,日本偽政府開始在中國滿洲里推行“日語考核制度”,考核重點是:第一次與第二次考試主要是指向從政的當地中國人,第三次才開始面向普通市民。經過考試合格者可以獲得日語級別的資格,級別越高者可以獲得進入當地偽政府部門或者下設的各種機關單位工作的機會。這對于當時缺乏工作機會的普同民眾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激勵,導致大量中國人開始大規模地學習日語,此政策使日語教育從小學校園教育普及到了社會大眾,使日語成為當地最流行的語言,當地人對中文越來越淡化。這一措施極大地破壞了中國的教育,大大降低了當地人的民族歸屬感。
(四)開設日語學校
由于日語漸漸成為了滿洲里地區的官方語言,于是大批的日語學校應時而生。這些學校名稱沒有統一規定,就像當今社會的外語補習班一樣,可稱之為學校、學院、私塾和講所等,這些學校主要就是教授當地學生日語的學習方法,日本文化,以便應對各種日語考試。這些日語學校開設者多為日本商人,這一措施不僅增加了中國的日語教學,還大大增加了日本在當地的財政收入。
日偽推行的日語教育受到了當地東北人民的極大抵制,在眾多東北愛國者及愛國教育者的強烈反抗下,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日本對我國的侵略我們不能忘記,這段歷史時刻提醒我們要以史為鑒,自強不息,才能振興我中華民族之氣節!
[1]盧鴻德.日本侵略東北教育史[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5.
[2]臧佩紅.日本近現代教育史[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
[3]姜念東等.偽滿洲國史[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4]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系.偽滿奴化教育[M].1951.
[5]王承禮主編.中國東北淪陷十四年史綱要[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
H219
A
1006-0049-(2016)17-0055-01
*牡丹江師市社科聯項目:日本對東北滿鐵附屬地日語殖民初等教育研究(項目編號:160416)。